首页 > 新闻舆情 > 互联网贷款市场变天:谁的蜜糖,谁的砒霜

互联网贷款市场变天:谁的蜜糖,谁的砒霜

观点 温泉 零壹财经 2020-06-10

关键词:互联网贷款商业银行独立风控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贷款方面的“风控独立”是逃不过去了。
“这相当于打破了原来市场自发形成的一种平衡,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市场要经历一个再平衡的过程。”一位资深从业者如此总结。

5月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所显示的监管方向,正在重塑互联网贷款市场。

“鼓励”和“规范”的监管用意兼而有之。“一方面,疫情使得监管层和整个行业都更进一步意识到了发展线上业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体会监管层是希望商业银行在发展此类业务的时候,核心风控一定掌握在银行自己手里,同时不要失去触达客户的能力。” 一位银行业智能风控专家向零壹财经总结监管的核心要义。

不过,这份监管办法发布的时间点有些微妙。疫情正在过去,这对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是好消息。可是,全年不乐观的经济增速和疫情期间上升的逾期率,让许多助贷机构现在拿着钱也不敢往出放。“现在的放款量大概只是正常情况下的三分之一。”一位头部助贷机构内部人士向零壹财经透露。

在新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大多数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可能面临着并不轻松的选择。

1、政策利好 市场萎缩

从长远来看,市场捕捉到了新规中所包含的“鼓励”之意。

“如果《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将来正式下发,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给了不少银行开展“无介质信用卡”业务的牌照。”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

此前,许多城商行和农商行是没有开展信用卡业务资质的,而在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大趋势中,许多城商行和农商行对这个牌照十分渴望。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行业务逐步向零售转型。在此过程中,如果缺乏信用卡牌照,在业务开展上有所缺失,不利于业务布局。因此,虽不能替代信用卡牌照,但是如果可以做互联网贷款,对于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零售转型将有所帮助。

新的征求意见稿所展示的监管方向,给了城商行和农商行发展零售业务更多的希望。新发布的版本与此前流传的版本相比,删掉了关于跨地域、联合贷款比例方面的硬性规定,这无疑在城商行、农商行开展此类业务上给予了一定的宽松。实际上,近两年来,不少城商行和农商行正是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拓展了服务的区域范围。

同时,新征求意见稿中一条看似很平常的关于不良贷款处置的表述,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实际上是一种“松绑”,为商业银行把互联网贷款规模做大提供了可能。这是第三十二条:“【不良贷款处置】互联网贷款形成不良的,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其性质及时制定差异化的处置方案,提升处置效率。” 以往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不良难以核销,经历多个贷款周期之后,这些不良贷款的数量逐渐积累,商业银行为了符合监管要求、控制不良率,无法将规模做大。

但是第三十二条,看上去是为银行提供了关于快捷核销的监管依据。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银行互联网贷款可能参照《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7年版)》,实现180天核销。“原来关于坏账的核销,是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贷款做大方面‘卡脖子’的瓶颈,这条规定相当于解决了银行助贷业务的后顾之忧,这将会提升未来的业务规模。”该人士向零壹财经预计。

不过,身处其中的业内人士却并不敢太过乐观。前述资深业内人士向零壹财经表示了担忧:“政策虽然是鼓励的,但是现在市场在萎缩,很多助贷机构是不敢大量放贷的。”

2、风控迎来市场转折点

在这种情况下,风控成为各机构的“刚需”。这对中国的互联网贷款市场来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

此前,由于“高利率覆盖高风险”逻辑的盛行,以及个人信息被滥用,“风控”这个消费金融中的核心环节,反而显得可有可无。在现金贷盛行的2017年,当时华道征信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吐苦水,在正呈爆发之势的消费金融市场上,很多消费金融机构对信贷交易信息共享并不“感冒”。在助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过去两年,即使是增信机构,大多也是提供“形式担保”。

但是,这一局面现在呈现出“反转”的迹象。“未来,如果想安全地赚钱,风控必须跟上。”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零壹财经断言。他解释,这是因为,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要继续做好业务,钱放出去必须能收回来,只有依靠风控。过去,替代风控的是高利率和催收,这两方面的外部条件都在变化。对于高利率,去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这使得现金贷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对于催收,去年一整年对于暴力催收和数据公司的整治,使得催收一来难以像过去那样方便地获取个人信息,二来暴力催收大幅度收敛。

各方对风控的需求上升,已经是必然趋势。

从商业银行方面来看,风控服务和培训的需求未来将有所增长。一位风控服务商内部人士向零壹财经透露,新的办法发布后,他们正在帮助银行建立风险计量模型管理办法。同时,从新的征求意见稿中所显示的监管要求来看,他认为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贷款方面的“风控独立”是逃不过去了。因为如果将来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内容正式发布,监管要求银行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评估并向监管机构报送。“这样的话,银行内部必须有人懂业务的风控,否则根本没法应对监管。”他表示。因此,风控服务需求的上升,未来对于恒生电子信雅达泛泰长亮科技宇信科技科蓝软件等银行系统服务商,以及百融云创等风控服务商来说,都意味着新的机会。

从助贷相关机构来看,风控的需求也在上升。近日西部担保与云从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内容就包括风控技术服务、联合信贷产品运营、成立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等。一位担保公司人士向零壹财经透露,现在各家都在想办法增强风控能力,他所在的公司收购了一家小型风控公司,希望增强风控方面的持续研发能力。

3、独立风控迎挑战

不过,要各商业银行都具备独立风控能力,这是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重点,也的确是道难题。

据零壹财经了解,在目前已经推出互联网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中,国有大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极少数头部的城商行(如上海银行等)具备独立风控能力,其他大多数城商行和农商行在这一点上都不太明确。

大多数银行互联网贷款风控难以完全独立,主要是有“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一般来讲,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客户有限,不像全国性商业银行那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贷款,这就造成这项业务收入有限。但是,要建立完全独立的风控体系,需要上百人的团队,人员、系统、营销等都需要相应的投入,相对于不大的业务规模,是否要进行这么大的投入,是个问题。

如果降低要求,不以建立完整的独立风控团队为目标,而是以风控团队中有人完全懂互联网贷款全流程风控、可以对风控进行独立管理为目标,当下也有困难。“因为互联网贷款业务与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经营有不小的差异,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产品营销、贷后管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银行内部目前完全掌握这些业务的人才非常少。”一位银行业人士向零壹财经坦言,“如果要从外部引进人才,需要满足人才对于薪酬、编制等方面的需求,还涉及到人才引进机制的调整,这些都需要时间。”

因此,上述人士预计,未来《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正式下发之后,虽然总体上是一个利好的因素,但是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在短期内不会发生“井喷”的现象。对于曾经用助贷方式做过互联网贷款的城商行和农商行,面临过去的产品如何逐渐退出的问题,需要一个不短的过渡期。对于尚未尝试过助贷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则需要重新审视这项业务的发展方式。在监管的严格要求下,这些银行要建立助贷平台的准入机制,业务落地的时间会变长。

4、流量打架在所难免

未来,更多的银行会加入互联网贷款市场,流量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方面,新的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如果这一条将来正式实施,由于限制了额度和期限,这将使得面向个人的消费贷款产品高度同质化,这将带来连锁反应。以消费金融公司为例,一位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预测,这会削弱产品的差异,从而使得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渠道竞争更加激烈,头部的消费金融公司如捷信、招联、马上、兴业、中银等有股东渠道支持,在竞争中有一定优势,但是中尾部的消费金融公司可能在这一点上更加艰难。

另一方面,新的征求意见稿中对风险数据来源提出了要求,提出商业银行“如果需要从合作机构获取借款人风险数据,应通过适当方式确认合作机构的数据来源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并已获得信息主体本人的明确授权。商业银行不得与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第三方开展数据合作。”

不光是这一条的要求,经历了去年下半年对数据行业的整治,数据收集合规已经是确定的趋势。由于监管的严格,大部分银行都未主动要求信息主体授权爬取敏感信息。比如,设备信息、行为信息、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等。

 “这将造成反欺诈的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大多数银行缺乏独立风控能力,就无法用自然流量来做贷款,只能接大流量互联网平台过滤过的流量。我估计未来各家流量打架是避免不了的,激烈的流量竞争可能也会导致流量费用大幅上涨。”一位资深风控人士预计。


耗时 27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