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为什么近九成德国人不炒股?

爱有财资讯 · 零壹财经 2015-11-04 09:13:39 阅读:6000

关键词:德国炒股理财

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87%的德国人不炒股,这个国家既没有所谓的“股权文化”,也不喜欢欠债。在德国,80%的交易都是现金支付,即使是大宗交易也是如此。在德语里,“债务”(Schuld)和“过错”或是“罪过”是一个词,德国人对“欠债”和“投机”有多警醒可窥一斑。...


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87%的德国人不炒股,这个国家既没有所谓的“股权文化”,也不喜欢欠债。在德国,80%的交易都是现金支付,即使是大宗交易也是如此。在德语里,“债务”(Schuld)和“过错”或是“罪过”是一个词,德国人对“欠债”和“投机”有多警醒可窥一斑。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更加谨慎消费,尽力存钱,远离股市。这其中,最典型的是德国人。

在德国,雇主的慷慨是德国家庭生活富足的基本保障。这里2/3的工人在中小企业工作,而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家族经营。即使在一间普通的德国工厂做工人或是技师,每年的工资也可以稳定在4.5万美元到7万美元之间(约30万到50万人民币)。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德国每年平均每户可支付收入超过3.125万美元(法国约2.88万美元,英国约2.7万美元),远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

身为“欧洲存钱冠军”,德国人是众所周知的不擅长,也没兴趣做投资。2013年,德国总金融资产增长了4%,低于西欧平均5%的水平。根据德国证券研究所(DeutschesAktieninstitut)的研究数据,2014年,只有13%的德国人(约840万人)持有股份或是股票基金,比2001年缩水了1/3。

不要以为只有德国人保守。在一向推崇及时行乐的法国,直接炒股的家庭不超过5%,家庭储蓄率可以达到15%,在欧洲名列前茅。即使利率下跌刺激消费投资,也只有12%的法国人有风险投资的意向。同样,在最为活跃的英国金融市场,英国也只有18%的家庭购买股票。

与近半的美国家庭持有股票相比,欧洲人对股市似乎都谈不上有热情。当然,美国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也远高于西欧诸国,达到4.135万美元,平均家庭净金融财富额高达14.58万美元。由于并不喜好理财,德国平均每户净金融资产不过5万美元,甚至比不上经合组织6.71万美元的平均值。当然,这个数据对比并不包括对不动产的统计。

德国人并不缺少回报丰厚的投资工具

德国股市一直是欧洲长期收益最为稳定的股市之一:2013年之前的25年间,法兰克福蓝筹股指Dax指数增长超过8倍。从2009年2月到今年,法兰克福Dax指数上涨了200%。

Dax蓝筹股指包括了一些家喻户晓的大企业:巴斯夫,拜耳,阿迪达斯,西门子和宝马都列位其内。去年底今年初,欧元进入贬值快速通道时,德国蓝筹股指一波就飙升了21%,这让法兰克福交易所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交易所。

但很多德国家庭并没有享受到那一次股价大涨带来的收益,因为他们根本不炒股。

除了股市,德国其他的投资渠道也有不错的回报,例如国债或是企业债券。截止2013年下半年,德国政府10年期债券回报率达到31%,公司债券收益也达到29%。

可惜德国人也不爱投资国债或是企业债券

德国证券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的德国家庭储蓄中,39.2%用于现金储蓄;38.2%购买保险;用于购买股票的存款比例仅为4.5%。此外,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分别为2.8%和3.4%。

安联保险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德国人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依然努力工作积极存钱。即使利率逼零,家庭存款依然不升反降。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种储蓄账户(Sparbücher),虽然从2008到2013年,这个储蓄账户收益率不过3.1%。

除了低利息存款,德国人钟爱购买人寿保险或是其他保险类产品。这主要是因为类似理财产品有稳定的回报。对于其他任何有“投机”嫌疑的理财产品,德国人都会产生抵触情绪。

对投资的抵触情绪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波德国国企私有化产生的股市泡沫有很大关系,例如德国邮政(Deutsche Post)以及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kom)。其中,1996年上市的德国电信被称为“人民的股票”,掀起全民炒股的热情。德国股票交易研究所的调查,1996年前德国仅有380万股民,到2000年已经超过600万,这主要由全民投资德国邮政或是德国电信股所致。

好景不长,2000年,全球科技股大崩盘,德国电信股价从每股最高103.5欧元一泄到底,到2002年9月底,达到最低点每股8.42欧元,股票贬值超过90%。截止今年10月30日,德国电信收盘价为17欧元,仍与这种股票巅峰时的价格相差甚远。

10年过去,与美国股民越挫越勇前仆后继不同,互联网泡沫引发的股灾对德国人冲击很大,不仅父辈不忘教导子女存钱的重要性,还把类似的教诲写入了教科书。这也是为什么10年内德国股民数量减少了1/3,而且没什么增长的迹象。

今天独特的德国“理财”文化

首先,德国没有所谓的“股权文化”。缺钱的德国公司会向银行借贷融资,而不像美国公司那样倾向于出售股权融资。今天的美国即使一个不盈利的互联网公司都可以通过出售股权轻松融资,但德国人不会这么做。

其次,德国人不喜欢欠债。德国人的消费原则是“先存钱,再消费”——年轻人也是如此。在德国,80%的交易都是现金支付,甚至有些是大宗交易。在德语里,“债务”(Schuld)和“过错”或是“罪过”是一个词——这把德国人对“债务”的警醒态度解释地很清楚。

为了鼓励更多的家庭持股,德意志交易所集团(Deutsche B?rse AG; DBAG)做过诸多尝试,其中包括组织“股票日”活动,以及在购买一些蓝筹股以及一些基金交易中豁免日常交易费等优惠。但这些小恩小惠都是杯水车薪。

除了德国文化本身的抵触心理,现实中政府的相关政策与监管也并不鼓励市民炒股。

德国对股票收益收税,税收政策持有股票分红的公司员工也没什么优惠。当然,类似的税负在金融业发达的英国也同样存在,从开户,到购买股票以及收益,英国对炒股的每个环节都征税。

更重要的是,德国政府对“投资咨询师”或是“理财师”这些行业都监管十分严格。根据消费者保护法,所有咨询师师不论在什么场合会见客户,都必须要在之前宣读基本建议,即“股市有涨有跌”。这基本和欧盟范围内必须要在香烟盒子上印“吸烟会死”,而不是“吸烟有害健康”同理。

每一项针对这些金融从业人员的投诉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大麻烦,严重的会有牢狱之灾。这让“理财师”们在德国如履薄冰。同时,除此之外,投资咨询师们每一次会见客户都要在事后做一个正式的会谈记录,据称很多理财师为了做这个记录每次就要耗时一小时。

即使是在金融电视节目中,专业人士也不会劝说德国人买股票或是介绍个股细节。其实即使有专业人士鼓动,也不会改变德国人的理财观念。之前多年的市场调研发现,只有大概7%的德国人认为存钱是为了增长财富,他们存款的主要目的有三:“养老”,“应急”以及“大宗商品购买”。这又是符合德国人不喜欠债的民族特性的。

同样,英国和法国家庭在金融危机之后最忧心的问题也都都是养老,对养老的重视超过了医疗保险,住房或是失业,子女教育。巴黎Cac股指一年内也上升了约20%,也没见法国人为之狂热。与对股市的谨慎态度相反,为了保障自己年老后的优质生活,近70%的法国家庭至少拥有一份保险合同。法国人寿保险产品投资方向多样,从投资股票,债券,到混合投资一应俱全。

如何在退休后享受更加优质的生活?似乎存钱是一个传统却实际的有效途径。英国原本并不是一个爱存钱的国家,但政府也开始鼓励市民为长远考虑开始存钱。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