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城镇化趋势中,商业银行金融结构秩序与重心如何重塑?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2-06-27 14:20:25 阅读:52167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县城经济县级金融生态城镇化数字普惠金融

作者:陆岷峰    来源:零壹作者专栏 摘要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全国城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

作者:陆岷峰    来源:零壹作者专栏

摘要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全国城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必将对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深度影响,直接改变经济和金融资源布局和结构。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顺应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带来的金融价值与需求,及时调整金融发展秩序及其发展重心。要坚持金融发展的初心,金融资源相对下沉,为县城镇化建设提供多元、专业、系列产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着力拓展特色金融,做大做优供应链金融,强力推进数字金融,为县城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且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金融资源支持。

(原文约16000字符,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城镇化、县城城镇化与商业银行金融结构秩序与重心重塑研究》一文)

一、引言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指标,城镇化是个大概念,城市群、都市圈、县城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构成了城镇化的主体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多次以文件、政策、指示等形式对城镇化建设给予指导并做出一系列的战略部署。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工作会议上分析了城镇化形势,明确了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020年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时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从政策层面看,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2014后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通知,这是一个指导全国城镇化发展的宏伟规划,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九大还将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内容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已经颁发的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再次强调要实施“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深入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其中还有一项重要指标即城镇率不断提高。从城镇化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员城镇化率达到63、89%, 到2021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25万人,较2020年末又增加了1205万人,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结构进一步合理,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步入新时代、践行新理念,构建新格局,我们在步入社会经济发展快车道,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们所面对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日益复杂多变起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制造的贸易冲突,我国的出口压力、经济外循环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于是,扩大内需,增强消费拉动,提速城镇化等工作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接着双发布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实质上是在通过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步伐,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所实施的一套组合拳,是城镇化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必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经济与金融是紧密相贴的关系,经济决定着金融,金融又反作用于经济,一定时间内经济与金融形成一种相互支持、互相赋能的融合生态,当一方生态发生变化后,另一方也会做出相应的反映和调整。《意见》是一项影响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政策,必然会影响和改变金融机构的生态环境,因此,商业银行很有必要认真分析《意见》主要内容的金融价值与意义,找出商业银行应对县城城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快速、有力的商业银行金融工具服务于县城镇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实现本身的可持续增长。

二、文献综述

经济与金融是密切关联、互相作用的关系,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也就决定了区域经济与区域内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城镇化大背景下的城市群、都市圈、县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构成了金融的需求方,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则构成了金融的供给方。有关金融供、需双方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多,但由于系统的县城城镇化建设的政策近期才发布,因此,新型的县城城镇化建设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及商业银行如何服务于新型的县城城镇化尚处于探索阶段。

(一)关于县域经济与金融关系研究。经济与金融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陆顺(2022)认为经济决定金融,有什么样的经济特点就要有什么样的金融结构。通常情况下,县域经济越发达,金融也相对发达,金融的质量也相对较高,经济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大。

桂泽发.(2021)认为金融对经济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在经济发展基本条件同等或一定的前提下,区域间、企业之间的发展差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支持力度的差距。没有发达的金融就不可能有发达的经济。

赵越(2022)认为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是两面性的,金融发挥正能量时,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金融如果唯利是图,或经营风险较大,反而会伤害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处理这两者关系时,应当审时度势,严控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增长,同时要支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关于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研究。

城镇化包括了城市群、都市圈、县城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内容,县城镇化承接了城市群、都市圈的底层架构,却又是城市群、都市圈与乡村振兴的连接地,在实现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曹梦石(2021)认为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高质量、快时间的实现。城镇化建设必定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加大投入,这个板块的资金流入量会超过一般板块资金的流入量,特别是《意见》的出台,对县城镇化未来的愿景描述得十分清晰,各种投资回报可期,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其他金融业态、金融工具也会聚焦到县域城镇化建设上来,县域城镇化发展必然给有效地带动县城最底层的乡村的发展,从而有利于助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杨丽萍(2022)认为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小的区域经济循环圈,县城就是这个循环圈的中心,县城城镇化程度越高,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循环的速度可能就越快,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可能会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发展、促进的机制。

陆岷峰(2022)认为城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起到了牵引、拉动作用。形成以县城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动力源。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能形成产业特色优势,产品能有销售渠道,加快城镇化建设不仅能形成对乡村产业辐射,更能通过城镇化建设拉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将乡村产口能有个销售出口,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县城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显现。

(三)关于商业银行布局结构研究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主体,占整个金融资产70%以上,商业银行一定意义代表了金融行业的价值目标与导向。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形成以工农中建交邮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多种形式的中小商业银行为补充的商业银行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葛和平(2021)认为商业银行的机构布局要体现经济发展的结构,因为经济布局结构决定金融布局结构,当经济布局结构向大城市集中时,金融机构也要紧跟向大城市集中,商业银行这种行为无可争议的。

杨丽萍(2022)认为商业银行业务布局要充分体现各时期的政策导向,增加政策敏感度,履行社会责任,紧紧围绕政府导向进行业务结构布局设计,在数字金融充分发达的情况下,有没有物理机构并不重要,因为完全可以通过线上来实现所有业务的落地,关键在于商业银行是否能坚守发展初心和市场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服务。

陆岷峰(2022)认为商业银行要构建体现多维度、灵活、多样的管理体制与体系,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 ,因为政府的政策目标也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通过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来发挥作用。商业银行只有构建了高度市场化的体制与机制,才能不管政策如何变化,均能按照市场的导向来实现发展目标,支持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的理论成果已经对于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化、乡村振兴等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对商业银行发展布局也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对于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反作用,推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行研究的不足主要是基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大城市的城镇化率的顶层设计来进行的,所以,更多的研究结论是将金融资源向大城市、发达地区集中,造成县城城镇化发展受到了金融的严重制约。

文章的创新点是基于经济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在复杂多变形势、经济艰难前行背景下发《意见》无疑是开出的一剂重药猛方,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基础性影响,将深度改变经济、金融资源的布局。因此,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顺应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对金融发展秩序及其重心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要坚持金融发展的初心,金融资源必须相对下沉,为县城镇化建设提供多元、专业、系列产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着力拓展特色金融,做大做优供应链金融,强力推进数字金融,为县城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且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金融资源支持。

三、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下金融秩序与重心重塑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21年底,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县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城镇常住人近30%左右,县和县级市的数量占全国县级行政区数量的65%左右,可见,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城镇化对于提升全国的城镇化水平的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对金融也会产生深度的影响,因此,依据城镇化的新特点,着力构建新的金融发展秩序和重心十分必要。

(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意见的金融关联点

党中央国务院下发《意见》分九个部分共计三十九条,抽象概括起来其中对商业银行影响有最直接影响的主要有七个方面。

1、支持县城城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意见》是在党中央出台一系列关于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化等规划、政策背景下出台的精准、细致、操作性强的政策性文件,《意见》强调中国的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促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构建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意见》提出了县城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并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意见》在我国步入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经济发展持续面对不确定等背景下出台,其金融意义在于表明今后县城城镇化将会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与流入,区域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必然会发生深度的变化。

2、县城镇化发展模式多元化。

《意见》要求县城城镇化主要依据其特别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等来确定,如大城市周边县城要加快发展,对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辐射范围内的县城列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当中,对于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县城进一步发挥专业特长,培育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而对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则重点是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对于生态功能区县城,要进一步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要有序地重点发展。显然,其这一政策的金融意义在于金融要因城而异、因优势而异,业务必须多元化,多样化。要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助力县城“双碳”目标的实现。

3、县城的实体经济仍是城镇化的根本。

《意见》要求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县城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增强县城的产业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产业升级,推动产业水平的提升,做好产业的衔接,拓展产业平台的各项功能,大力发展和健全商贸流通网络。提高为城市的农产品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和夯实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改进县城的消费环境,促进商业流动,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夯实县城的实体经济仍是城镇化的根本。其金融的意义在于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按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金融政策县城具体化落地。要通过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三农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源泉。

4、不断增强城镇化基础设施支持能力。

《意见》要求不断完善城内的市政交通设施。构建新型的交通服务网络,要不断畅通县城对外连接的各个通道,不断加强县城与其他大中城市的互联互通。要进一步健全防洪排涝设施,确保县城的安全,严防水灾洪涝;要加强县城老化管网改造。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保证居民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处理好新老城建设的关系,此外,要全面推进县城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数字县城水平,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智能县城的目标。提升城镇支持能力的金融意义在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要加大对县城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服务,进一步夯实县城城镇化的基础。

5、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加快县级各种医院的提标升级与改造,进一步完善好县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积极做好县城的义务教育学校方面扩容增位工作,不断扩大县级教育资源的供给。有效地提升县级公办的养老机构各个方面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托育养老服务。要不断完善县城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功能,增加或改进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同时要建设较高专业化的残疾人康复、托养以及各类综合服务设施,不断增加社会福利设施。县域城镇化中的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有关内容的金融意义在于,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发展的初心,坚持以服务人民民生为中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让服务对象过上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6、做好历史文化以及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县城居民人居环境质量。

《意见》指出一定要切实加强县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不断厚植县城已有的传统文化方面底蕴。切实保护好县城的历史文化,包括但不限于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等。尤其要切实加强县城红色资源的保护,这包括了革命文物、红色遗址、文化遗产等,利用好历史的建筑以及工业方面遗产,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嵌入到县城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绿地系统,坚持“金山银山不如绿色青山”的原则,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生产生活低碳化,加快能源清洁低碳安全有效地利用,合理进行非化石能源消费,有序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构建垃圾收集处理的体系。有效地治污治染。提高县城居民人居环境质量的金融意义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发展低碳金融,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资金结构,支持县城的生态环境的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应当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的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但的《意见》下发,深度改变了存量的区域经济、城镇化的生态结构和特征,对金融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和规则,从而,对标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目标与措施,商业银行现状显然存在诸多不足或不协调。

1、金融资源向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集聚。

一是向大中城市积聚。商业银行的总部大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为了加强总部的集中管理能力,都实行了全行一本账的管理模式,总部对各个分支机构的调度能力十分强势,总部会根据资金市场回报高低、风险大小将资金投入到回报高、风险相对较低的地区,显然县城镇化的一些项目在这场竞争中不具有任何优势;

二是金融资源向大客户集中。近年来,不仅大型商业银行的客户在结构上直接与大型客户结缘,而且相当部分中小商业银行随着规模的扩大、资本金的增加,其单户投放能力放大,动辄十个亿的项目已是常事,城商行到去年底资产万亿规模以上的城商行已经超过8家,具备向大型客户发放贷款的能力,而县城区及以下的项目一般都是小微和个体,规模都十分的小;

三是分支机构向发达地区积聚。一些跨区域性的行将县级或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撤度而向发达地区、中心城市转移;

四是资金逆向运动;受价值最大化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资金应用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县城吸收的资金应用到异地发达地区或大型项目上;

五是权力向上集中。表面上看是为了防范风险,结果县线基层机构几乎没有什么业务临时处置权,使基层的金融业务很难做。特别是标准化的机器人审批,对于县城以下的个性化项目、业务通过率十分低下。

2、县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一是单一,县城级几乎见不到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身影,近年来,工农中建四大行也有有计划的减少在县级机构的网点数,因此,县级金融机构主体就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二是县城金融机构单个规模小,城商行一般在一个县就一二个机构,农村商业银行多些,但单个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这既与县城的经济总量有关,也与地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度、服务能力有关;三是地方金融机构是超负荷状态运营,特别是农商行群体,承担着“三农”的服务任务,不仅任务重,而且其本身资金能力也十分有限,且资产质量相对较差。弱势金融机构面对城镇化的压力显得力不从心。

3、产品数字化程度偏低。县城金融机构主要由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构成,还有些是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管的“7+4”类非银行金融机构,这类机构由于本身规模较小,科技投入显严重不足,同时也很难吸引到一流的高精尖金融科技人才。因此,在数字金融方面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状态。不仅业务模式数字化程度低,产品的数字化程也很低,为客户的服务能力更加不足。

(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下金融秩序与重心重塑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的战略实施,必将改变现有的经济与金融的版图,对社会经济各方面都会产生深度影响。而与社会经济面重合度最高的商业银行既面临了众多机遇又面对诸多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顺应区域经济变化的新特点,对原有的金融发展秩序及其重心做出相应的调整及优化,为县城镇化建设提供高度耦合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

1、坚持金融发展的初心,摆正在新时期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将经营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和发展业务的基本原则无可非议,在这一指导思想左右下,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非地方金融机构,将金融机构向发达地区、大中城市进行集聚,一些地方金融机构也麦当劳寂寞,纷纷寻求异地经营,在大中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将资源相对集中较发达的城市。一时间,出现了县级金融机构出现网点撤并、减少,使本来金融资源就少的县城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真空化。如果长期以往,金融必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高瞻远瞩,将共同富裕、发展三农经济、乡村振兴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县城及农村金融将是商业银行未来新的竞争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金融蓝海。必须从重塑理念经营、坚守发展初心、优化市场定位。

一是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群、都市圈、县城城镇化建设带来社会经济秩序的变化带来的商业机会,特别是统一大市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布局,县城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将勾迎来一轮新的且是持续发展的阶段,因此,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远的焦距来锚定县城经济发展作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优先位置,即要将过去发展顺序地安排和重心要优先安排县城镇化建设金融业务;

二是要始终坚持金融的初心,特别是地方金融机构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初心,坚持市场变化,服务地方经济;特别是要研究城镇化为金融带来新的增长点;坚持业务发展的本土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着力服务县城镇建设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三是城商行和农村商业银行要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三农经济的初始定位,不管外部经济形势如何变化,成立时的初心和定位不能变,只有坚守初心和定位才能不断深耕地方金融业务,为县城镇化建设提供最可靠的金融支持。

2、金融资源相对下沉,打造以县城为增长基础的发展模式。

从目前的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来看,在向大城市和发展地区集聚,资金发生了逆向运动,不利于县域城镇化和农村金融的发展。但商业银行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与前些时期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在关于城市群、都市圈,特别是城镇化建设意见下发后,给商业银行提供了金融新的需求、发展机会,而商业银行目前在大城市的竞争可以说已经很充分,发展空间大大受到挤压,发展的成本大幅度的提高,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根本无法进行直接的竞争对抗,因此,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过去的发展模式。

一是必须将县城金融的发展作为发展的基础、根基,保持县域必要的金融机构;对于商业银行要在规模较大的乡镇新设分支机构,监管部门应当给予积极的支持;

二是保持县城区域业务足够的金融资源的配置,特别要保持区域上的信贷资源布局结构,对于地方商业银行要划出相对固定的比例信贷规模用于支持县城镇化建设;特别对于大城市周边的县城要加大投资力度;

三是在业务授权上要一改过去集中收权的做法,加大对县城机构的授权力度、幅度,调动其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要大力发展线上金融,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县城机构的金融服务半径,向广大的农村延伸,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农民的家中。

五是从监管规定上明确地方金融就是做普惠金融的专业银行,或县级以下的项目服务,从大的金融布局上让县城的经济发展有个机制上的保障。

3、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为县城镇化建设提供多元、专业、系列产品。

目前,提供给城镇化建设的产品相对比较单一,虽然市场上金融产品的名目或称呼叫多,但大都是换汤不换药、产品的流程、条件都大同小异,是一种信贷业务贴上了不同的标签而已。城镇化建设具有特定的内涵与意义,也有一些特殊的产品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金融产品的设计能够体现城镇化建设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多样化的需求和多元化的产品供给。

一是要构建丰富的融资产品体系,实现金融产品多样化、多元化;从层面上至少包括为满足各类融资主体需要的融资类产品,各种投资人的投资产品,各类客户的金融服务产品。融资类产品最为重要,从目前来看,包括了县城基本建设金融、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金融、三农金融产品等等,各类产品都要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和特定的条件和流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市场供给方;

二是产品要能体现服务对象的个性特点与流程;县城镇化关联的商业银行产品要过百种,但各种产品间一定是有质上的区别,这就要改变贷款产品改名不改模式、流程的做法,一定要本着有利于交易完成、简便、高效、低险的原则,对各类产品进行设计,将商业银行服务和支持县城镇化建设体现在各项金融产品上;

三是主流产品要重点打造,形成行业上的竞争能力; 由于各个县城经济的差异化,自然资源和条件各不相同,但各县城一定有主要的产业优势,因此,商业银行在服务过程中既要提供一般性的金融产品服务,更要着力打造县城镇化核心的产品服务,以抓主要矛盾,以产品促进县城镇化优势的形成。

4、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形成服务县城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机制。

县城的小微金融和“三农”金融分别由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承担了主力军的作用,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基本替代了传统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基本架构已经形成。伴随着县城镇化建设对实体经济、三农村经济的新的要求,数字普惠金融必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要对县城所有的普惠金融和三农服务对象进行信息实行名单制管理,建立所在县的客户信息库,为各家金融机构承做普惠金融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构建县级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将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的供给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需求通过平台的形式在线上进行交叉对接,提升交易的成功率;三是大力推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线上化,即客户申请贷款、审批贷款、贷款定价、提款均在线上完成;

四是积极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手段对普惠金融业务进行风险管理,提高信用贷款的比例,不断提升普惠金融和三农融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五是构建数字基因的全流程普惠金融管理模式,设立数字化的普惠金融产品,提升服务的精准性。

5、着力拓展特色金融,支持县城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县城镇化一个重要的战略就是充分发挥县城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从发展《意见》提及的特色产业看,商业银行至少要重点发展好制造业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旅游金融、低碳金融、养老金融等。

一是大力发展制造业金融主要是指扶持县城制造业的企业,这是国民经济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制造业作为基础产业,只有得到金融的全面支持后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是创新发展科技金融,主要是指服务于科技创新的企业融资服务,科技创新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所拥有的是技术成果,商业银行要创造性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时要积极做好科技产品的转化项目的支持;

三是持续发展文化金融,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让县城及农村过上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因此,商业银行要将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长期的战略目标任务;

四是加快发展低碳金融,低碳金融主要包括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对于广大农村而言转型金融并不显得相当迫切,但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项目商业银行要主动介入,让更多的低碳的绿色金融项目得到可持续的金融扶持,为“双碳”目标的全面实现提升帮助;

五是优质发展养老金融,商业银行支持养老金融主要是对相关的养老项目进行支持,养老金融是个低利项目,很难形成较高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要本着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视角,多承担社会责任,为养老金融的发展作为应有的贡献。

此外,商业银行还要根据当地的其他优势,如民族产品金融等等,本着专业化、特色化、本土化的原则,将县城的地方优势与特色金融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将地方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又将商业银行的本身做出更有核心竞争力。

6、做大做优供应链金融,推动县城经济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小循环形成。

城市群、都市圈和县城城镇化实质上都是一种价值链、供应链、资金链循环的一种表达方式,供应链从范围上来讲有区域、全国和全球供应链,目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做顺全国和区域供应链十分重要。而县城为行政单位的区域供应链同样也是全国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为了保持县城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做大做优供应链金融,从而为县城镇化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支持好县城龙头核心企业;要对县城内所有的企业进行排队建库,实行名单制管理,不断加大对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保持地方经济的稳定;

二是积极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保理、货物质押,通过丰富多样化的产品,特别是积极推行信用类融资,推动地方农副产品进行全国大市场流通;

三是要积极应用供应链技术,保防范和化解供应链金融各种风险,只有供应链金融稳定了供应链也就稳定了;

四是要充分应用供应链信息、核心企业信用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户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支持其发展。

五是要大力发展“商票+供应链+保理”模式的基于商票应用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既确决供应链金融中一直无法解决的核心企业确权问题,同时又可以商票为链将各个交易主体有机地链接起来,而保理业务又可合法地为各个环节融通到资金。

7、强力推进数字金融,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县城镇化的综合服务能力。

数字金融是应用数字技术嵌入到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当中的总称,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重要是可以优化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改进风险管理,降低财务成本,大幅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使服务更加精准化、流程化、标准化、高效化。县城建设一方面需求硬环境的改进,同时也需要城市文化品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也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因引,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进度,提升服务县城镇化的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能够精准执行地方党委政府的县城产业导向,通过数据实现精准捕捉目标客户;要通过大数据加强风险预警,进行业务咨询,应用商业银行的技术优势,为加强地方的风险管理提供服务 ;

二是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各种场景中;充分运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溯源性、合能智约、分布记式记账等功能,用于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及信息传输过程中,构建由政府、企业及商业银行多方参与的综合服务平台,按照授权进行信息分享,各自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为保持地方经济的供应链拉长锻实;

三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通过数字机器人在商业银行应用,不断改建金融的服务场景,提高离柜率,推进零接触媒业务,不断提升金融业务线上化,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触及面和对农村的涉透率,提升农村的金融获得感;

四是充分应用物联网金融,将物联网应用到普惠金融及三农经济中,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增加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比重,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变非固定资产也能转化为信用资产,扩大金融服务的能力;

五是元宇宙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元宇宙主要通过虚拟世界的打造一个与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消费者带入沉浸式消费,使金融服务更加场景化。城镇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而高品质、场景化的金融消费本身就是一种高档、高品质的消费形式,将元宇宙嵌入到商业银行的日常金融业务当中,可以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消费存在感,使消费更加沉浸、享受。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化、乡村振兴等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所施展的一系列组合拳,必将对富民强国,发展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主体的城市群及以南京等地为中心的都市圈布局已经形成,但目前县城之间城市化差异较大,而乡村振兴又迫切县城城镇化程度的提升来增强其发展驱动力和牵引力,因此,加快县城城镇化建设速度十分迫切。

2、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一直进行中,但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指导意义,因此,各县城镇化措施、步调不一,重点不突出,优势发挥不明显。《意见》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县城城镇化发方向、目标、任务,其力度前所未有,内容也极为丰富,《意见》各项措施落地必然会对现有的经济、金融的布局产生深度的影响,金融首先由经济发展所决定,同时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商业银行一定会根据区域经济城镇化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顺应变化,及时调档,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又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3、商业银行服务于县城城镇化重点是要调整当前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实现金融资源向大中心城市转型而要掉头向县城下沉,同时要充分应用商业银行的职能开发产品,进行专业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精准支持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同时,必须按《意见》的要求和发展重点,加大对重点县城镇化资金的投放力度,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从金融业务结构上要重点支持县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普惠金融及三农经济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县域的供应链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内循环。

(二)建议

1、加强监管引导及政策支持。

在强监管、严监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很多须在监管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因此,当前,除了商业银行要积极布局县城城镇化建设外,监管部门要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其金融机构进行城镇化金融发展的创新,提高创新试错容忍度,按照高效、服务等原则,对商业银行提出的各类服务县域城镇化的申请及时给予许可或审批,特别是对县域设立或回迁机构给予大力的支持。

2、用好财政税收政策对金融的杠杆效用。

商业银行作为商业性机构,县城镇化建设中诸如普惠金融等由于其风险和成本两高产品线,因此,通过地方财政税收等杠杆的应用,弥补金融机构支持这类项目可能形成的财务亏损和可能形成的呆坏账,使金融机构用于县域发展的小微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具有较其他金融产品更安全或更有赢利空间,从而使普惠金融类产品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线,也才能吸引各类金融资源向县城积聚,形成持续的金融服务机制。

3、打造县级金融生态县。

一是要大力加强县城金融业态的建设,主要是丰富县域的金融机构种类生态,解决县域金融机构过于单一、能力过弱问题。因此,除了保持传统的持牌金融机构保有量、不减少外,还要积极引进基金、互联网小贷、保理等各类金融机构,也就是通常说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监管的“7+4”新型金融机构,力求种类齐全,这样,金融机构多了,机构间竞争才会加大,金融活力才能增强,这样金融活县城经济才能更活;二是要积极打造县级金融信用建设,营造宜金宜融的县城,为金融的大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这是因为由于县域经济规模小,很难形成金融的规模效应,如果信用环境再差,就更难吸引、留住金融机构,因此,通过县域信用生态的打造,提升金融资金安全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县域,为金融支持县域城镇化提供最基本的金融机构条件。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