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一文读懂“转型金融”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2-05-05 11:15:46 阅读:46825

关键词:双碳目标商业银行绿色金融转型金融风险管控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陆岷峰。陆岷峰: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经济学家。原文约二万字符,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阅读或引用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策略研究》一文) 摘要 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是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两条轨道,经过多年...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陆岷峰。陆岷峰: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经济学家。原文约二万字符,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上,阅读或引用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策略研究》一文)


摘要

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是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两条轨道,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绿色金融的发展体制与体系已经十分成熟,而基于高碳行业转型的转型金融尚属启动阶段。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也将是发展转型金融的主力军。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精准分析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所面的形势,深度挖掘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可能面临的风险,本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原则,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必须构建转型金融的基础架构,完善发展转型金融的体制和机制,提升数字转型金融的应用水平,积极为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使转型金融既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新抓手,又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动能。

一、引言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的承诺,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力争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争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世界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带了好头、树立了榜样。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在2021年3月15日召开会议又对提出并着力实现的“30·60双碳目标”的特殊历史意义和做好相关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和部署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十四五”计划期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要大力推动我国的能源、建筑、工业、交通等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的转型工作,特别是对于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要求的时间和任务都十分迫切。“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在向全世界做出的十分庄严的承诺,既有明确的质量要求,更有具体的时间下限,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一系列的发展与转型,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全面而基础性的,可以说是一场十分广泛而且非常深刻的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

实现“双碳”目标直接的表现大量低碳产业的发展和高碳密集的产业退出和转型,实质来看是社会大量的资金结构和流向上的变化,即用资金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有统计资料显示,截至到去年三季度末,我国的本外币方面合计绿色贷款方面的余额14.78万亿元,在全世界规模已位居第一。绿色债券2021年累计的发行规模已经超过了2.2万亿元人民币。Wind数据统计信息显示,单去年一年全国就新设立了ESG主题投资基金33只,已经超过了前3年设立ESG主题投资基金的总和;同时,有关可持续方向的公募基金截至2021年其规模也已经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尽管从目前展示出的数据看,金融对“双碳”目标实现的贡献度前所未有,但对于“双碳”目标对资金的需求金融仍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预计,如果要实现2030年 “碳达峰”目标每年约需3.1万亿-3.6万亿元资金的投入,而当前每年仅有5,265亿元资金可供给,其缺口达到2.5万亿元;如果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要在再生能源发电、储能、零碳建筑等有关方面的领域新增的投资要超过139万亿元。显然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解决实现“双碳”目标资金缺口,一方面资金供给方要全力全面支持,另一方面也要从产业的布局和实现方式上进行优化,既要加大低碳产业的发展,又要加大对高碳密集的产业进行低碳转型,前者相配套的是绿色金融,后者相耦合的是转型金融。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并驾齐驱,共同构成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生态。但由于转型金融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发展未知,具有独特的风险与问题,又由于转型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因此,“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很有必须认真研究转型金融及整个行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所以,在今年人民银行召开的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主线,加强转型金融研究,达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既有序又有效衔接,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等。

二、文献综述

转型金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现有的《中国知网》等引擎来查询转型金融主题或关键词,除了有关媒体上关于转型金融的报道及观点外,系统性的有关转型金融的学术论文十分鲜见。但是有关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业务探讨的论文化中也不失有关转型金融论述的火花,现综述如下。

(一)关于可持续金融与转型金融的研究。追溯转型金融必须得从可持续金融谈起。

陆顺(2022)认为可持续金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可持续金融从理念上讲最早可溯源到美国贵格会教派在16世纪提出的道德投资选择,即拒绝进行涉及战争工具及侵犯人权等投资活动,随后道德投资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并不断演进。直到2021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在会上核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从而明晰了世界可持续金融的成长方向以及发展路径,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逐步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并先后衍生出来了诸如社会责任投资、绿色金融、ESG投资、普惠金融等概念。与会各方还表示坚决推进《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通过发展转型金融来支持有序绿色转型 [1]。

陆岷峰(2022)认为转型金融是指为碳密集行业进行低碳转型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的总称,属于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工具,是已有的绿色金融体系的补充。因为实现“双碳”目标既要全力以赴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又要加快碳密集行业的低碳转型的步伐,从配套的金融来看,前者相对应的绿色金融已经十分成熟,成为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实践的主体力量,后者则由于高碳密集行业向低碳转型尚处于探索阶段,与之相耦合的转型金融也是处于探索之中[2]。

赵越(2022)认为由于可持续金融一直是建立在全社会金融资源合理并有效地进行配置基础上的,因此, 可持续金融与可转换金融的关系无论从时间还是覆盖的范围来分析,转换金融都从属于可持续金融,因此,可持续金融的一些原则、方法同样适用于转换金融[3]。

(二)关于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国内外关于绿色金融的体系构建均已经相当完善。

曹梦石(2021)认为金融中是否属于绿色金融的范畴关键看是否支持了界定标准内的各种绿色目录,这个目录中包含的各类项目大多数可约等于“纯绿”的项目(特指气候领域已近似净零排放项目),因此,虽然可以或可能一定程度上能够减污或降碳但如果达不到“纯绿”标准的项目并不属于绿色金融支持的对象。显然绿色金融是指支持以项目为主体并基本纯绿的项目的金融业务,这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只要涉绿的业务就是绿色金融显然是不同的[4]。

杨丽萍(2022)认为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重要动力源,更是实现可持续金融突破发展的抓手,随着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绿色金融在推动全世界可持续发展、加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其作用也日趋加大。鉴于当前绿色金融发展行政力量推动为主导的现实,发展绿色金融还是要发挥市基础性作用,既要提高金融机构的“绿化率”,鼓励和要求尽可通用多的金融机构加入“赤道银行”,提升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又要不断培育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营造相应的技术服务环境,实现从政府政策倡导有序过度到市场化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以推动绿色金融生态文明的建设[5]。

陆岷峰(2022)认为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相比较,绿色金融具有非常严格的概念、标准以及分类,所投资的对象主要是针对符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标准下的纯“绿色”项目,这一方面保持了绿色金融的“纯绿”,但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对于高碳行业存在的一些合理性的转型融资需求并不给予满足,因而,从覆盖面来讲,绿色金融并不能支持大规模高碳经济转型。而且,从绿色金融的支持对象来看并不是企业而是项目,因而,对于许多高碳企业而言,即使有了可行有愿景的低碳转型方案,也不属于绿色金融支持的范畴。因此,相对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特点更加突出,主要针对“棕色”领域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覆盖到煤炭、钢铁、水泥等一些高碳行业。而这些高碳行业不仅面广、金额巨大,只有转型金融才能与之相配套,因此,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或许更加适合当前经济转型发展要求  [6]。

(三)关于转型金融与金融转型的研究。转型金融和金融转型虽然四个字两个词一样只是顺序作了颠倒,但意义完全不同,但也有十分密切有关联关系。

赵越(2021)认为 金融转型就是要推进金融数字化,因为数字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必须经过的阶段,数字技术是当今最重要生产力要素之一,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涉及到生存大问题。因此,金融转型要将数字金融为目标,一是要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要将数字技术作为金融机构的基因来抓;二是要运用数字技术积极推动行业的体制与机制创新,不断提升数字化程度,三是要加强数字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数字化转型的后发力量;四是要实现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不断提升数字化应用与管理水平,包括应用在转型金融当中 [7]。

杨丽萍(2022)认为金融转型必须符合“双碳”目标及原则,因为“双碳”目标适合所有的群体当然也包括金融机构,为此,金融转型一是要将“双碳”目标列入本机构的战略目标,并辅之以具体的落实措施,纳入机构中长期转型的重要内容;三是要积极参与、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运用金融资源抑制非绿经济的成长,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三是要积极做好金融机构本身的低碳转型,减少污染,培植全员绿色文化理念,实现机构本身的绿色转型;四是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特别是要将转型金融作为优化金融机构资产结构的重要内容 [8]。

陆岷峰(2022)认为金融转型正当时,只是金融转型是全方位的转型,并不是某个环节与细线,转型与升级常常搭配,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制于内外部环境的制约,不同时期不同机构转型升级的重点、内容是不同的。在“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转型金融不失为金融机构转型的重要内容。因为转型金融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极多的商业机会,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的市场能力,占据竞争优势,为未来的发展夯实更坚定的基础 [9]。

(四)关于发展转型金融路径的研究。“双碳”目标下如何推动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地发展。

徐阳洋(2022)认为在转型金融基本框架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减少对转型金融的依靠,一方面绿色金融发展比较成熟,大力发展既可以解决纯绿问题,又可以深度挖掘潜绿成纯绿项目,推动全社会向低碳转型度,而对于转型金融只有在可能及条件十分具体的情况下谨慎推进,这也是保持金融的稳键发展的需要  [10] 。

陆岷峰(2022)认为应当强力推进转型金融的快速发展,任何事物都是有发展规律可寻,我国的金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数字金融的转型,商业银行已经有成熟的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业务流程方面的管理经验,转型金融的关键一方面取决于转型企业的名单信息的发布与公开,另外一方面在于商业银行对转型金融的风险识别能力,而这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广泛应用的今天都不是什么问题,因此,全面推进转型金融的发展正当其时 [11]。

葛和平(2021)认为要尽管实现“双碳”目标,从金融角度上来看,需要坚持发展绿色金融和发展转型金融的“两条腿走路”:也就是在充分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大力支持绿色项目的同时,更要发力转型金融的快速发展,大力开发和应用相关的金融工具以及产品,加快碳密集度高且十分影响环境的行业和企业实现减排、低碳、零排放的速度。当然,由于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自然状况会有所不同,要因地制宜提出具体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的指导性方案,用于金融机构的执行与落实[12]。

综上所述,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不难看出一个基本的金融逻辑图谱。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理想目标,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这就需要可持续金融的支持,而可持续金融包括了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两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目前正面临着转型目标的选择,发展转型金融,实现“双碳”目标是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反逻辑思维倒推则会得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转型金融最终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从而也就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各界对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研究的不足在于在“双碳”目标时间下限十分明确情况下,不宜再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的理论层面研究,而应当更多提供具体的金融机构如何发展转型金融解决方案。

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在认真总结当今关于转型金融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精准分析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所面的形势,深度挖掘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可能面临的风险,本着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原则,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必须构建转型金融的基础架构,完善发展转型金融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提升数字转型金融的应用水平,并积极为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使转型金融既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新抓手,又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动能[13]。

三:“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目标与路径

“双碳”目标背景下,为了使转型金融得到健康、稳健的发展,有必要对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面临的矛盾、目前的环境以及存在的主要风险点进行全面的深度分析,从而为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导向,使转型金融发展的各项措施切实、可行。

(一)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

研究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首先要研究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社会价值和金融意义入手。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

1、由转型金融的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特殊作用决定的。

为应对气候的变化、实现“双碳”目标,除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外,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同样十分重要。因为转型金融相较于绿色金融在高碳排放领域进行有效的节能减排和低碳转型的优势十分明显。国际通常对转型金融的定义是指对于“棕色产业”和高碳密集产业低碳转型方面的金融支持总称。不仅包括了绿色金融的与气候及环境相关的融资活动,还包括了与社会、经济、人文、健康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的金融活动,并且有针对性地服务于“棕色”领域转型提供金融资源,补充覆盖了包括但不限于煤炭、钢铁、水泥等有关高碳领域,同时也辅之以高度的信息披露以及转型等关键性指标的要求,驱使“棕色”领域的产业和企业低碳转型发展,转型金融有效地填补了当前绿色金融无法覆盖的高碳领域的范围,不受绿色金融现行的概念、标准以及分类的限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针对性、更好的适应性、更加的广泛性以及更高的项目运行透明度,从而有效地创造较多的投资选择。并建立与提振社会对高碳产业绿色转型的能力与信心,增强转型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因此,国际上包括中国、英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明确要将转型金融将作为未来时期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可以预期,仅仅依靠绿色金融的发展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转型金融支持的项目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转型金融存在的必要性当然也是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必要性[14]。

2、由商业银行目前在金融体系中地位所决定的。

传统意义上的进行的工业化道路的支撑主要是钢铁以及煤炭等高碳行业,而“双碳”目标的主要方向就是要一方面抑制高碳行业,另一方面要推动清洁能源以及绿色行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必须进行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从目前情况看,不仅融资工具较为单一,且规模缺口也十分巨大,融资渠道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最大挑战之一。从国际上看,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实现SDGs每年至少需要投入5万亿-7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需要投入3.3万亿-4.5万亿美元,资金供需缺口达到三分之二。从国内看,清华大学研究测算结果表明,假定要实现1.5℃目标导向转型路径,能源系统2020-2050年就需要新增投资138万亿元,折合到每年约新增投资要达到4万亿元以上。虽然我国目前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且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也已经超过6000亿元,余额为1.1万亿元。但这对实现“双碳”目标持续的资金巨额投入仍显不足,因此,将更多的社会资本对加大对绿色产业的配置十分迫切。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也是社会融资的主体力量,2021年底全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达381、95万亿元人民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44、76万元人民币,占比90、26%,同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92、69 万亿元人民币,当年新增达19、95万亿元人民币,显然,只有商业银行加大增量资金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存量资产向绿色产业转移,实现“双碳”目标的资金压舱石才能真正形成[15]。

3、由商业银行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实现“双碳”目标是为了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如果在这一过程反而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则属于一种得不偿失、用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产生了另一个新问题的死循环当中。实现“双碳”目标,对于新的绿色产业的发展一般属于正向力,即既为社会提供绿色产品,创造新的生态文明,又有利于社会就业、百姓增收。但是对于存量的高碳密集型的行业与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型有退出市场的风险,而转型失败同样会带来不可预估的社会负效应。通过转型金融的发展,其所支持的经济活动具有十分明显的正外部性,转型金融可以帮助高碳企业加快减碳的速度,一方面从宏观上可以为国家、全球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做贡献,避免本世纪全人类面临气候危机,支持高碳企业成功开展转型,另一方面从微观上也可以帮助企业避免由于不转型和转型失败所引起的工人失业等问题。从商业银行本身角度而言,在商业银行190多万亿元的贷款中,具有高碳密集行业概念的资产约在35%左右,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要求各类项目都达到“纯绿”才能得到金融支持,必然会导致一些领域经济压力激增,形成了“运动式减碳”。甚至有些地方简单地将与煤电企业相关活动被列为“禁止融资”类别。这很可能加大“洗绿”的风险。如果高碳密集行业、企业不能成功从“棕色”转型为“绿色”,所形成的巨额不良资产既不是商业银行所能承受,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和金融系统也是承受不了的。因此,无论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高碳密集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占据十分重要地位的现实,特别是在庞大的工业体系高排放、高环境影响的行业和企业居多的情况,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坚决支持高碳密集的行业、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商业转型,以实现减排、低碳、净零排放[16]。

此外,发展转型金融也是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放挖出新的通道。在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我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大,金融的另一面,金融的竞争特别是优质资产、优质客户的竞争也是前所未有。显然,传统的“棕色”行业和企业已经形成了市场上的渠道和份额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如果能快速转型成功,其市场竞争能力一定会大于市场初入者。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发展转型金融既可以支持高碳密集型行业的成功转型,也为本身锁定优质客户、增加资金运用、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找到新的路径。

(二)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绿色金融在商业银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而转型金融于商业银行而言仍处于试水阶段,虽有所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仍然较多、较大。

1、国内外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在创新中不断前行

国际上的转型金融资金缺口也很较大,据测算,全球每年约6.9万亿美元的基础建设投资中约1.6-3.8万亿美元用在了能源转型投资。至2020年底,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共累计发行了13种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也累计发行总额达到180亿美元,发行人、主体包括了电力、水泥、钢铁、建筑等多个行业。2021年可持续性挂钩债券的增长依旧保持十分强劲势头,单美国发行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规模达到32.9亿美元,占到总债券发行量的6%。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对于高排放行业,尤其是在工业部门和依赖化石燃料的部门作用十分巨大。

2、发展转型金融政策导向十分明确

目前,国际上的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等机构或经济体先后出台若干关于转型金融或者包括转型金融内容的若干规范性文件。国内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在实“双碳”目标过程中,提出棕色企业也有转型需求的观点倍受关注。顶层设计方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等,均强调要建设与气候投融资相关的标准,其中包括转型金融。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在相关文件密集提到转型金融的政策和措施, 2月18日,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73号),提出做好煤电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金融政策要求,灵活应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用好2000亿元用于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1月30日,发改委等也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改能源〔2022〕206号),要求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项目的支持并且鼓励市场允许情况下多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在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转型金融的政策。如浙江湖州就出台了《深化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对转型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创新与企业减碳效果挂钩的转型金融工具,探索建立区域性转型金融框架。

3、转型金融产品纷纷试水和路径日趋明确

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时,已经试水转型金融。具有特定意义高碳企业的转型金融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是商业银行对于转型企业的支持却由来已久。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时,已经试水转型金融。金融产品方面,由于转型金融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包括转型债券与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2021年1月7日,中国银行成功完成境外50亿人民币等值转型债券定价,是全球首笔金融机构公募转型债券交易。募集资金地标的项目为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和天然.气发电及水泥厂余热回收项目,促进传统行业向低碳转型。支持措施方面,2021年4月2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并引导市场主体完成了首批债券发行。随后,电力、钢铁、煤炭、交通等行业主体陆续发行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截至2022年1月末,23个发行主体共计发行了27只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总规模达396亿元。2021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安排2000亿元专门对煤炭等相关产业的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可以让煤电等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此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已经推出支持转型金融的首批指导性措施。

(三)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矛盾

 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业务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具有质量上的要求,更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既定的目标,这必然会打乱原有的发展逻辑,必须进行业务发展模式的重塑,这必然会为了实现一个目标新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

1、转型金融尚未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或标准。

由于目前国内关于转型金融的概念、标准、分类并不明确,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不高且也不规模,实际经济生活中确实也存在极个别企业利用此机会进行“漂绿”,商业银行在发展转型金融对于“转型”活动、高碳或“棕色”的活动没有一个精准的答案。正因为如此,导致一些商业银行对转型金融抱持观望态度。

2、转型金融风险较为特别,增加了识别风险难度。

转型金融由于是基于高碳行业的转型,其本身就存在退出市场的风险,再叠加行业转型中成功巨大的不确定性,相对于新投入项目,转型面临更大的风险,作为支持的转型金融相较其他金融的风险显然也在倍加。所以,“棕色”企业群体不仅存在风险识别难,还存在转型是否成功的风险,因为,转型和新设企业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转型企业将更多受存量因素的制约。

3、商业银行应用转型金融的基础条件准备不充分。

商业银行一直是以相对稳定的企业对象作为合作伙伴,新设和成长型企业服务较多,重组、转型项目较少。近年来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虽有进展,但毕竟没有上升到商业银行的主信贷资产业务,因此,在有关转型金融的管理制度、内控设计、风险评估、人员配置等显得相对不允分,特别是面对为数众多的“棕色”群体,金融资源显得不足。

(四)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策略与思路

面对转型金融,商业银行没有讨论是否发展而是要重点讨论如何发展问题,当前,需结合商业银行金融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坚定“双碳”目标导向,着力解决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控制好发展转型金融中的风险,从而将转型金融成为金融转型的重要内容与抓手。

1、 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构建转型金融发展的基础架构

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重要的一点是发展目标要明确、思路要清晰,即支持谁、服务谁以及做什么,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各自的转型金融发展思路与方案,也才能更好有效地防范“运动式减碳”以及“洗绿”风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夯实转型金融的基础工程,必须在监管部门的牵头和指引下,对商业银行转型金融的最基本的概念、标准、分类做的精准,从而保持转型金融真正为转型企业服务。

(1)统一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定义。商业银行的转型金融是指商业银行机构为“棕色”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总称,其含义是绿色金融和非“棕色”金融不在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定义范围内。转型金融属于商业银行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线,具有独特的运行模式,特别是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的金融产品线,具有用途专一、风险较大、政策性较强等特点。

( 2)制定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标准。转型金融标准不明导致商业银行不敢放手去做转型金融,反之但如任由商业银行在无约束条件下以转型金融的名义去支持高碳企业转型,又可能加大了“洗绿”风险。因此,明晰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标准十分迫切。首先要划定行业分类和高碳行业纳入范围并保持对高碳界定的动态调整,厘清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服务界限,支持高碳行业主体沿着清晰路径转型,在标准的制定中要更加突出“分行业”的独特性,要明确支持哪些领域以及如何判断该领域的转型目标。这项工作宜由人民银行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制定并出台并得到各方普遍认可才行,商业银行的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要划定产业边界,保证商业银行的转型金融能用到点子上。

(3)明确商业银行转型金融目录。商业银行转型金融的分类可以参考国际上欧盟、经合组织(OECD)、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等分类标准,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提出并制定能够完全覆盖所在区域高碳行业尤其是传统能源行业的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目录要具体到产业和细分产业、支持项目和技术标准等内容,要坚持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等原则。统一的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或指引能够有效地指导和规范转型金融活动。

(4)搭建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框架体系。构建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架构时既可参照欧盟《分类原则》及其他各国经验,更要充分考量我国具体情况。除转型金融产品体系外,还要包括核查、监控和报告等制度体系,记录并监控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各种工具的应用情况,也为今后转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创新打下可靠数据基础。商业银行和企业要在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实施方案,同进还要有与之配套的转型路径、披露要求以及激励措施等。  

(5)规范转型金融支持的企业信息披露工作。此信息披露不同于通常的企业年报,而是应对商业银行确定和管理转型金融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因此,结合绿色金融披露和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转型金融企业的信息披露至少要包括下列要素。企业应披露其包括但不限于中、长、短期转型发展战略或者是行动计划(包括技术路径、筹资和投资计划)等;转型规划下的关于碳排放水平、强度预测、测算碳排放以及减碳效果的方法学;各个阶段间转型的具体计划、转型效果的情况、从商业银行获得转型金融资金的应用情况;转型战略目标与碳中和目标一致情况;落实转型计划的政策安排以及治理机制;“无重大损害原则”在企业的落实情况等。

2、大胆创新,积极主动,完善转型金融发展体制和机制

转型金融作为商业银行全新的金融产品线,必须紧贴转型金融的特征,结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基本规定与流程,构建转型金融的发展体制与机制,保证转型金融发展既有体制保障,又有机制活力,形成转型金融的全流程管理系统。

(1)将转型金融作为新时期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重点之一。

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是经决策机构通过形成指导全行未来发展方向与措施的文件,对全行的经营活动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将发展转型金融列入全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当中,明确远景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配置保持措施实现的相应资源。做好转型金融的中长期规划,必须对我国“双碳”目标及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具体的绿色金融规划和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政策要求,地方商业银行还要结合地方党委政府关于高碳行业转型的具体安排,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转型金融的发展目标,划定出转型金融在整体金融中的比重、增长速度以及质量上的目标;其交要根据转型金融的远景目标,进行条块、年度细分,将目标任务进行“条线+时间”的网格化管理,将任务分解到各分支机构及责任人,让转型金融的发展目标落到实处;第三提出实现转型金融目标规划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优化业务流程、构建管理体制与机制、设立转型金融研究及管理部门、制定转金融考核管理办法,纳入全机构和个人的综合考评等等;第四配置相关资源,推动战略规划落地落实,特别是转型金融所需要的信贷资源,诸如要明确转型金融在新增信贷资源中所占比重,对于存量信贷资源中要有多少转化为转型金融的转化率,此外,还要配置相应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等等,这样,形成一个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资源紧跟的转型金融战略执行子系统,从架构上保证转型金融稳步前行。

(2)编制本行转型金融的“转型目录”。

转型金融和其他金融产品线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要事先制定转型目录,所谓转型金融的转型目录是指商业银行总部根据“双碳”目标制定的转型金融应当重点支持的活动或项目,用于全系统发展转型金融的范围或框架。有了这个目录可以有效地降低各分支机构识别转型对象的成本,并具可以减少由于商业银行机构及个人由于无法理解和运用转型金融的“原则”性界定标准有可能衍生出来的洗绿风险。

一个比较优秀而又理想的转型目录,应当罗列出包括各级政府以及各监管部门已经基本形成的共识的各高碳行业的转型计划与活动安排,并且能最大限度给商业银行各机构有一个明确界定转型活动的具体的量化指标,即能够体现“双碳”目标的具体要求,诸如减碳、能效的提升要达到百分之多少以上、绿电占比增长幅度等等。

为了激活转型项目或活动能够有足够灵活性,防止过度限制转型活动创新性,目录也可以包含一些其他符合转型原则的活动,当然此类活动的安排一般要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认证。从当今天世界各国就转型目录制定情况来看,目前,欧盟一些国家的可持续金融目录中也已经包含着转型活动的子目录,多个国家正在编制符合本国特征的转型活动目录。从金融机构维度看,诸如渣打银行、星展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也已先发布了本行的转型活动目录或清单。

因此,发展好转型金融必须将制定转型目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首先要掌握制定转型清单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所处环境的行业的现状,要通过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所有的社会组织层面在碳排放方面有个十分详尽的了解;其次要结合本行可能的金融资源及发展的潜律,提出本行的转型清单供全行使用;第三立足于本行的基本客户,适当关注未来的潜力客户,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制定转型清单,并不代表清单名单越多贡献越大,而是要与“双碳”目标与本行的资源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对于列入清单的活动及项目要进行全面、精准的信息披露,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反映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所支持的主体或项目与“双碳”目标是否完全一致,以免出现“洗绿”或“假转型”的现象。

(3)切实加强转型金融信贷的全流程管理。

加大对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信贷投入是转型金融的主体核心,因此,转型金融的信贷管理也就成了转型金融的主体核心。由于转型金融的转型信贷与通常意义上企业转型、重组类信贷支持还有所差别,一是政策性特别强,“双碳”目标下的转型是带有很强的政策背景下的转型,不是愿不愿意,而一般的企业转型完全是市场行为,商业银行和企业都可以有较大的选择考量权;二是转型金融的规模是巨大,是全面性的,而一般的企业转型往往是个体化的,涉及面不广;三是转型金融具有极大的市场风险和极高的技术含量,存在诸多未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提出更加专业性的要求,且又是在规定的时间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压力前所未有,而一般的企业转型成功案例较多,经验也较丰富,未来预期基本可见,风险也相对较小。

这就对转型金融的信贷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具有很强的政策水平,对“双碳”目标运行的政府须了如指掌,对未来的发展预势能精准的认识;其次要有系统、科学的转型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既要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又要守住商业银行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要不断提升转型金融中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要能充分运用金融科技等现代化工具进行信贷的全面管理;要引导全行能根据地方党委政府关于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导向和企业具体的经营实际,不断完善和功化差异化转型金融信贷政策,特别是在转型金融方面的授信审批、利率定价、风险控制等方面要积极地创新。要不断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做到项目选择准,承办业务做的快,风险防范措施到位早、服务效能不断得到提高;四是要能充分利用转型金融改善和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优化资产结构,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新动能。

(4)不断完善和创新转型金融产品体系。

目前,较为国际上流行的转型金融的产品一般有诸如发行的债券、转型基金、转型保险、转型信托等。债券居多主要包括转型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属于可持续发展类债券范畴,募集到地资金是用来支持加快高碳行业向低碳或零碳转型所用。比如我国的中国银行在2021年1月7日就成功地完成了境外的50亿人民币等值转型债券定价,当然也是全球首笔商业银行公募转型债券交易。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简称SLB)是由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在2021年4月28日推出一种创新性产品,初期资金募集到使用重点是聚焦于我国高碳行业的减排需求的资金。总体上来看,目前转型金融产品非常单一,特别是商业银行机构单独设立的转型金融产品种类不多,创新性不足。特别是由于能源转型所需要和耗费资金十分巨大,因此,必须不断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才可能满足高碳企业的低碳转型需要,因此,除了整个金融体系性要不断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外。商业需要不断创新转型金融产品。

一是设立转型专项贷款金融产品,其贷款用途专门用于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企业,在期限上要较一般性贷款要长,利率上要较一般性贷款优惠(差额部门可以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补贴给予弥补),手续上要较一般性贷款来得灵活、方便,要大力推进信用贷款,提高首贷率。转型专项贷款既可以是增量贷款,也可以是存量贷款产品的转换,当然转换对象必须在转型目录清单当中,通过优惠性的转型贷款,可以调动企业群体转型的积极性;

二是商业银行要积极与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合作,由于企业存量资产基本抵押完毕,在这种情况下,再新增转型贷款或其他融资,由于担保无法解决,往往使转型计划泡汤,因此,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与政府担保公司合作,推动政府背景的担保公司开发支持转型活动的担保产品,为符合转型条件的高碳企业以及转型的低碳项目提供风险分担机制,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转型项目融资的成功率。

(5)构建转型金融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要针对煤炭、煤电、钢铁、化工等高碳行业,开展转型金融信贷政策传导工作,这就要构建系统、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调动各分支机构发展转型金融的积极性。一是要将各分支机构的转型金融业务发展情况列入到全面综合考评指标体当中;二是要提升转型金融在综合评分中的权重,当前,一定意思上讲,发展转型金融已经成为全社会、全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只有将转型金融在考核中所占的权重足够的大,其效果才能十分的明显;三可以设立转型金融特别奖惩措施,特殊时期实行特别的政策,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时,对于转型金融发展不力的分支机构或个人要实行重惩,以提升奖惩措施在发展转型金融中的杠杆力量。推动转型金融量质齐升。

3、抓住重点,综合应用,提升数字转型金融的应用水平

转型金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新的产品线,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却早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运用得心应手的工具。因此,将数字技术嵌入转型金融当中顺理成章。

(1)打造转型金融的数字支撑平台。

平台化是互联网金融和数字经济实现经济与金融交易、交割的最好虚拟场景,平台可以将前端的企业与商业银行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行无缝对接,同时,通过各种链接,可以将有关的各类信息完整地链接起来。因此,数字转型金融平台要以“可操作、可计量、可验证”为原则,通过多种功能一体化的转型金融数字平台的搭建,实现前端提供的碳账户、碳排放等各类数据的共享,中端财可以提供碳核算、碳效评价和算法的支持,而后端则可以提供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第三笔担保机构等金融服务,从而能够实现银企对接线上化、减碳核算精准化,助力商业银行开发专有的转型金融产品,防控转型金融可能出现的风险。

(2)充分应用大数据,提高对“棕色”客户风险识别能力。

绿色金融将符合绿色金融目录的项目都事先从企业群体中事先摘走,余下的从多的企业群体哪些可能是商业银行要扶持的“棕色”对象,这就要依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从群体中进行有目的性的筛选。首先要对“棕色”标准及本行的授信标准对目标客户进行画像,其次要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通过海量信息的清洗、整理,将符合转型金融应当支持的个体分门别类地找出来,作为转型金融支持的对象;第三通过商业银行自己的信贷评估系统对企业进行全流程的体检、评估,得出是否予以支持建议,并经商业银行正常的信贷决策流程再决定是否进行支持。从而做到精、准从众多的客户群体中发现、找到“棕色”客户。为高质量发展转型金融提供目标客户基础。

(3 )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加强转型金融的风险管控。

转型金融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特征外,其在转型成功之前都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诸如转型金融服务对象的识别风险、准入后转型过程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而且这种风险的产生往往比新创企业的风险规模要大的很多倍,因为转型企业本身已经有很大规模基础上转型的。因此,运用数字技术对转型金融风险的控制,首先要构建转型金融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反映“棕色”企业安全质量系列指标体系,只要一出现超过设定值的现象要通过智能系统及时反映,以便及时能采取措施;其次要加强“棕色”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的预测,通过大数据等信息,结合市场和企业的情况对未来发展进行中长期的预测,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预案;第三要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强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的物理状态的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将支持对象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形态的资产,可以尽收眼底,通过远程遥感技术与计算机后台的连接,如果出现物理上的重大变化便会及时向后台报警,从而及时采取保全资产等管理措施,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第四要通过人工智能中的算法等技术,对转型金融进行量化评估其风险可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尽可能压缩环境高风险资产的敞口,优化“绿色”和“棕色”两类资产的比例结构,从而既支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又保持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提升。

(4)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转型金融各要素的信息交互。

如同所有金融一样,就信息角度来看,转型金融管理过程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而区块链技术的嵌入将这种信息处理已经上升到管理质效的提高上。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可以溯源、不可篡改、信息共享、智能合约等功能,区块链技术的嵌入将有利于转型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区块链技术的嵌入将能确保在源头数据信息真实准确的情况下,保真传输,从而使转型金融参与的各个主体都能够分享到真实的数据信息,为决策管理提供了最有力的信息支撑;其次信息共享的特征使转型金融各个参与主体都能根据本职的要求尽心尽责,对发生的各种信息有序地反馈到链上,从而使各主体及时根据变化了的信息选择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三智能合约功能将通过机器手段,对于有违事先约定的行为者执行惩罚性或履约性措施,如转型企业如果挪用贷款或其他违反约定的行为,智能合约功能就可以自动执行惩罚性措施;第四区块链技术信息可溯源和不可篡改性功能,将使转型金融各参与主体增加了经营信息的合法性意识,对经营行为更加谨慎,从而有利于转型金融的稳健发展;而去中心化更是强调了各参与主体的责任。

4、借鉴学习,实事求是,推动转型金融有序有效全面发展

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在发展目标上完全一致,在技术应用上很多相同,在业务流程上很多相通,因此,绿色金融的稳定发展为转型金融发展提供了可模仿的样本,特别是在限定时间内要完成转型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试错纠错,而应当根据绿色金融发展成功的经验,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环境,实事求是地借鉴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路径,推动转型金融的快速有序地发展。

(1)明确目标,夯实基础。要明确规定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占整个金融资源中的比重,明确年度的增长速度,增加商业银行机构发展转型金融的动力和约束力。另一方面,要为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提供基性工作,诸如转型金融的定义、分类、标准,使商业银行在夯实的基础上能奋力前行。

(2)用活政策,勇于创新。可以预见,国家为了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转型金融,必定会提供各种补贴、担保、贴息等相关措施,支持一些高碳领域的企业低碳转型,商业银行要将此类政策与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转型金融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商业银行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能源转型的实践,引领和服务于整体化石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在产品应用方面,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转型金融产品将利率标准与企业的可持续业绩(KPI)挂起钩来,以提高绿色转型的效果。

(3)综合应用,协同运行。目前,市场上商业银行转型金融的贷款和债券类工具发展空间还很大。但作为转型活动的主体的企业不少不仅属于高碳企业,而且可能还是杆率高、财务状况较差的单位;且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也迫切需要进行低碳转型;此外,还有一些转型企业在选用市场上并不成熟的绿色低碳科技,对这些企业,除了应用商业银行贷款和发债等转型融资工具外,也可以综合应用股权融资、并购基金、夹层基金,引导更多的PE、VC投资机构来参与转型金融,也可以发挥股票市场支持企业转型的活动。

(4)管控风险,运用工具。商业银行的转型金融活动不确定性金融风险较大,除了切实强化本身风险管理外,也可以通过转型的保险类产品来协助企业规避或减少由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技术、业务、市场风险。要积极应用政府担保公司的担保产品,为转型企业和转型项目提供风险分担。此外,还要积极应用人民银行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助力商业银行的转型金融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略)

总而言之,做大做强做熟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当务之外,而加快落地做多做实转型金融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必经之路,对于我国这个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国家而言,发展转型金融的意义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落实“双碳”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统筹发展好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做到两者有序和有效的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步伐。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