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金融核弹”SWIFT制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22-03-07 15:38:37 阅读:4231

关键词:·SWIFT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

作者:馨金融/综合整理 最近,俄罗斯多家银行被美国和欧盟排除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的消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有人用「灭顶之灾」、「金融核弹」这样的词来形容此次经济制裁行为,认为俄罗斯未来的贸易和经济将遭遇重创,甚至可能深陷经济战。 这些说法虽然略显夸...
作者:馨金融/综合整理

最近,俄罗斯多家银行被美国和欧盟排除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的消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有人用「灭顶之灾」、「金融核弹」这样的词来形容此次经济制裁行为,认为俄罗斯未来的贸易和经济将遭遇重创,甚至可能深陷经济战。

这些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由于目前全球跨境支付的信息传递基本都是通过SWIFT实现,因此被SWIFT排除在外,意味着进行跨境支付结算将变得非常困难。而当今各个国家多少都会跟其他国家有经贸往来,因此这会对受制裁国家的经济运转产生很大影响。

事实上,俄罗斯并非第一个受到此类制裁的国家。从2012年对伊朗实施制裁,到2017年切断与朝鲜银行的联系,SWIFT早已不仅仅是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也渐渐成经济制裁的风向标。

近几年中美关系趋于紧张后,也有更多人开始担心中国是否同样会被排除在SWIFT之外。

为了更好地了解SWIFT,馨金融综合了公开信息,包括第三方研究报告、专家观点等整理了它的「前世今生」,包括它的运行机制、地位与作用、背后的政治博弈、各国政府为应对潜在风险所做的准备,以及在新的技术与数字金融发展趋势下,全球跨境支付体系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一、SWIFT到底是什么?

不少人认为SWIFT是一个受美国控制的跨境支付系统,控制了全球80%以上的跨境支付,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制裁的强有力工具。

但事实上,SWIFT并非美资机构,而是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立性国际组织。它也不是支付清算机构,而是一个标准化的报文传输机构,即金融机构间进行金融信息传递的通道,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信息传输,包括支付指令、信息确认等均是通过SWIFT报文完成。

通俗地说,就是一堆银行抛开邮电系统,自己搞了个电报系统,相互间的业务信息都通过这个系统传输。因为价格比邮局便宜、效率比邮局高(收发报机都在各家银行内部,不需邮递员传送)、安全(减少了传送过程中的遗失)、规范(按银行业务的特点和需要,统一报文格式)等,现在几乎所有开办国际业务的银行都加入了这个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传输的都是银行间的业务信息以及相关的交往信息,包括企业跨境结算信息和银行之间跨境清算信息(支付清算指令)。但这不是货币支付、结算、清算本身。

在SWIFT之前,银行通过Telex(Teleprinter exchange)进行跨境信息的传递,但这套旧体系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影响了银行间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安全。有部分国际业务较多的银行开发了自己的私有网络,其中最为领先的是花旗银行,其开发出一套专有的信息传递标准MARTI,并试图将其设置为国际标准,但遭到其他银行的抵制,于是一个公共的信息传递标准呼之欲出。

欧洲在这方面最为积极,建立一个信息传递项目的设想最开始也是由欧洲的六家银行发起的,之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进来,探讨成立一个标准化体系,最终在1973年创立了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并开发出相应的系统,于1977年投入运营,用以替代Telex。

更进一步说,SWIFT的功能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

· 标准统一的电文格式:SWIFT提供了240余种交易相关的电文标准,已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
· 统一的身份表示体系:通过11位的SWIFT Code银行识别代码,来对10000多家会员单位进行身份识别;
· 跨国连接的网络体系:包括电文传送和处理、信息或数据存储与核查等配套基础设施(SWIFT支持全球90多个支付系统,部分系统直接使用SWIFT报文传输系统,如欧央行的TARGET2(泛欧自动实时全额结算快速汇划系统)、中国香港的RTGS系统(实时全额支付系统),部分系统拥有自有传输渠道,仅参与者跨境信息传递使用SWIFT服务,如美国的CHIPS系统和中国的CIPS系统。

2019年,SWIFT系统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会员单位1.1万家,年处理FIN报文数达84亿条。

作为一个银行间业务开放系统,SWIFT并不是只为美元服务的。人民币、欧元、日元等的结算、清算,大多数也通过这个系统传递信息。

截至2021年底,SWIFT系统中,美元、欧元、英镑的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0.5%、36.7%、5.9%位列前三;人民币的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占比已提高至2.7%,排名也上升至全球第四。


而在管理方面,作为一个中立性协会组织,董事会为SWIFT最高权力机构。

SWIFT管理层由25个董事组成。股份数量排名前6的国家,分别可推选2名董事,共计12名董事;股份数量排名第7至16位的国家分别可推1名董事,共10名董事;剩余3名董事由会员国共同提名。目前,美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和瑞士各拥有2个董事席位,其他会员国最多仅有1个董事席位。

中国大陆在1983年加入SWIFT后,于2018年首次获得了1个董事席位。

二、不是必选项,但还不可替代

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包括支付清算货币选择、支付指令报文体系、清算资金账户体系、支付清算实际处理等组成部分,SWIFT只是其中的支付指令报文体系。

基于不同国家支付清算体系的「水土」差异,SWIFT在不同国家的运作模式是不同的。

1、美国:SWIFT+CHIPS+Fedwire 共同完成跨境支付

在美元国际支付过程中,SWIFT实现支付信息的传递,CHIPS实现清算,Fedwird实现最终资金结算。


2、欧元区:基于TARGET系统的境内外整合模式

欧元清算系统采用了境内外整合模式。由于核心支付基础设施(TARGET系统)普遍允许外国银行的接入,因此欧元区的资金清算系统采用了整合模式,即通过TARGET系统,即可实现境内银行间清算并同时承担跨境清算职能。

TARGET系统的演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采用分散处理模式,维护成本较高,成本效益较低。因此欧央行于2002年10月开始建设TARGET2系统,并于2007年11月投入使用。该系统作为欧元清算业务单一共享平台,直参行可直接接入系统,无须通过本国中央银行的RTGS系统。

从上述构架可以看出,无论是TARGET亦或是升级的TARGET2系统均直接使用SWIFT报文传输系统。


3、中国 CIPS+CNAPS 共同完成,SWIFT 为可选项

2015年建设完成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系统,与既有的CNAPS 系统下的大额支付系统(HVPS)构成了类似于美国CHIPS-Fedwire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在该体系下,不同系统各司其职 :

CIPS 系统:司职人民币跨境支付,除全额结算模式外,亦引入了定时净额结算机制(CIPS二期)。官网显示,目前CIPS系统的直参行数量达到34家;

CNAPS 系统中的大额支付系统(HVPS):大额支付系统是我国支付清算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处理的业务涵盖同城和异地跨行和行内大额贷记及紧急小额贷记支付业务以及央行系统贷记支付业务和即时转账业务。CHIPS-Fedwire原理相类似,日终CIPS系统依托大额支付系统进行资金结算;


SWIFT 系统(非必选):从目前情况看,在基于CIPS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架构中,SWIFT报文使用主要是境外直参行代理境外间参行与模式下的信息交互。但若通过境内直参行介入,则可以采用专线方式。


2019年,CIPS支付清算规模3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28.3%,明显快于其他主流货币跨境支付清算增速,同时亦快于SWIFT的报文(7.4%) 。

但就绝对体量而言,人民币跨境支付仍有很大增长空间。2019年,CHIPS系统支付清算规模为417.5万亿美元,而CIPS支付清算规模折合4.9万亿美元,规模占比仅为前者的1.2%。

三、大国博弈与全球风险

作为全球金融业的重要「基础设施」,SWIFT会故意切断某家银行的联系吗?

答案是不会。

SWIFT是一家中立的服务机构,只要银行满足资格,就可以成为其用户,SWIFT本身不会去制裁某家银行,将某家银行甚至某个国家踢出体系。对于某个国家或实体的制裁决定,取决于其政府实体及立法者,SWIFT则「完全遵守所有适用的制裁法律」。

原则上讲,美国并不能直接指使SWIFT,因为SWIFT是一家位于比利时的机构,需要遵守比利时及欧盟的法律,因此美国需要通过说服欧盟去制定相关法律,进而让SWIFT停止为某些客户提供服务。

以伊朗为例,2012年3月欧盟通过267号条例,对伊朗实施制裁,制裁内容包括要求金融信息服务商不得为受欧盟制裁的伊朗银行提供服务,SWIFT则遵守欧盟的法律,停止为伊朗提供服务。到2016年1月,欧盟将部分银行从制裁名单中删除,SWIFT则恢复为这些银行提供服务。

但美国通过对SWIFT公司章程的解释,达到了直接指使SWIFT的目的。美国希望绕开欧盟,通过对SWIFT的制裁威胁,更加方便地直接让SWIFT按美国要求行事,其依据是SWIFT的公司章程中约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下列情况发生时,SWIFT保留切断用户联系的权利……」

事实上,美国至少可以通过3个渠道影响SWIFT系统运营。

首先,美国拥有2个董事席位,且多担任董事会主席,可以直接影响SWIFT系统的运营。

其次,「911」事件发生后 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利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以随时从SWIFT 系统中调取「与恐怖活动有关的」金融交易和资金流通信息。通过一法案。美国显著增强了对SWIFT系统的影响力。

最后,在美国要求下,SWIFT在纽约建立了分中心,并与美国国内的美元清算系统CHIPS对接。作为美元的最终提供者,美国通过CHIPS进一步提升了对SWIFT的影响力。


有一些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背后的风险,提前采取措施。典型如俄罗斯央行开发的SPFS。俄罗斯之所以开发SPFS,是因为2014年乌克兰危机时美国曾威胁将俄罗斯从SWIFT除名。

但更大的风险可能不来自SWIFT本身,而是国际的政治经济环境。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在《如何看待俄罗斯被剔出SWIFT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美欧阵营已宣布还将对那些为俄国乌克兰战争和俄罗斯政府提供便利的人和实体采取行动,即要求其他国家控制或断绝与俄罗斯的经济往来,这就会逼迫其他国家在美欧等发达国家阵营与俄罗斯之间选边站队。这不仅会对俄罗斯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会对很多与美欧及俄罗斯都存在较大经济往来的国家产生重大的利益权衡问题。

所以,被SWIFT切断服务本身并不是根本问题,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被美欧阵营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甚至与其全面脱钩可能产生的影响。观察SWIFT将俄罗斯剔除可能产生的影响,不能仅仅看到对俄罗斯的影响,更要看到可能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广泛影响。

四、数字货币的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在关于《Swift、国际清算系统和数字货币》一文中提到,SWIFT有没有可能被颠覆?当然可能。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这样的公共设施类的系统会被颠覆。一是由于技术的更新,可以提供比SWIFT更高效、更安全、更简捷、更专业、更廉价的服务。

第二种情况,作为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失去了公信力。比如自己也做起了第一方、第二方的业务,或者占有客户的信息和数据谋取利益,或者向第四方输送利益等。但颠覆往往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特殊情况下,可能一下子颠覆SWIFT,那就是大多数国家通过行政命令或法令,禁止本国银行使用SWIFT系统。

从眼下的局势来看,以新技术为主导的数字货币的发展可能是一个机会。比如,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发展就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与传统跨境支付流程对比,数字人民币可简化流程、减少中间方数量、降低手续费、提高跨境支付效率。借助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审核流程可由「串联」变成「并联」,即在传统跨境支付环节中,跨境支付审核需要一步步传导至下一中介方。在数字人民币(或其他CBDC)跨境支付时,多环节的跨境支付审核可简化为在链上同时进行。

数字货币会冲击SWIFT系统,数字人民币的推行会有利于保护中国的金融安全稳定。央行数字货币相比现有的电子支付系统在跨境支付技术的安全及效率层面拥有巨大改进:

·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在跨境结算领域可将SWIFT系统几天的计算时间提升至秒级,提升交易效率;

· 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大幅降低跨境转账成本,且通过技术的提升躲避潜在的政治干预。数字货币的推行会对现有的SWIFT系统产生冲击,而中国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布局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对接,保护中国的商业利益。


参考资料:
1)中信证券,《SWIFT如何连接全球》;
2)国金证券,《SWIFT六问六答》;
3)王剑的角度,《会被踢出SWIFT吗?》;
4)东方证券,《CBDC将成全球跨境支付主流趋势之一,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完善央行间合作》;
5)刘晓春,《Swift、国际清算系统和数字货币》;
6)王永利,《如何看待俄罗斯被剔出SWIFT的影响》。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