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机器人能统治人类吗?

新金融洛书 · 零壹财经 2021-12-20 14:50:50 阅读:14981

关键词:人工智能景观社会机器人机器人总动员自主意识

作者:雷慢   来源:新金融洛书 01 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人类,一直被争论不休。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载体,所以本质在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对决,这种对决迄今为止最著名的案例在2016年,号称世界围棋历史第二人的李世石与谷歌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对弈了五局,最终Alp...

作者:雷慢   来源:新金融洛书

01

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人类,一直被争论不休。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载体,所以本质在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对决,这种对决迄今为止最著名的案例在2016年,号称世界围棋历史第二人的李世石与谷歌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对弈了五局,最终AlphaGo以4比1战胜了李世石。

AlphaGo能击败李世石的优势在于,它能每秒钟运行上百万次的围棋策略,而据说人类顶尖围棋高手,每秒可能能想到十几个而已。

总有一天,机器强大到会不会控制人类?

这就面对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机器为什么会想控制人类?这涉及最基本的欲望、情感问题。

在康德的哲学里,人工智能可以被称为经验性世界,与之对应的是理性世界,它所有决策依赖于人类已有的经验。而理性世界思考道德和自由问题。机器人都无法思考道德,即欲望、情感,也无法感知道德和意志的存在。

道德和意志由自律而产生。经验则由“他律”而产生,即依据社会规则和各种目的而行动。而人工智能不过是人传授给与的经验性行为的指令。

也就是说,机器没有自律,就没有欲望想要控制人类。

那么,机器人没有道德和理性,是好是坏?

对人类来说,坏的一面是它无法和人类共情,没有道德情操。而从经济层面来说,它具有人工无法匹敌的执行、运算能力,不为任何情感阻挡地执行命令的效率。

02

北大哲学教授陈嘉映曾说,人工智能把机器变得越来越像人,生物工程把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

相信机器人可以统治人类的人,在于相信神经网络技术的进步,可以塑造机器的自主意识。它依靠的就是生物工程技术。

2016年,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展出了一款叫Alter机器人,它嵌入了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内置传感器监测到周围的物体、温湿度和声音,然后做出一些特定动作,媒体报道称它是“拥有自主意识的运动模式”。

称它拥有自主意识,来自近年来一种声音,即认为人意识是由一架装在脑袋里的“虚拟机器”所运作。

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在他的《意识的解释》里说,人类的意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模因综合体,我们最好将它理解成一台“冯·诺伊曼式”虚拟机器的运作,这台机器安置在大脑的并行架构中。

这种观点使得认为机器人可以有自主意识。实际上,主流哲学和科学界对意识抱有神秘莫测的态度,人类迄今所认识的意识远不是那么简单,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假如机器有意识,就会有情感和欲望,悲伤、恐惧或高兴,更不会有道德感,这些是日本那架机器人远远做不到的。当然,它目前做不到,并不能证伪丹尼尔·丹尼特的观点。

在康德哲学中,道德是非常复杂的,包含自律行为、他律行为,和意图、义务等等因子构成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无法转移的,因而人无法将意识转移给机器人。只能能过程序传达指令。这决定了机器只能是经验性的存在。

康德认为,假如一个人是经验性存在,那么他是不自由的,即他的每个行为都有“他律”驱动,每一次意志的运用,都受到某些目的或利益的制约。机器人的行为和人经验性行为同理,它的每次行为,都受指令或算法程序的制约。

03

正因为没有理性思想,如果机器人无法靠自我觉醒统治人类,那机器有没有通过其他方式统治人类的可能性?或许机器并不是通过直接的暴政统治人类,而是“曲线迂回”实现控制。

海德格尔曾说过,不是我们在支配技术,而是技术在支配我们。到今天我们如果还认为技术是中性的,就有些执迷不悟了。

技术支配人的最鲜明的例子是,越到当代,“自然”越是不再是为人所用的资源,而是人成为了被技术榨取的资源,一系列社会规则下建立的运行体系,所诞生的资本制度,将人称为“人力资源”,人本身成为技术进步所需要榨取的资源。

还有一个重要的例子是,按马克思的理论,劳动是人的本质。实际上,是劳动的过程,诞生了人,区别了人和其他动物。但今天技术突飞猛进,人往往只得到结果,而没有参与劳动过程。今天许多孩子已经不再知道生产的过程。这一变化的结果,造成了“感知的贫瘠”。一旦这种贫瘠加重,人就会越来越像今天所说的“元宇宙”中的角色——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一观点和歌德的“他律”相似。即认为人的所做的决定是欲望、规则和社会风俗等因素的产物,与之对应的就是“自律”,从自我义务、道德的角度出发的行为。

生产参与的丧失,享受结果的强化,也就是康德哲学中“自律”的退化,和“他律”的强化。

物质社会越是发达,这种“他律”越是强烈,基于技术铺天盖地的“暗示”构成了庞大的欲望链和枷锁链,这些都可以视为哲学家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的景观(符号)之种种。

最后问题是,机器会不会通过技术而支配人?机器执行命令,成为生产的参与者,而人只是结果的享受者,逐渐退化成“猪”一样的角色?

还记得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里的人类吗,它们整天躺在躺椅上,吃、喝享受,打游戏,肥胖而迟钝,生活在元宇宙里。而机器成为了一切生产、劳动行为的主角,尽管人还是机器的”主宰“,但这样的主宰还算是主角吗?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