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P2P平台是怎样风控借款人的?答案终于揭晓了!

南宫晓典 · 零壹财经 2018-10-25 14:33:57 阅读:13443

关键词:P2P平台信披P2P网贷风控P2P问题平台个人征信信用宝风控

投资一家P2P平台,最应当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答案会是:收益率。 为什么?在大众认知里,本来P2P的风险就高于银行等传统渠道销售的固收类产品,不搞点风险溢价,谁愿意投资呢? 不过,这个答案伴随着收益率的下降以及市场优胜劣汰,也开始有所转变,比如,...

投资一家P2P平台,最应当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答案会是:收益率。

为什么?在大众认知里,本来P2P的风险就高于银行等传统渠道销售的固收类产品,不搞点风险溢价,谁愿意投资呢?

不过,这个答案伴随着收益率的下降以及市场优胜劣汰,也开始有所转变,比如,看背景,看干爹。小平台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有个强势的干爹还能怕啥?

当然,经历了又一波惨痛教训,众人进一步发现,干爹也是靠不住的,不仅靠不住,而且还会甩锅,甚至有的干爹在自家干儿子出问题之前脚底抹油,先行溜之大吉,坐看此后干儿子等一帮人抓的抓,判的判。

于是乎,思路又开始回归传统:做P2P,最重要的,不还得是风控么?

要在P2P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首先,你得做"真正的P2P",作为信息中介起到撮合作用。我们看到现在有不少平台,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者集资诈骗罪立案,就是违背了P2P设立的初衷。但是,伴随着行业的发展,我们同样发现,一些"真正的P2P",同样存在经营风险,标是真标,但最后还是由于经营不善,走到了濒临关闭的边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前期风控不严导致的。

是的,大家都知道,风控很重要。但风控这个东西太过抽象。你说你们家平台风控好,怎么样才能证明?晓典曾经脑洞过业内是否有机会搞一场P2P风控模型大赛,不知是否会出现有识之士站出来开个好头。

但现在,我们拥有了另一种了解渠道,那便是--信息披露。《信披指引》作为"一个办法,三项指引"的基本纲领之一,存在的时间已有一年多,P2P平台对标信披指引进行改进,也正是在整改验收工作中的必经之路。

对标《信披指引》开展逐项指标披露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合格生",达到了基本标准,具备了向监管部门申请备案的初步资格。不过,最近一些网贷第三方相继公布的信息披露排行榜,晓典观察发现了一批"优秀生",他们遵守标准而高于标准,披露了多达几十条的借款人相关信息。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晓典以网贷"优秀生"为例,从他们的披露案例中,整理归纳出当前P2P网贷平台对借款人的各项风控指标,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为各位读者在甄选投资标的时拓展思路和提供参考。

借款人个人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是谁。

用官话来讲,也可以叫做用户画像。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学历、婚姻子女情况等等。这里面可能略有重复,比如从身份证号码中就可以判别出年龄与性别。给大家贴一个人人贷的基本信息披露:


借款人收入(资产)负债情况

《信披指引》在附件《信息披露内容说明》第2.5.1项中有一项指标,叫做借款人收入及负债情况,指标定义颇具会计报表的风格,贴个图给大家看看:


然而,收入和负债这么重要的内容,居然只计入一项指标之内,着实拥挤了些。且晓典认为,除了披露能让"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收入部分,你是不是还需要考虑"所有者权益"本身?所以,我在小标题中,重点加入了"资产"二字。君不见拿出颇具含金量的房屋所有权证书、车辆登记证书,就是在传统信用卡领域,卡员不还乐得撺掇你申一申高额大白金么?事实上,P2P网贷平台也是这么做的,一些平台不仅查看借款人收入证明资料,也会记录相关的资产拥有状况,比如积木盒子在某个人经营贷项目中,标注了某借款人房产和车产均为"无":


负债情况主要来源于信用卡、房贷、车贷、其他贷款等渠道。继续以积木为例:


不过这个并没有说明是仅限于央行征信,还是一些民营网贷征信,总之结果是未显示。除了如上抵押贷,项目也披露了其他贷款情况,大概是消费贷一类,贴图如下:


但积木有个比较奇怪的点,负债情况写着5***,晓典表示看不懂。另外积木的收入范围也没有标明是年收入(虽然明知不太可能是月收入,不过万一……)。但由于整个项目的资产负债指标披露较多,这个打星号的部分影响并不大:


上面的例子侧重于负债披露,下面以信用宝为例,讲一讲收入的披露。一般来说,为了应对监管,不少平台会像上面这个例子一样,写一个类似5-8万的区间范围,当然,范围的端点值一般由平台自己拟定。信用宝的收入披露还加入了公积金、社保情况,如下图所示:


出发点是挺好的,不过略有遗憾的是,不少社保数据暂未提供。社保、公积金一类指标多是针对工薪白领的,出于好奇,晓典又点开一个"个人经营贷"项目。这阵子个税抵扣细则出台成为热点,一些个体户表示:"与我无关"。没有固定薪资入账,那如何判别呢?

这个经营贷项目确实没有社保公积金的披露,但相对的,加入了保单数据:


晓典认为,比起"收入"或者"负债",保单更适合归类为"资产"。不知道各位近期有没有关注过贷款类项目,不少平台开始试水"保单贷",将保单作为一种抵押品,随后审核放款。

借款人个人征信情况

讲完了收入、资产和负债,接下来进入到个人征信环节。征信其实跟前者是有交集的,准确的说是跟"负债"部分有交集,跟收入、资产这块关联倒不大,顶多在征信报告中记录下个人的公积金社保缴纳情况。

征信报告最为直接的,是记录借款人的用卡情况,比如拥有哪几张卡,额度多少,最近一个月用了多少,最近六个月用了多少等等,例如:


这个项目里披露了本人查询次数。自己查询的次数确实不宜短期内过于频繁。虽然这个项目借款人并没有本人查询,但TA近三个月的贷款审核查询却达到了6次,说明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强烈。另外,待偿银行6笔贷款,信用卡额度使用率高达79.38%,都能够表明此人近期的负债率较高。

征信还包括逾期情况的记录。对于P2P平台来说,相对比较容易披露的,是借款人在自己平台上的逾期记录,包括逾期时间、笔数、金额等等。晓典印象中以前几个发净值标的"大户"平台中就有这些数据,还有拉黑功能,万一投了净值标没及时收到还款,把"牛"拉黑以免下次投资踩坑。不过现在监管趋严,净值标逐渐玩完,借款又有本平台额度上限,因此查看本平台的逾期情况,意义不是很大。

下面这张图记录了借款人在其他平台的逾期情况:


不过依旧没有讲清楚,这个历史借款记录是在自己平台的,还是在其他平台的。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苛求太多,毕竟这样的披露并非监管要求,而是作为网贷"优秀生"主动披露的结果。但我们依然可以了解到,P2P平台在风控时会参考别家网贷的借款情况,而且有的平台已将"是否查询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作为披露内容。

这里面的历史逾期金额和历史逾期次数都为零,是真正的从未逾期,还是有网贷逾期没有被记录,暂时无法得知。近期晓典还有购房的朋友,担心自己的房东会不会把房子押给P2P,但又没办法从征信中查询。近期监管密集喊话P2P借款上征信,想必在未来,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购房者,都不会有这样的疑虑存在。

除了逾期,涉诉情况也是P2P平台在风控中所要考虑的:


其他借款人相关信息

这部分比较杂乱,统一以"其他"概括。

继续以信用宝为例:


刚刚有提到平台会调查P2P借款人涉诉情况,而这个项目相关的运营商分析报告中,也有法院相关,比如法院号码通话情况,法院黑名单等等。另外还会调查借款人的通话情况、住址情况、黑名单情况等等。

晓典曾有幸作为嘉宾参加过某头部P2P平台的投资人见面会,从中了解到,其实P2P风控远远不止披露出来的这些,还会考虑申请贷款时的手机型号、购物习惯等等。提问环节还有投资人表示惶恐,平台有这么多分析手段,会不会侵犯我的隐私?实际上,各种风控手段都是计入P2P网贷平台的运营成本的,没必要对投资人浪费资源。

结束语

不知不觉写了三千多字,时间也接近凌晨1点了。

这篇文章想表达的是,对于优秀的P2P平台来说,他们为风控所作出的努力,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而对于一些披露较为全面的平台,我们投资前也可以作出相对充分的判断,根据用户画像跟收益率的综合性价比来决定:投,或者不投。

这一年来,不少P2P平台除了发展自身的业务,还有一部分已经开展了Fintech,对外输出技术。是为何意?P2P平台(资产端)不再满足于自身业务的发展,试图或已经将自身的先进技术能力去输出给到外界机构,比如一些城商行等。

未来,或许我们不能够再说,"P2P借款人不如银行借款人"。

因为,未来的银行借款人,可能就是P2P的系统筛出来的。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