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新金融进化史:为什么这些公司超越了P2P?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17-09-26 12:07:44 阅读:7196

关键词:P2P宜信积木盒子陆金所

镜中永远是此刻  此刻通向重生之门  那门开向大海  时间的玫瑰 ——北岛《时间的玫瑰》 从2015年末开始,以e租宝的覆灭为开端,P2P这个概念急速跌落,变得越来越敏感,很多从业者唯恐避之不及。 这之后,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到持续落地的网贷管理办法及其细则,P...

 
镜中永远是此刻 
此刻通向重生之门 
那门开向大海 
时间的玫瑰
——北岛《时间的玫瑰》


从2015年末开始,以e租宝的覆灭为开端,P2P这个概念急速跌落,变得越来越敏感,很多从业者唯恐避之不及。

这之后,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到持续落地的网贷管理办法及其细则,P2P遭受的监管压力,是其他类型的互金机构无法比拟的,整个行业进入静默期,接受监管大考。

截至2017年8月31日,零壹数据统计的累计问题平台(含转型)共有3759家,占累计上线平台数量的70.9%。这意味着,每10家P2P平台,就有7家平台退出了市场。

尽管如此,回望过去十年中国新金融的发展史,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其间崛起的优秀公司,很大一部分都是从P2P开始做起的。

P2P十年,风云变迁,尽管有过乱象,却培育了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它们始于P2P,并没有停留在P2P本身,而是不断拓展生态链条,不断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最终超越P2P,成长为新金融独角兽。

正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互联网行业在遭遇短暂的重创之后,很快从阴霾中走出来,变得越来越强大,一大批巨头公司浴火重生;时至今日,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互联网公司霸占了七席。

本文选取了三个P2P转型升级的企业样本,它们分别是陆金所积木盒子和宜信。

陆金所:从P2P到陆金所控股

2011年9月,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简称陆金所,为中国平安旗下成员。2012年3月19日,陆金所发布第一款产品。

在最初的定位里,陆金所是一个典型的P2P借贷平台,一边在网上以固定收益吸引投资者,一边在线下寻找融资者,瞅准小额贷款的商机。

从2014年开始,陆金所开始推动B2C(商家对顾客)、B2B(商家对商家)、F2F(金融机构对金融机构)等多种业务,并发展经纪会员体系,致力于打造大交易平台。其中,F2F业务瞄准了国内数百万亿元的“非标”市场。

2016年12月,为了符合网贷监管办法的要求,陆金所宣布将P2P业务转移到新成立的陆金服平台。

2017年3月,平安集团披露,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金所业务的重组,形成旗下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战略布局,全面布局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领域。

2017年7月,陆金所旗下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原则性批准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正式在新加坡开业。

过去6年来,陆金所从P2P出发,不断丰富业务线,开拓机构间交易市场,在成为大陆金所之后,又升级为陆金所控股,其最新估值高达185亿美金。

积木盒子:从P2P到两大集团

积木盒子于2013年8月上线,是一家成立时间并不算早的平台,不过发展速度惊人,很快崛起为业内新星,于2014-2015年相继完成了3轮风险投资,小米、顺为、经纬、Ventech、英国天达集团、淡马锡祥峰、海通证券等机构成为股东。

2015年7月,积木盒子与民生银行合作推出的资金存管系统正式上线,为行业里最早上线银行存管的极个别平台之一。

在同行纷纷冲刺规模的时候,积木盒子团队很早即启动转型升级。自2015年以来,相继推出了专注于智能信贷的“读秒”产品、虹点基金销售公司、专注于智能投顾的“璇玑”以及麦芬保险经纪公司。

2016年6月,PINTEC(品钛)集团宣布成立,上述子公司在PINTEC领导下独立运营。然而,以读秒和璇玑为核心的智能双核业务,积木盒子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业务,在客户类型、服务方式、技术要求、监管法规、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等方面存在着较大不同,可能导致混业经营的风险。

鉴于此,2016年9月,PINTEC集团宣布重组,积木盒子、积木时代等业务板块从PINTEC剥离,并入积木拼图。这一重组使得两个集团在业务发展和战略定位上都更加清晰、单纯,有利于两个团队各展所长,聚焦核心业务。

目前,积木拼图集团业务包括:积木盒子、企乐汇、积木时代、积木小贷,成为拥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小微贷款公司、企业征信牌照、网络小贷牌照的普惠金融服务集群。

PINTEC集团定位于智能金融服务集团,专注于大数据处理和金融科技研发, 业务则包括:读秒、璇玑、虹点基金和麦芬保险,拥有基金销售和保险经纪等牌照。

宜信:从P2P到民营金融巨头

宜信公司创建于2006年,是国内最早一批的P2P借贷机构,现已发展为国内最大的普惠金融机构之一。

2010年4月,国际创业投资机构KPCB对宜信进行了千万美元级的战略投资;2011年,IDG资本、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基金(MSPEA)和KPCB联合向宜信注资数千万美元。

2012年,宜信推出宜人贷平台,聚焦在线金融业务。2015年12月,宜人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上市的P2P平台。

除了普惠金融,宜信的另一块核心业务是财富管理,为国内高净值和大众富裕阶层提供全球资产配置服务。

目前,宜信拥有证监会、保监会颁发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相关多项牌照和经营资质,拥有香港证监会授予的证券咨询与资产管理牌照,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授予的新加坡注册基金管理公司(RFMC)牌照及资本市场服务(CMS)牌照。

根据最新的官方介绍,宜信是一家从事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事业的金融科技企业,在支付、网贷、众筹、机器人投顾、智能保险、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通过业务孵化和产业投资参与全球金融科技创新。

它们为什么超越了P2P?

从上述案例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些机构能够最终超越P2P,并非偶然,它们至少做到了三个“很早”。

第一:很早开始业务多元化,没有局限在P2P。

P2P进入我国并不晚,一直到2013年开始爆发式增长,但在行业监管缺失的情况下,一时间各路人马纷纷涌入P2P领域,短短两三年内数千家平台冒出来,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这背后,离不开暴利的想象和资本的追捧。于是,行业里大部分平台都走向冲规模、做估值的道路,轻视乃至无视金融风险,最终在市场规律和监管压力之下被淘汰出局。

仅有少量平台,能够具备相当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率先启动业务多元化,积极探索新业务、新模式。如果不是这样,当监管高压降临,行业大局已定,P2P平台很难再有机会尝试新的可能性。

第二:很早开始探索金融科技,紧跟移动互联网步伐。

这些平台高度重视技术,很早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不仅在产品和服务上借助新技术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同时将新技术深度应用于风险管理和营销获客等领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6年起,当互联网金融浪潮向金融科技转向的时候,这些平台由于布局较早、准备充分,在新形势下继续拥有领先地位,并且和竞争对手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三,很早理解了金融监管的逻辑,提前完成了合规部署。

回过头来看,2013年-2015年,作为中国互联网热潮的前半段,当时监管部门采取了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并没有做过多的干预,这使得很多P2P平台误以为这会是一种常态,在业务布局和扩张上未能充分考虑监管因素。其结果是,2016年8月网贷监管办法出台之后,它们面临极大的整改压力。

与之相反,仅有少数平台在热潮中保持了清醒,凭借自身对金融行业的深度理解,提前预判监管走向,率先走向合规之路,诸如积木盒子和宜人贷就是国内最早一批接入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

在新金融这条道路上,从P2P出发,有人沦落,有人停滞,有人追逐星辰大海,都是时间的玫瑰。

(微信公众号:新金融琅琊榜 id:finran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