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网贷向何处去?——共识与争鸣

孙爽 · 零壹财经 2016-11-06 21:52:53 阅读:7216

关键词:创新合规监管网贷

   11月5日,零壹财经受邀参加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合规与创新论坛。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参加主题为“合规与创新”的互联网金融论坛了。和其他几次一样,这一次不管是嘉宾主题演讲还是圆桌论坛,大家抵达了一些共识,也有一些争鸣。 共识方面,参会的多名人士认为网贷平台自身要认清自己普...
] [/align]
 11月5日,零壹财经受邀参加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合规与创新论坛。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次参加主题为“合规与创新”的互联网金融论坛了。和其他几次一样,这一次不管是嘉宾主题演讲还是圆桌论坛,大家抵达了一些共识,也有一些争鸣。

共识方面,参会的多名人士认为网贷平台自身要认清自己普惠金融服务者的定位、大的网贷平台可能会集团化、合规压力下行业集中度将上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分工会愈加明确、合规不是天花板而是底线……

争鸣方面,部分与会人士认为网贷行业的“并购潮”会很快发生,有的认为可能还要等三五年,有的认为我国监管体制要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一些改变,有的主张试行沙箱监管,有的认为当前监管对互金有歧视,有的认为网贷要通过合规的方式去还信用的“债”……

更多内容详见下文。

共识
 
网贷平台:做普惠金融

 
宜信高级副总裁刘大伟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两大原则是普惠金融和技术驱动,前者指的是要做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没有做的事情。
 
人人聚财CEO许建文称P2P监管细则(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的限额规定让网贷行业回归到了更清晰的定位——普惠金融。
 
网贷平台:在原有基础上集团化
 
玖富集团CEO孙雷认为第一梯队的网贷平台将集团化、牌照化、并购化和全球化,中等规模的则最好做垂直化,比较小的尽量安全退出、寻求收购或者早点出局。他认为很快互金企业会成为银行的大股东,“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可以介入互联网,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企业这么好的金融技术不植入、改造银行?既然未来小银行都没有出路了,干脆我们重新改造一家小银行,让它变大。”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认为本来银行倒闭,使得牌照价值下降,到了一些能力更强的企业中,把牌照的价值提升,也是很好的事,这本来就是行业并购之意,“现在大概有4000家左右银行业法人机构,算上信用社,不算信用社也有差不多2000家,我对这块还是抱有希望的。当然并购也是要等待时机的,时机来的时候很容易,时机不来的时候一等等很多年。”
 
网贷行业:行业集中度将上升
 
许建文认为限额规定下能做的业务只有消费金融、车贷等,而这些业务都是面向个人的,具有规模化、体系化、模型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等几大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最终能生存和胜出的公司不会太多,各个细分领域分别只会剩10到20家,最后整个行业留下来的可能也就100家,考虑存管、信息披露、ICP备案等监管要求,真正留下来的公司更会少之又少,行业集中度一定会快速提升。
 
曾刚认为金融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很强的行业,不单是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整个中国金融行业都已经进入调整期,现在调整才刚刚开始,很多人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会出现银行间的并购整合,而互联网金融在有了监管后会先清除一些有问题的企业,三到五年后会有市场的整合。他认为,未来可能会有几家全能性的寡头,无所不在,剩下的会有一些中型的、专业性特色很强的机构,可能只在某一领域服务特定客户,剩下的如果牌照有价值会被新玩家买下,如果没有,就退出了。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当下行业的洗牌主要源于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等政策性因素,还不是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
 
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分工会愈加明确
 
曾刚认为“银行做电商、互联网企业甚至实体企业却在搭建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大家都想做大而全的生态”的一窝蜂状态会逐步趋于理性,专业化会成为一种趋势,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会走向更为专业的分工。
 
曾刚认为传统金融的优势在于线下网点多(有利于获客)、风险控制(经验多)和资金成本低,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是在一些细分领域的资产端可能更专业。

许建文称人人聚财和银行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现在车贷的业务20%-30%是来自于银行等机构的资金,“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依赖于金融机构的规模会更大,互联网金融在过去谈颠覆、谈创新,到最终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服务更好的客户,发挥彼此的优势,优势互补。”
 
争鸣
 
如何看待“银行网点在收缩,很多P2P的网点在扩张”的现象?
 
在谈及互联网对传统金融的改变时,曾刚称互联网企业没有颠覆银行或者让传统金融收益下降。
 
“我们曾经担心像余额宝这样的产品会让银行的存款流失,导致银行最终被颠覆掉,但是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观察到银行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存款自然增长太多了,并且很难有把它用出去的机会。
 
“我觉得互联网更多的是改变了用户的习惯,就是培养了客户用移动端或者电子终端来进行交易的习惯,这个影响是很大的。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子替代率迅速上升。今年年中的时候,上市银行电子替代率的水平都在90%以上,最高的已经超过98%。券商的电子替代率更高了,在营业部已经看不到当年那么多盯盘的人,现在都在家中操作。
 
“客户习惯的这种替换让传统金融机构网点的价值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人多是网点的优势,现在已经成为了负担,因为未来绝大多数业务要在网上完成,这个时候如何去打造传统银行互联网端的能力成为银行的痛点,这个痛点并不在于技术,技术只要花钱都能买到,但是问题是如何把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服务当中,其实传统金融机构是缺乏这种想象力和能力的。
 
“我们会发现,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的很多创新被商业银行迅速加以复制,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对银行的影响或者对整个金融业的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让它传统的价值丧失,逼着它从网点上、从形态上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也给它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带动了它的成长。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渠道的使用、用户习惯的变化对金融机构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降低运营成本是有很大好处的。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当中国际大型银行的网点数量实际上是在减少,人员数量也在减少。中国银行业从去年开始人员已经在减少,今年上半年更明显,未来我们预计网点数量也将发生这样的调整,这就是一个大的背景和环境,关于金融生态背后主导的因素。”
 
另一方面,许建文称其车贷直营门店在全国已经有120家、覆盖了24个省、100个城市、超过5000名员工,当被问及对曾刚观点的看法时,他向零壹财经表示,这跟发展阶段有关系,现在有很多车贷 借款人没有在网上借款的习惯,另外他认为车辆抵押贷款(下称“车抵贷”)是更安全的资产类型,但是对于车抵贷的风控来说,目前还很难做到纯线上借贷。他说如果借款人的借款习惯改变,风控允许纯线上借贷,也会考虑改变调整线下网点。
 
如何看待监管?
 
孙雷认为监管应该是底线监管,不能去管一些不该管的事,比如一个企业是否盈利。他认为监管应该监管资金流,在数据上进行系统对接,避免平台自融、卷款跑路。他认为监管不可歧视,“现在是互金企业不能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没有明文规定,但是你报上去通不过。互金企业想合规,拿一个银行,成立一个银行,靠边站,这就是跟理想的差距。既然监管,你管了,合规的应该鼓励,但实际上现在是有歧视的。以前都说我做网贷的,现在不敢这么说,这些不是他情愿这么做的,很多时候跟社会舆论、媒体导向有很大关系,有时候逼着企业往一个角落里赶,赶到最后发现那是一条绝路。”
 
人人贷WE理财副总裁黄秋子认为“往长看,监管周期一定有一个矫枉必然过正的阶段,拉长看,在分割清楚P2P也好、其他金融领域的分割也好它的风险边界到底在哪里,划分清楚以后,我相信监管的智慧会给这个行业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生态空间。”她认为网贷监管细则有三点要特别注意,一是存管,一个是信息披露,三是经营分散的原则和理念的贯彻,前面两条的前提都需要一个非常干净的底层数据的积累。
 
黄秋子举了人人贷和银行资金存管系统上线的例子,“2015年2月才打通,直到2016年2月29号才正式上,其中涉及到平台端和银行端大量的技术开发过程,因为它不是简单的把数据接口开放就可以对接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三点,才能叫满足监管要求的三点。第一,平台动不了用户的钱,这叫做资金的隔离;第二,平台动不了用户的账,要做到所有的流水管理是在银行完成而不是在平台完成;第三,平台动不了用户的纸,所有平台的意愿都必须遵守用户自行决定,而平台不能代为决策。”
 
黄震提出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领域中可以采取“软法先行”的做法,“软法”来自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现在是地方探路和顶层设计不断相互影响迭代升级,这不是法律,但是会影响着未来法律的制定。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有动态先行的机会,(比如说梳理出内规),这个内部的规矩能走通,再往上推荐,变成行业的标准或者国家标准。”
 
合规与创新是怎样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称“投资者的适当性原则在互联网的业态下、在数字技术的情况下依然是存在的,不能说一些高风险的产品,只要拿到网上去卖就OK了,就没有投资的适当性原则。像创业投资可能不太适合通过互联网做股权众筹的方式来做,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基本的原则,这种原则不是老问题,也不会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纪敏表示,“综合经营这几年发展之快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前身就是一个平台经济、共享金融,它就是一种天生的混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监管体制不做相应的改变,可能这个风险就会变得比较突出。为什么我们现在强调要从源头上实施一体化、穿透式的监管,就是跟现在的监管体制不适应这样一个现状有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或者说将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的确需要我们的监管体制做出相应的改变,一方面,一些基本的原则不能放弃,比如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另外一方面,我们的一些监管体制也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改变。”

曾刚认为监管考虑的是风险,并没有考虑成本,它觉得这样做是达到了风险为零,最好的状态是风险为零,但这样的话企业也不要做了。他认为“监管永远是滞后于实践的,对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的创新,监管也是远远滞后的。我倒是觉得,现在的沙箱监管模式是好的,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只要不触及底线,因为低量小,外部风险也是非常小的,在这里面去运行、发现问题,然后进行监管,再去完善模式。这样既保护了新的创新不断涌现,同时又能够比较好地限制它可能出现的外部风险。当然不可能一点风险没有,金融本身就是搞风险的行业,所以我觉得,改变一下我们的监管理念和模式会好一些。原来要么干脆不管,看一段时间政府才出手,要么干脆一刀切死,这两者之间来回摇摆,对实践是不太好的,所以我的想法是,优化一下监管的模式或者方法会好一些。”
 
黄震认为其实合规也是一种创新的动力,比如要做ICP认证,一批做ICP认证第三方服务的人就来了,“说到存管,大家发现不是一家能完成的,就会有企业开发新的产品出来。所以我觉得,创新和监管不完全是一对矛盾、一对天敌,它也许相互促进的。”他认为监管驱动的技术创新使中国很快将引领全球。
 
孙雷认为创新是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解决问题的手段,他以微信举例称其实微信就是一个可以实时到达的邮件系统,只是更便捷了。他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要把合规变成天花板,它是底线,“如果你所有的事情停滞不前,因为合规的意见你不做创新了,因为合规了,整个公司一刀切,其他所有创新的业务都不做了,这对企业也是一个重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说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迭代。”
 
黄秋子认为创新是对人性更好的把握,哪个企业能做到这一点,不管经营范围和业务是什么,都可以做到更好。“她并称,“现在从互联网金融也好、网贷也好,过去几年中它享受了这个行业野蛮生长、快速发展的红利期,必然就会欠下一些债,即信用的问题。这个信用既是企业和平台监管之间的不信,也是平台和公众用户之间的不信,这个信用的债现在要通过合规的方式、合规化的步骤去还的,这是一个毕竟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商业模式上现在要走合规化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追求创新。”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