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机构ESG实践报告 (2023)

  29页 阅读:49662 杨蕙溢
践行ESG或为消费金融机构打造长期价值之锚的可行道路。
 
1、复制打开PDF:https://www.01caijing.com/viewer/pdf.htm?filePath=attachment/202308/3083B507BD59465.pdf 
2、复制打开下载地址:https://file.01caijing.com/attachment/202308/3083B507BD59465.pdf 
 
研究机构 | 零壹智库
发布机构 | 零壹财经
报告主编 | 陈小辉,赵金龙
报告主笔 | 杨蕙溢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消费、扩内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消费金融机构善用金融活水化解供需矛盾,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其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

伴随互联网金融崛起,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迅速扩容,但在经历过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市场逐渐开始回归理性。行业格局分化加剧之下,消费金融机构如何走出突围新路径?拥抱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或为可行之道。ESG注重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多维度均衡发展,为企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重要切入点。部分消费金融机构已初具意识,马上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等相继探路ESG。

然而,现阶段已开展的实践探索还有待深入,如何找准路径推动ESG改革前行不止,值得探讨。本文在评析传统金融机构各种ESG建设路径可行性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机构的具体实践作为典型ESG理念落地案例进行分析,力求为各方提供启示。

一、ESG实践主流化趋势显现,消费金融机构入局正当时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ESG理念价值凸显,众多金融机构蜂拥而至——不断丰富和优化ESG实践。风口之下,ESG理念有望凝聚更多共识,消费金融机构也聚焦于此,着力探索更加务实有效的ESG发展路径。

(一)金融机构ESG实践的历史沿革

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角度考虑,金融机构作为ESG实践的示范者和推动者,极具必要性。公募基金先行布局,2004年11月,天治基金发行天治低碳经济混合基金,首次将ESG因素纳入投资策略。

商业银行早期信贷业务的开展也体现出对ESG相关因素的考虑。2006年5月,兴业银行推出“能效贷款”产品,针对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发放贷款。随后,以绿色贷款为代表的ESG表现挂钩贷款(其利率可能与某些ESG指标挂钩)开始放量。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原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环发〔2007〕108号)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开始着手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

随着国内ESG概念逐步渗透,包括券商、险资在内的各类传统金融机构的ESG投资提速,相关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涌现。2013年,财通基金推出我国首只以ESG为主题的基金中证财通中国可持续发展100指数增强A。2019年4月,华夏银行发行第一只ESG主题产品龙盈固收ESG理念01号。ESG主题证券投资信托、ESG保险、碳金融产品等层出不穷。
 
图1:传统金融机构ESG实践的历史沿革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ESG理念已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得到积极响应,同样也引起了新兴金融机构的重视。相比较之下,新兴金融机构践行ESG倾向于聚焦本土需求,主要关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议题,体现对社会层面的责任担当。早在2009年,宜信推出信贷助农平台,打造可持续助农模式,服务于乡村振兴。2017年,度小满开发并上线一站式金融科技能力开放平台“磐石”,通过生成智能化、实时化、动态化的信用画像,为普惠金融保驾护航。

新兴金融机构也在不断丰富绿色技术储备,主动探索低碳路径,以转型的诚意和决心践行ESG理念。蚂蚁集团自2019年开始探索绿色计算技术体系,希望通过提高服务器利用效率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基于科技立身的特性,网络投融资平台、互联网支付机构等新兴金融机构更加注重以技术创新驱动ESG理念应用场景挖掘。
 
消费金融机构同样注意到ESG理念对市场带来的正面影响,在提振消费、释放内需的大基调下,逐步着手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消保等领域进行ESG布局,尝试挖掘新场景消费潜力。马上消费金融作为行业内首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过去的八年运营中主动将节能减排、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等融入到企业的治理和规划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其他消费金融机构的战略重点也逐渐朝ESG方向倾斜。2021年末,兴业消费金融制定出2021-2023年绿色消费金融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旨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2022年,招联推出了乡村振兴惠农计划,加大以信贷服务为主的普惠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总体来看,我国金融机构部署ESG成主流。传统金融机构起步早,ESG实践日趋成熟。新兴金融机构创新强,ESG投资氛围渐入佳境。ESG价值正得到广泛认可,未来将有更多金融机构入局,消费金融机构或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

(二)竞争加剧,践行ESG或成为消费金融机构或成消费金融机构行稳致远的可行之路

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直到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后,向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行为才正式以消费金融的概念出现。然而,行业成长迅速。Statista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扩大8倍,从2012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9.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6%。纵观趋势,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带动消费金融市场快速扩容并于2017年达到增长巅峰(增速高达63%)后,市场已经逐步过渡到稳健增长的新阶段,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图2: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Statista,零壹智库
 
与大趋势同频,我国消费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新高不断与增速放缓并行。2016年,国内仅有18家消费金融机构,总资产1401.8亿元,到2022年,机构数量已增至30家,总资产达到8,844.4亿元,约为六年前的6.3倍,但增速大幅回落,从2017年102%降至2022的17%。
 
图3:我国消费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及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图4:我国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数量(家)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消费金融行业弱增长态势下,消费金融机构内部业绩分化愈发明显。单从净利润看,机构盈利能力差距较大,强者恒强。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依旧稳站第一梯队,2022年净利润再度超10亿。其中,马上消费金融作为“非银行系”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2022年延续了稳中有进的态势,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29.34%。
 
北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等9家消费金融机构净利润尚不足1亿元,承压前行。结合前述市场增速降档,消费金融行业已向存量博弈时代迈进,行业格局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加上建信消金等重量级新人不断入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表1:已开业消费金融机构2022年业绩总览
注:捷信尚未披露2022年业绩报告,*表示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
数据来源:消费金融机构年报,零壹智库
 
出于深化科技创新以提升竞争优势的现实需要,消费金融机构数字加码布局持续推进,相关专利储备进一步增加。截至2023年6月,我国消费金融机构所公示的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2200件,马上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专利申请量均超百件,共计占消费金融机构专利申请总量的79.6%。其中马上消费金融已公开专利申请超1300件,行业占比过半,稳居全国消费金融行业首位。从专利分布来看,消费金融机构申请的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业务系统、云计算与区块链专利技术。
 
图5:截至2023年6月我国消费金融机构公示专利申请数量(件)
注:另有11家公司暂未检索到专利申请
数据来源:智慧芽,零壹智库
 
前路挑战重重,消费金融机构如何在日渐拥挤的赛道中走得更远?考虑到行业实际情况以及肩负的扩需促消时代重任,践行ESG或为可行之路。ESG注重提升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绩效,有助于消费金融机构在诠释“责任担当”的同时,建立长期的治理和竞争优势。消费金融机构参与ESG实践也颇具优势,数字赋能下ESG概念将加速落地。
 
(三)消费金融机构ESG实践的来龙去脉

部分消费金融机构已经主动求变,围绕节能减碳、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开展ESG相关建设。
 
从公开获取的信息来看,捷信消费金融由于成立较早,成为涉足ESG领域的先锋军。2010年以来,捷信消费金融坚持绿色转型,将节约资源、无纸化办公、保护环境等举措贯彻落实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致力于乡村振兴,将民生改善项目辐射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内蒙古多地。

如前所述,马上消费金融也自2015年成立伊始将ESG理念贯穿于业务实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推进低碳节能减排、服务乡村振兴、践行普惠金融、加强消费者保护、助力民生改善等工作,并在ESG信披方面发挥了“领跑者”的作用——在2021年发布行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总结和披露了当前ESG实践成效。中信消费金融在ESG指引下重点聚焦低收入人群消费需求,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落实普惠金融发展。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已经在有意识地推动ESG理念落地,尽管很多消费金融机构尚未发布ESG报告,但也通过年报或其他形式等陆续披露其践行ESG理念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消费金融行业ESG底色愈发鲜明,但大部分机构实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选择何种路径深化ESG变革成为关键。
 
二、消费金融机构ESG实践的路径选择

(一)完善ESG新基建


金融机构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以及基于此类技术打造各类数字平台/系统,以服务绿色金融为切入点,达到加强ESG治理的目的。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主体,早先主动融入数字化、信息化改革大潮,以提升绿色金融业务效能,把握ESG发展机遇。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已建成或正在完善ESG相关的数字基建,以打造绿色金融系统为主。中国银行在此路径上的持续性差异化探索具有典型意义,其建设思路可供借鉴。

1、典型实践:中国银行

(1)建设情况


中国银行的ESG新基建具体名称是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共分2期进行建设。第一期于2021年12月启动招标,投标总价约378万元。第二期于2023年3月启动招标,投标总价约98万元。目前,一期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
 
(2)一期的功能
 
中国银行绿色金融管理系统一期可实现智能识别及环境效益精准测算,具体包含如下工作:(a)绿色客户管理(b)绿色业务识别(c)ESG风险监测(d)环境效益测算。

绿色客户管理:系统根据《中国银行关于对公司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分类实施系统标签标注的通知》,对客户进行环境与社会风险A、B、C分类标签标注和分层管理,对其中高风险的A类客户采取更严格的评估和审核措施。

绿色业务识别:对照《中国银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分类规范》和《中国银行绿色信贷统计表操作规程》,对绿色贷款进行标识维护。

ESG风险监测:中国银行在内部评价模型相关模块中加入了ESG风险相关因子,构建了覆盖四个层级的ESG指标体系,以便综合考虑企业的环境表现、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因素,以“企业ESG得分(百分制)”呈现,表征不同行业借款人的ESG风险。
 
环境效益测算:试图精准地核算绿色信贷投向绿色项目所产生的环境效益数值,真实准确地反映全行节能实施成效。
 
图6:中国银行绿色管理系统一期概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3)二期功能优化
 
中国银行通过开展ESG基建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对内加速无纸化变革赋能自身运营“碳中和”实现,对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绿色发展领域促进投融资碳中和。碳足迹核算对商业银行进行全生命周期降碳具有重要意义,但可以看到,就一期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可实现的功能而言,在碳数据核算与披露方面似乎有所欠缺。
 
鉴于此,中国银行计划对目前使用的绿色金融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从官网披露的二期系统招标要求对比看,二期在一期基础上增加了碳排核算、碳排评价、碳排预警、降碳调控等功能,力求弥补了一期的欠缺。这点对消费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提出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或许有所启示。
 
2、可行性探讨

消费金融机构虽已积累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基于业务匹配的视角,完善绿色金融新基建这条路径的可行性还有待商榷。由于消费金融机构主要围绕C端客户打造金融解决方案,业务需求趋于个性化,单一系统难以有效地针对个人业务进行相对精细化的识别以及统筹。

此外,完善ESG数字基建本身需要高投入,各银行披露的采购结果公告显示,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建设成本大致在200万元~500万元,考虑到消费金融机构业务的复杂性,实际建设成本可能会更高,消费金融机构成本控制压力或将进一步增大。

(二)强化ESG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通过以下流程实现ESG风险全范围覆盖:(1)识别风险:动态监测气候、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承担、公共服务等方面指标变化,识别业务可能带来的ESG风险(2)评估风险:通过引入专家、开展敏感性分析、使用ESG风险评估工具等定性或定量地评估ESG相关风险的严重程度(3)应对风险:针对性制定风险减缓措施,减低其对业务的影响。

在ESG理念加速推行的当下,众多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环境与气候风险、生物多样性风险等ESG相关风险的管控机制。以风控为业务核心的保险机构在此领域经验颇丰,就做法而言可粗略归为两类:一是选择构建系统性的ESG风险管理框架,以中国人寿为代表;二是试图将ESG相关风险纳入业务和资本规划以及现有的风险及模型,以中国平安为代表。

1、典型实践: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从上到下强化ESG风险管理的做法可圈可点,包括明晰责任分工、设计风险管理识别、处理以及改进等流程,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完善ESG治理架构。2022年,中国人寿根据原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银保监发〔2022〕15号),将原有ESG管理架构升级为ESG和绿色金融管理架构,确保ESG和绿色金融管理工作的职权责清晰明了。
 
图7:中国人寿ESG和绿色金融管理架构
数据来源:《中国人寿2022年ESG暨社会责任报告》
 
构建ESG风险管理新范式。中国人寿同样明确全流程风险管控要求—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控制、风险趋势的关注和改进、报告和归档环节作出具体规定。2022年,中国人寿识别出的前五项ESG风险分别为:信息安全风险、气候变化风险、腐败风险、人力资本和客户关系管理风险以及人才吸引与留任风险。针对上述风险,中国人寿制定管理策略,及时跟进风险进展趋势。
 
图8:中国人寿ESG风险管理流程图
数据来源:《中国人寿2022年ESG暨社会责任报告》
 
这类做法有助于金融机构将风险约束与经营管理有机结合,并通过对ESG风险的研究抢抓发展机遇,但由于涉及到组织架构的新设、工作流程的更新以及相关岗位人才的培训,企业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前期投入成本较高。

2、典型实践:中国平安

与中国人寿全面重塑风险管理体系的做法不同,中国平安主要是将ESG理念引入现有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在变革中彰显效率。

中国平安将ESG理念与集团原有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融合,明确各个管理层级的ESG职责。在集团层面,实施ESG风险的统筹与监督。在子公司层面,集团明确ESG落地实践矩阵,并将ESG风险管控渗透到所有投融资业务单元的管理中。
 
图9:中国平安ESG风险管控机制
数据来源:《中国平安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零壹智库
 
中国平安还进一步将ESG理念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八大类风险融合,在原风险分类下进行ESG风险的逐一识别,并且高度关注由于气候、社会、监管标准变化等因素导致的ESG风险。
 
图10:中国平安ESG风险分类
数据来源:《中国平安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零壹智库
 
这种做法对于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比较健全的大型金融机构更具吸引力,可以避免企业架构以及人员冗余、加快变革速度,但是可能在适应ESG风险管理转型上需要面临更多兼容问题。

3、可行性探讨

消费金融机构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将ESG理念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为长期价值创造织就“安全网”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以上两种做法各有优劣,消费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强化ESG风险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ESG风险的防控不能仅针对于自身,还应包括现有客户与潜在客户、以及处于同一供应链上的客户上下游等。并且,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消费金融机构更应重点关注自身运营在环境和社会方面带来的声誉风险。

(三)升级信贷标准

金融机构将客户、业务ESG表现作为授信评审的重要参考,在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企业倾斜的同时实现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

与ESG表现挂钩的相关指标可以为信贷业务以及客户情况提供更为全面的评价,弥补单一财务指标评价模式在业务评估的局限性,将ESG标准连结金融授信已成为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从业务端推动自身ESG转型的主要手段。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较早建立以ESG指标为基础的银行授信机制,其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举措具有业务指导意义。

1、典型实践:兴业银行
 
制定多行业ESG授信政策。兴业银行主动印发了农业、林业、火电、水电、核电、光伏发电、化工、煤化工、煤炭、采矿、造船、纺织、污水处理等23个行业的专项ESG授信政策,引导信贷资源投向符合ESG相关要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业务。
 
开展项目ESG评估。兴业银行依托赤道原则构建项目贷前流程。在授信审查中引入社会与环境风险评估机制,按照项目对社会与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项目分类,并且由自身或者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授信前环境与社会风险尽职调查。在签订合同前立足风险导向,调整授信方案。
 
图11:兴业银行赤道原则项目贷前审查流程
数据来源:兴业研究,零壹智库
 
开展客户ESG评价。兴业银行根据客户所在行业、区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尽职调查,强化对客户ESG表现相关的基础信息及数据的收集与验证,将客户分为A、B、C、D四类,实施差别化授信控制。这些信息和数据覆盖广泛,包括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温室气体排放、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保行政处罚、供应商管理、客户投诉、员工社保数据、偿债能力、信息披露、负面新闻等39类指标。
 
图12:兴业银行客户分类简介
数据来源:《兴业银行2022年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零壹智库
 
2、可行性探讨
 
将ESG表现融入授信管理意义重大,有助于发挥金融供给侧改革效能,为国内大循环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基于消费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此条路径较为可取。除了支持绿色发展领域而外,消费金融机构还可以鼓励更多资金流向惠农、兴农产业,靠前行动满足“三农”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四)创新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在创新金融产品时引入ESG投资理念,引导资金投向绿色金融等国家重点战略支持领域,从渠道端不断丰富金融服务场景。

人民银行在《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文章中提到,我国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金融机构纷纷在绿色低碳方向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随着个人碳账户的广泛推出,ESG相关概念产品创新逐步集中于个人碳金融领域,如绿色信用卡、低碳贷、碳积分等,本质都是通过记录和量化用户个人生活领域的碳减排表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或者信贷优惠。支付宝上的蚂蚁森林就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个人碳金融创新实践。

1、典型实践:支付宝-蚂蚁森林

支付宝用户基于步行、地铁出行、骑行等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所产生的碳减碳量被记录在蚂蚁森林中转换为绿色能量存储在账户中,达到相应的额度后,用户可捐出自己的绿色能量,认领一棵现实中种下的树。
 
图13:蚂蚁森林
图片来源:支付宝
 
2、可行性探讨

2023年3月,马上消费金融上线“马上绿洲”公益项目,推出个人碳账户,对用户在平台上进行的无纸化操作等绿色低碳行为给予碳积分奖励,可支持兑换农产品。可见,碳账户的应用可助力消费金融机构加强对用户生活场景的渗透,继而精准捕捉其金融服务需求。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将个人碳足迹与金融服务挂钩,针对性地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切实可行。
 
图14:马上绿洲
图片来源:马上绿洲
 
三、消费金融机构ESG实践范例:马上消费金融

金融机构纷纷试水ESG后,马上消费金融系统化梳理其ESG发展情况,在行业领先并连续两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完整展现了其ESG部署在探索中发展成型的具体路径。
 
(一)创新模式
 
马上消费金融对接时代需求,打造“科技+金融+碳中和”的创新模式。以科技自研为根基,马上消费金融在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锻造技术底座,并发挥引擎效应,驱动业务决策智能化,帮助金融更加灵活高效地“轻装上阵”,进而实现金融服务全环节不同程度降碳。
 
图15:马上消费金融创新模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二)具体抓手
 
从具体抓手来看,马上消费金融的ESG实践更能体现消费金融特色。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广而泛之地拓宽ESG应用范围,马上消费金融侧重于针对特定群体深耕细作,充分彰显社会责任感。
 
1、科技赋能,由内至外推进节能减排

在马上消费金融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ESG)报告》中,“科技”占据了大量篇幅,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我们能够看到,马上消费金融正用数字聚力,以科技赋能,亮点频现。
 
马上消费金融坚持以科技自研为根基,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智慧金融与大数据分析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还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院校共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不断提升产学研协作能力。
 
科技能力建设不断得到强化,科技赋能业务经营成效愈发显著。截至目前,马上消费金融已自主研发出1000余套核心技术系统,累计提交发明专利申请1300余项,稳居全国消费金融行业首位、重庆金融行业第一。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区块链、云计算等核心前沿技术的深入应用,在运营服务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有助于实现业务数据化、流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
 
图16:马上消费金融核心技术布局
数据来源:《马上消费2022社会责任(ESG)报告》
 
在科技的加持下,马上消费金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攻克节能减排难关:

(1)推动全公司绿色低碳服务。对内树立绿色低碳的企业文化,倡导员工绿色办公,低碳出行。对外大力推广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试图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有效避免能耗。

(2)推进金融云升级改造。通过自研金融云平台,提升弹性扩容缩容的能力,削减服务器所需的电力。

(3)全线上服务。在贷前、贷中、贷后相关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审批规则,从客户贷款合同、贷款凭证等方面持续推动电子化、无纸化、线上化,实现零纸张服务。
 
图17:马上消费节能减排成果
注:数据截至2022年底
数据来源:《马上消费2022社会责任(ESG)报告》
 
2、聚焦重点客群,为新市民提供服务
 
《2022年新市民金融服务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新市民人口数量在3亿人左右,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0%,是社会消费的重要力量。但新市民享有的金融供给目前尚存在较大缺口,一方面主要由于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有待提高、信用信息不健全以及抵质押物不充足,难以获取传统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于新市民群体小而散的消费需求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对标准化的服务供给不匹配。

马上消费金融,发挥数字技术优势,精准识别新市民用户,扩大对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开展新市民服务活动,大力扩展新市民场景服务领域,增加服务新市民形式的多样性。
在2022年,为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提供免费培训课程,获得原银保监会通报表扬;“安逸花新市民人物2022年度整合营销项目”获《中国银行保险报》“服务新市民创新案例”。

截止2023年7月31日,安逸花分期商城分别在3C数码、家居日用、乡村振兴产品等领域开展105场免息惠民活动,共计为22万新市民发放购物消费优惠券福利,促进下单GMV48亿元,助力消费市场经济的回升。
 
马上消费金融也因地制宜地研发出多种金融产品供选择,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旗下的信贷产品均具有审批快、放款快、可选择还款周期等特点,就目前来看已覆盖吃、穿、住、行、用等诸多消费场景,新市民群体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消费情况以及经济状况灵活选择。
 
图18:马上消费金融帮扶新市民路线图
 
数据来源:《马上消费2022社会责任(ESG)报告》
 
3、技术为基,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马上消费金融以此前发布的“乡村振兴路线图2.0”为路径持续推进“5+1”行动,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开发平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多措并举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解法”。

马上消费金融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立乡村振兴数字化赋能中心,推进大数据、AI在土壤监测、环境监测、种养殖业、产品溯源等领域的应用,积极践行公益活动。
 
2023年4月,马上消费金融成立消费金融行业首家独立公益基金会-重庆马上科技发展基金会(简称“基金会”)后,规划了“授渔计划”“蓝天计划”“匠人计划”“人间烟火计划”等五大公益项目,在助力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基金会发起的“授渔计划”中包含“富慧养”智慧养殖项目,主要利用马上消费金融自研的智慧养鸡大数据平台,通过自动称重、自动计数、监测体温及疾病等手段,对传统养鸡场进行数字化改造,带动乡村产业升级。

为充分发挥科技帮扶作用,马上消费金融开展知识帮扶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能。基于“授渔计划”实施乡村英才学堂专项,面向返乡创业者、应届毕业生、退伍军人及小镇青年等群体,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创业就业、农村电商等在线知识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创新创业带头人,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动力。

马上消费金融也通过发力消费帮扶直接引导“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乡村。除了将免担保、纯信用、低门槛的小额普惠数字贷款服务延伸至县镇、农村等地区以外,还依托数字金融优势,在旗下“安逸花”APP中开设乡村振兴服务专区,采取线上直播、节日促销、福利激励等方式,为农户提供导流、撮合服务平台以及打造“乡村振兴购物节”促销农产品。
 
与“马上绿洲”运作方式相似,基金会开展的“蓝天计划”也可为马上消费金融用户的绿色消费等低碳行为建立碳账户,并奖励可用于兑换农产品的碳积分,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
 
图19:马上消费金融乡村振兴路线图2.0
 
值得一提的是,马上消费金融还开创了“金融科技+保险+银行”金融服务模式。长期以来制约养殖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缺乏抵押物、生产经营风险较大。马上消费金融针对散养鸡养殖企业的融资难题,以金融科技创新为核心,探索出“金融科技+保险+银行”的闭环式金融创新模式。选择原耕农业公司位于渝北区洛碛镇老君山村散养鸡场的一个组团鸡(约3000只鸡苗)作为试点对象,依托此模式成功获得银行贷款授信。基于此模式,原耕农业公司可以降低养殖风险,银行和保险公司可以在贷款、投保后,利用马上消费金融平台,实现对养鸡场的远程实时监控,发生异常后可以及时处理,降低信贷风险和保险风险。马上消费金融积极通过金融科技、数字技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释放“三农”数据价值,以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4、完善消保治理,平衡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同样攸关国内大循环的畅通。鉴于此,马上消费金融综合施策,以做好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为主线,由内及外从公司治理、人才培育、文化塑造、科技驱动四方面综合推进消保治理。

在机构内部,马上消费金融力图建立完善的消保体制机制,建立了由董事会、监事会、消保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自上而下组成的树状消保管理体系。公司主要采取了夯实制度根基、强化消保全流程管控、加强客诉管理、压实消保考核以及创新消保宣传教育等举措,切实贯彻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加强金融消费者信息保护成为内部工作重点,马上消费金融一方面积极构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防范机构层面的个人信息泄露,另一方面联合各大高校开展个人信息安全前沿研究,探索隐私保护新路径。

面向消费者,马上消费金融提供权益保障。健全客诉管理,强化责任落到实处¬,并就高频投诉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此外,马上消费金融还针对“一老一少一新”重点人群积极开展金融知识科普活动,提升消费者风险辨别能力。
 
面向行业,马上消费金融凝聚合力净化金融市场环境。2022年3月,马上消费金融牵头,联合平安普惠招联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新网银行等十余家机构成立行业内首家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盟),帮助打击“不法贷款中介”、“代理退保”以及“非法代理维权”等金融领域黑产,为整个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筑牢安全屏障,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图20:马上消费金融消保工作图解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零壹智库
 
四、小结与展望
 
我国金融机构探索ESG的愿望与日俱增,部分机构已经走出了一条以ESG发展为着力点、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创新之路。时代要求与竞争驱动下,践行ESG或为消费金融机构打造长期价值之锚的可行道路。传统金融机构通过完善ESG新基建、强化ESG风险管理、升级信贷标准、创新金融产品的做法尽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消费金融机构。消费金融机构兼具科技、金融、消费三重属性,可以立足功能定位,依托自身优势,创新规划ESG路线。
 
马上消费金融ESG实践比较典型,不仅可为其他新兴金融机构开展ESG实践提供借鉴思路,也能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借助数字赋能丰富金融服务渠道,并且启发科技企业把握ESG机遇。随着碳市场从地方试点市场走向全国市场,为金融机构有序发展碳借贷、碳债券等碳金融产品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及气候投融资试点启动,个人碳账户的出现,引发新一波可持续发展热潮,展望未来,我们相信消费金融机构在ESG道路上会有更多有益的尝试。

剩余 50% 未读,点击登录,阅读全文

零壹智库研究报告

2013年至今,零壹智库累计发布超过40部新金融专业书籍、200份专题报告500份数据报告,并为数十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的新金融咨询服务;举办了超过30场行业峰会、20000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超过40场高端闭门会、1500余位业内高管 和专家参与探讨。零壹智库会员体系将在原有机构会员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人VIP会员服务,旨在为新金融行业决策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业务交流水平和资源开拓的能力。

报告需求或合作请联系: 132-6199-0570 marketing@01caijing.com 报告购买与咨询请微信扫码:


热门报告

TOP1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金融监管总局全国所有监管支局统一挂牌; 马云内网发声肯定阿里变革一年成效; 我国117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AI服务备案

金融•科技周报:金融监管总局全国所有监管支局统一挂牌; 马云内网发声肯定阿里变革一年成效; 我国117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AI服务备案

TOP2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抖音收购支付牌照; 阿里云内部全面推行AI编程

金融•科技周报: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抖音收购支付牌照; 阿里云内部全面推行AI编程

TOP3
付 费
六大国有银行数据治理进阶: 合规、赋能与金融产品创新

六大国有银行数据治理进阶: 合规、赋能与金融产品创新

TOP4
免 费
零壹元宇宙周报:支付宝推出生成式数字人等AI医疗服务; 我国牵头的区块链国际标准在ISO正式发布

零壹元宇宙周报:支付宝推出生成式数字人等AI医疗服务; 我国牵头的区块链国际标准在ISO正式发布


相关推荐

六大国有银行数据治理进阶: 合规、赋能与金融产品创新
付 费

六大国有银行数据治理进阶: 合规、赋能与金融产品创新

上市农商行首份年报来了,常熟银行 数字化转型行至何处?
付 费

上市农商行首份年报来了,常熟银行 数字化转型行至何处?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免 费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2024年第1期 总第9期)
免 费

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2024年第1期 总第9期)


耗时 14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