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内在逻辑、存在问题与协调发展对策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1-10-26 17:13:22 阅读:10063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数字中国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经济双循环

摘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关键词是“数字+产业”,化是进化过程或特定的范式,数字产业与产业数字两者字符虽然完全相同但组合不同其代表的意义不尽相同,前者强调的是数字技术行业的特定品牌和经营模式,后者则强调的是如何将产业实现数字化目标,但两者又是相互交叉与融合的,都是讲的...

摘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关键词是“数字+产业”,化是进化过程或特定的范式,数字产业与产业数字两者字符虽然完全相同但组合不同其代表的意义不尽相同,前者强调的是数字技术行业的特定品牌和经营模式,后者则强调的是如何将产业实现数字化目标,但两者又是相互交叉与融合的,都是讲的数字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目前,两者在“化”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在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通过进一步明确发展导向、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发展机制、增加两者的粘合度对于推动两者同步发展,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格局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协调发展对策

一、引言

在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我国的数字经济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超过40%,而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表现形式之一就在于各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因此,我国产业正面临着根本性变革,推动我国产业数字化不仅是传统产业变革的需要,更是应对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产业数字化是个新的话题,“产业+数字化”有很多的未知需要探索、研究,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业数字化或数字中国目标的确立,促进了我国数字行业的超速发展,但是数字行业目前分布较为广泛,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行业内涵及外在的品牌形式。以致于在管理与发展上存在目标与导向上的不明、管理上的真空等缺陷,因此,推进数字产业化,就是要以一个产业的定义,赋予其相应的内容、组织形式及品牌,使其名正言顺地列入到我国产业发展的目录中,与其他行业协同发展。而作为数字行业如何产业化却是众说纷芸,理论上迫切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形成较为权威、严谨和基本一致的意见。

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针对国际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布局,对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中的各行业提出了新的目标与发展要求,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一是要对过去的格局进行改变,同时在新格局的架构基础上,要构建新的竞争能力、生产能力,要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要求各个行业的发展要以立足扩大内需为根本,同时继续加大开放,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能力。而这一系列新要求必须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得到具体的响应。如何应对经济发展新格局,并且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解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发展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至关重要。

二、文献综述

(一)数字产业化概念与内涵理解的研究


徐阳洋(2021)认为数字经济产业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上的必然结果,而当前数字经济、数字化、数字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已经从数量的发展转化为质量上的腾飞,在质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前我国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正当时,数字经济产业将成为我国新时代全新的一项产业。

王婷婷(2021)认为数字技术的行业跨度、覆盖面更宽更广。数字经济技术是大数据、区块链等多种新技术的集成总称,集成的数字技术可以说是全能型技术。经济发展新格局其发展重点是以扩大内需为主,数字化转型所产生的市场需求本身就是一项巨大内需,而且这种数字技术的运用具有极强的通用性,特别是大数据技术是跨行业的,对社会经济活动需求是一种全覆盖性的,可以说所有的行业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数字经济产业虽属信息产业,但其功能及效用是跨行业、全覆盖的。

陆岷峰(2021)认为数字技术迭代更新更快。技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而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产业的创新更是追求极致,多种数字技术的交互使用、融合,使数字技术的组合、裂变更为快速。在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中,较以前相比在战略措施上除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大方向外,又提出技术的引领,将技术提高到至高无上的位置。数字技术是当今运用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新型技术,包括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几乎全面渗透到经济发展中。

(二)产业数字化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汪祖刚(2021)认为产业数字化是指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全面运用,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的经营模式,风险管理、成本控制、行政管理等所有的方面,其目的就是要提高经营效益、降低成本、严控风险、节约资源。目前,各产业都提出数字化转型目标,实质上就是要对传统产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度的、全面的、彻底的改革。

徐阳洋(2021)认为产业数字化主要是指以新技术的应用对产业的影响及产业的应对,这是一个过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进行进化和转变,产业数字化的核心特征是以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为主要手段。产业数字化是由各个企业数字化构成,企业数字化程度决定产业数字化的进度,提升产业数字化首先要推进企业数字化。

陆岷峰(2021)认为产业数字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数字经济时代一种特别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发展路径唯一的选择。产业数字化是以技术的创新与运用为基础的,产业数字化过程一定意义上是技术创新与运用的过程。而技术的运用也有可能产生试错风险,因此,在推进产业化过程中,既要发挥技术的正能量激活,也要注重技术应用负能量的爆发。诸如现实中的大数据泄密等问题不得不进行有效的防范。

  (三)经济发展新格局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关系

关于经济新格局背景下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下简称“两化”)的作用与地位,较多学者认为其地位特殊。

周军煜(2021)认为经济发展新格局决定“两化”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因为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我们国家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所确定的发展策略,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深度性的,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数字行业都属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杠杆调节的对象,参与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全流程,与经济新格局的构建是同步同声的。

徐阳洋(2022)认为“两化”对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巨大的特别支撑作用。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新格局必须要有新的生产动能来发挥作用,而数字经济产业就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驱动器,产业数字化有利于传统产业数字化爆发出更多新动能,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经济变革都是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来实现的,从经济新常态到经济发展新格局也必须以数字经济技术的创新来推动;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离开了数字技术发展与支持,其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与竞争能力要大打折扣。

高伦(2021)认为经济发展新格局与“两化”是一种互寓互融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新格局离不开“两化”,另一方面,“两化”也离不开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方向指引,只有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时代有了新的格局,“两化”才可能有更宽广的应用场景与空间,而数字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夯实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基础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陆岷峰(2021)认为“两化”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技术保障与支撑。经济发展新格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想与目标,而是要围绕目标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与改造。在这一过程关键之一是取决于技术创新水平及技术的应用程度,可以说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实质上都是一种新技术的应用过程,是因为新技术运用引发的发展模式的创新、体制的改革过程。“两化”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周军煜(2021)认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重要的一点是要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消费已经作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源,消费的巨能激发出的需求是技术的创新与引领,无论是消费层次的升级、消费方式的变化、消费品种的创新、农村消费市场的激活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构成消费需求的消费金融发展,更需要数字化消费金融的实现,为消费需求者提供适时、可用的消费资金。另一方面,“两化”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供需市场,是一切产业的基础消费者和使用者。

综上所述研究成果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一、数字产业属于所有产业中的一个新支柱产业,产业数字化既包括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也包括了数字产业的数字化,只是这种数字化的方式与内容与其他产业有所差别而已;二、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者有一定差别,差别主要是子行业分类上的差别,但两者都是以对方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三、两者一定程度上是互融且互相促进的,两者的主要共同点都是着力于数字技术的广泛有效应用,产业数字化程度越高,有利于数字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数字产业化程度越高,也有利于产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

因此,目前针对产业数字化或数字产业化方面研究成果比较多且较为深入,对丰富数字经济理论及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现在研究的成果限于当时历史背景的局限,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没有针对构建经济发展新战略的要求,进行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的关联性的研究。基于此,在认真分析数字经济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导向、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发展机制、增加两者的粘合度等多个维度采取强化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具体对策。

三、数字经济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存在问题与协同发展对策

为了使数字经济产业在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要根据经济发展新格局对数字经济产业的需求外,还要根据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新特点,特别是对当前数字经济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也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要求,依据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针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问题,选择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前瞻性的对策,在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化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发展新格局目标的落地。

(一)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而经济发展新格局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需求,相对于经济发展新格局“两化”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两化”发展规划制定欠系统性、完备性

目前,关于数字产业在“十三五”“十四五”战略规划中都有所提及,但是作为一项行业的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尚未形成上下衔接、横向互通,交叉形成勾稽关系的规划网络体系,规划条线细分不够,分层分级职责还不明,缺少高水平的综合性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专业的条线发展规划,特别是在时效性上,缺少实时的产业指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数字经济发展出现重复投资、盲目投资和有些重要的项目却空白投资的问题,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长远规划高要求融合度不高。而产业数字化的规划目前仍然存在规划较为宏观,对于具体推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如推动钢筋水泥等产业的数字化)具体的措施还不多、不细。

表1  2020年各省份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资料来源:网络资源整理。

2.经济产业结构仍然较为失衡

目前数字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主要布局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全国特大型城市(见表2),这种结构布局不仅深化原有的区域经济布局不合理的老矛盾,而且也会造成新兴的数字产业在全国布局中发展不平衡。从数字经济技术投入的重点行业来分析,投入到消费领域的技术相对过多,诸如线上引导消费等不仅形成较大的市场,而且还形成相对垄断,对产业经济的数字技术的投入相对不足;此外,作为支持数字经济产业长远发展的新基础设施投资不多且显不足,严重制约着数字产业的健康发展。从经济双循环的角度看,不利于国内、国际经济的双循环,因为,保持经济的循环通畅,区域间经济协调与平衡是关键。而产业数字化是在原有产业布局基础上的再升级,并没有通过数字化的进程来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区域布局。

表2  部分金融科技巨头城市分布及估值

数据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3.“两化”企业主体生态呈相反趋势

一方面从事数字技术的企业一类基本是创新型小微企业,自主发起偏多,数字发展主体散而小,2021年1月3日,通过企查查发现,企业名称包括金融科技的企业数量达到139041家,其中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15468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的有30636家,而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92937家。这类企业特点是资本金规模很小,大中型规模数字型企业更少;另一类是属于原来有自己的产业,但是由于数字化程度较高,同时数字化转型十分迫切,往往对外宣称为数字化企业或成立数字化公司,这类企业以金融类企业较为典型。总体上来说,前类企业规模小、地点布局分散,资本积聚能力很弱,金融机构支持不足,投资基金等社会融资渠道更是很少关注,重点或重大项目相对于其他产业要少得多。这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中以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快速发展来驱动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相比显得力度不够。而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群体却相反,越大的企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越高,转型速度越快。

4.数字产业发展初心坚守不足

数字技术产业本来是一种纯技术行业,是直接产生或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手段,然而,一些数字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偏离技术的初心,将“技术+”变成了运用技术控制被加行业,甚至将被加行业作为其主要的赢利模式,比较典型的是金融科技,一些金融科技企业不是将落脚点放在科技投入与创新上,而是将重点放在金融,变成了科技金融化,金融科技与产业经济严重脱节,脱离技术的本源和初心。特别是金融科技本来是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最有效的手段,但实践中有些金融科技企业将技术手段变成收割底层人群的屠刀,与小民争利,一些大型金融科技60%以上的利润来源于放贷所得,互联网资本利用垄断地位纷纷进军社区团购,与小商贩争利,其原先的普惠性与互联网共享思维荡然无存,与新时代经济发展新理念中共享理念格格不入。这显然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发展与支持产业经济的发展导向有较大偏离度。

5.“两化”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

有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但大多数地区没有专业的大数据或其他数字技术的管理机构,即使有了大数据管理局,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行业管理仍从属于或分散在信息等有关管理部门当中,有些管理上属于真空,体制与机制还不完善。同时,对数字技术的发展在引导、引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一些政策边界不清晰,以至于少数数字龙头企业出现垄断现象,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此外,对数字技术产业监管还较为落后。因为数字产业的高技术性,行业管理往往也要求较高,跟在产业后面的监管往往是一种被动的管理,付出的社会成本往往会较大,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快速裂变不会给管理有太多试错纠错的机会,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中主张发挥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作用,鼓励公平竞争等要求显然有较大差距。

(三)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对策

1.做好“两化”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

明确发展导向。经济发展新格局下的数字产业须有统筹经济、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规划,保持战略方向上的一致性与科学性,其次要抓住构建新格局中的主要矛盾及战略重点,将有限的技术资源放在最迫切的领域、产业,第三是同时用好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对数字产业的调节与控制,防止技术金融化、技术脱实向虚,发挥数字技术产业为实体经济、为产业发展、普惠大众服务的正能量,要做到这些需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做好需求侧的管理。构建数字产业和国民经济产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仅仅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或部分地区先后出台区域性金融科技或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但在规划中还是显得与经济发展规划融合度不高,局部性概念规划意识较强,同时,全国不仅仅实体经济区域间布局十分不平衡,新型的数字产业在布局上也十分不协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和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些还是零起步。因此,当前必须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来对我国的数字产业规划进行顶层设计。

一是要按照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制定全国性数字产业发展规划,而且这个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划还要立足于全球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的长远目标来思考,充分考虑数字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区域协调的积极作用,以此来统领全国的数字经济的发展及规划的制定;数字产业发展规划要服从并服务于整个行业发展规划;二是要制定数字产业子行业发展规划、导向与目录。为全国的各个时期、各个子行业发展数字产业的重点、产品指明具体的方向;要与产业数字化的子规划协调、衔接;三是各地区也要制定出本区域总体、本区域各行业的数字发展规划,要按照全国的数字产业规划总要求,进行区域和区域子行业规划目标的细化;四是数字经济行业的企业及非数字经济的行业与企业要制定相应细化的数字产品供需发展规划,按照既定的目标,依市场规律,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用规划引领行业的发展。当前,各层级、各方面的数字产业规划要充分体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国内经济双循环的要求,重点支持区域经济的循环,重点支持头部企业的发展,重点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健康成长。

2.多个维度采取强化增加“两化”的粘合度措施

加快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叠加。加快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数字产业化就是要打造数字产业特殊性质的产品、新型的组织形式、具有市场力的品牌,而实体经济数字化就是要将数字技术完全运用于实体经济的全过程,用数字技术优化产业经济的流程,降低其管理成本,控制其经营风险,两者的融合就要通过平台化、智慧化、线上化的媒介,构建两者的高度融合、共促机制。

一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平台经济,通过产业经济平台化,打通国内外经济时空上的限制,实现在虚拟空间的更多交易及提高交易的成功率,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到平台经济当中,应用到产业经济发展当中,将数字技术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的生产能力,提升产业经济发展的质效;其次要大力提升实体经济智慧化的程度,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其技术的不断升级,要通过智慧化程度的提升不断提高产业经济的生产效率;三是要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全覆盖性融合,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均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进化过程,数字产业必须全覆盖实体经济,与产业经济完全一体化,要更加强调融合的系统性,在支持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要特别注重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广泛应用于消费、流通、交易、分配,内、外贸各个环节。要为产业经济企业捕捉市场信息、增强竞争能力提供技术支撑,以技术的运用全面推进社会成本降低、产品创新升级、智能化与智慧化水平提高,实现管理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重点引领与全面影响的功能,以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3.深化体制改革、构建“两化”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体制与机制决定“两化”的发展方向、重点,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流量与流向,因此,发挥数字产业对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正能量,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建立系统的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数字产业的体制与机制。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数字经济可持续并健康的发展,因为,经济发展新格局其中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而数字产业的稳定增长十分重要,需要有相应的体制与机制保障,需要有相应的市场机制作调节,不断推进数字产业市场化程度。

因此,一是要坚持数字产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的引领作用,数据资产作为最新的一种生产资料,必须放在全球市场进行流动,数字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因此,必须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既要站在全球的视角来给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定位,也要立足于加强对外的数字技术的交流,实现中国的数字经济与世界的数字经济产业进行互补,构建全方位的数字经济产业开放型的发展体制;

二是要构建超部门、跨部门的数字产业的有形管理机构,一方面数字产业狭义的角度概念主要是指从事数字经济技术活动方面的企业,而另一方面,数字产业广义的角度却不属于任何一个部门、或者说任何一个部门不能包容下数字产业外延的全部,数字经济产业其触角涉透到社会经济双循环发展全流程、全过程、全部门,因此,加强对数字产业的引领,国家及各地方必须构建一个超级部门或机构来加强对数字产业的引领与管理。最基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在现行直接管理数字产业部门如科技部门或信息部门的基础上,成立区域或国家数字经济产业领导管理小组,全面统筹一定区域的数字产业发展的全局;

三是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各专业行业组织的作用。目前,数字技术各个子产业均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行业组织,这些组织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交流平台,更多是一种业务上的合作的媒介,形成了一定区域的内循环、甚至是外循环,这类组织更加体现了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有利于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合作、融合。因此,要切实加强数字产业各子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其信息传播、行业自律等作用,通过构建对整个行业组织的有效管理,从而构建全封闭的对数字产业企业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4.抓住“两化”发展的重点与主要矛盾的解决

发挥数字经济在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作用,做大做强做优数字产业是基础与前提。数字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数字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创新,其发展与运用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只能是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综合现有的发展经验与数字经济产业的特点,加快数字经济产业的科学发展必须抓住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

一是要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企业是数字技术创新的主体与原发动力,而大量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更是创新的主力军与先锋队,激活数字经济创新动能既要依赖国家队,更要依靠各个地方的地方军。因此,各个地区都应当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数据产业集聚区,要积极做好规划,明确园区的市场定位与发展优势,提出园区的攻关目标与应用目的地,通过园区、集聚区的建设,将中小型数字经济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起来,要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工业园区等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相融性,从而推动经济双循环源头质量的提升;

二是积极打造数字科技中心,提升其集聚与辐射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杭州、深圳、上海、北京、南京等一批城市为中心的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其中心特点是金融科技企业相对集中、多且具有相当的规模,数字产业自成体系,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中心的研发能力相对强大,具有对周边地区的集聚与辐射能力。传统的行业数字化进展快,数字化程度高,未来保持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必须对金融科技产业中心进行全国统筹规划,对各个中心进行全球、全国及区域中心的定位,保持其各自的特色与优势,形成中心、次中心的互补优势;

三是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综合发挥社会合力。数字经济发达的程度取决于数字技术创新的力度和数字技术的先进程度,数字经济发展不取决于多少,甚至不取决于技术人员的多少,而是高精尖人才的多少,其技术领先性在国际上是否最具竞争能力。因此,国家要举全国之力,集政产学研用为一体,加大数字经济产业的研发力度,要突破制约数字产业全球性的难题,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使中国的数字产业的研发能力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位置;

四是加大数字产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产业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数字产业发展的高速公路,因此,国家要安排适当的财力、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基建”,加大“新基建”建设的资产筹集力度,发布投资“新基建”的优惠政策,在做好“新基建”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做好近期的投资策略,要立足于全球产业经济一体化的高度设计中国的数字经济“新基建”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五是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数字产业突破一大批新技术瓶颈,要通过技术的创新突破,由技术的被动造成经济交易的被动转化为技术的主导形成经济往来的主导,为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相应的先进的技术保障,使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站更主动的地位,增强全球的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5.探寻构建新格局目标与“两化”目标的共同点

唱响经济双循环的主旋律。物流、商业信用、供应链金融可以说是经济发展双循环新格局中的重要三大支柱。发挥“两化”在经济双循环中的能动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创新经济发展的模式,促进社会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流畅与循环上的加速度。首先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经济发展新格局下,保持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畅通最为关键,而能接链、维护链接的重要润滑剂、粘合剂却是供应链金融,因此,数字技术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发展供应链金融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控制中的作用,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从而调动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性;

其次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商业信用,目前,在社会信用诚信度较低的背景下,企业相互间的商业信用持续走低,越来越成为交易成功率的重大的障碍。而通过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对交易对手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交易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如区块链中的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达成共识机制,进行溯源、不可篡改信息等,还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按照事先设置规则,由系统进行强制执行合约,从而保证了商业信用的践信;

第三要运用数字技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在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数字产业可以解决物流产业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实时等难题,特别是大数据的应用,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国内外市场中的供需信息实现在虚拟空间面对面的对接,还是24*7的工作时间模式,实现实时与直接,减少了物流中间的信息失真等问题,而且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还可以实时监督物流的运行状态,便于物流企业进行科学的决策。只有这样,数字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相互融合,才能实现双向目标的共同实现。

6.保持“两化”过程中健康的发展导向

数字技术是一项高投入的高科技、其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投入与研发,保持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数字产业的结构,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与结构的优化。保持“两化”过程中健康的发展导向首先是所有企业特别是数字企业要坚守技术的初心,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持普惠理念,充分发挥技术的正能量,牢牢掌握数字经济技术运行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已经做强做大的数字企业,要保证资本的有序流动,积极加大对国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最迫切的技术研发,反对垄断行为,反对与底层百姓争利,积极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企业的发展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向一致;

其次是国家要做强一些大中型的数字化企业,目前,除极少数大型的数字企业外,95%以上的数字企业仍属于初创型的小微企业,不仅规模小,资金、技术人员也很分散,难以攻技术大关,挑技术重担。因此,国家要有计划地推动数字产业的中小微企业联合、重组,加大对一些重点项目的投入,扶持一批核心企业,特别是一批中型企业,保持数字经济产业的微观主体的健康成长;

第三要大力提升全社会的数字化水平。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基础要有相应的数字化环境,也就是全社会的数字化水平要高。因此,国家要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鼓励和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既对数字产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为数字产业的产品应用提供相应的市场场景;

第四要充分发挥市场对数字经济产业的调节作用,发挥市场的基础性、决定性影响,要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积极运用有限的财政资源、价格杠杆、税收手段等多渠道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才能形成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爆发力和持续性,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强大的韧性与韧劲。

第五要坚持数字技术产业技术化,坚守技术的发展本源,坚持以技术手段为行业企业的赢利手段,对于科技金融化的企业要坚决去金融化,回归技术的本源数字技术才能健康、也才能行稳致远。

四、结语

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新时代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布署,决定并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特殊的发展形式,数字化将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数字产业作为新型的产业,一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直接贡献,另一方面将推动着数字化目标的实现和数字经济的加速前行,切实解决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两化”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加快数字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