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2030年全球金融科技:“去中心化”和“一体化”两股力量博弈

互联网+ 云贺 · 亿欧网 2018-10-08 阅读:5155

关键词:金融科技去中心化世界经济论坛金融货币体系

这两股力量间产生的巨大张力,将为2030年前后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金融架构体系和各国监管机制能否在两种力量的裹挟下“走好钢丝”,是决定未来全球金融是否会爆发系统性风险或走向金融市场“碎片化”的关键。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形势似乎已出现复苏迹象。

从经济增长上来看,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GDP增速均有显著提升,其中,中国和美国都是在前几年增速下滑的基础上实现了反弹。

从国际贸易上来看,在2001年急转直下后,2017年全球贸易形势迎来强势反弹。世贸组织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的货物贸易增长4.7%,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准。

这是否意味着金融风险的阴影已经消退?对此,今年6月底,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展望2030年的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认为,如今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来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2030年的金融局势可能会在“去中心化”和“一体化”两股力量的夹击下变得更为复杂。

两股力量交织

未来十余年间,全球金融格局将持续被两股看似相反的力量所拉扯:一股力量是日渐凸显的“去中心化”趋势,另一股力量则来自“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报告提出,这两股力量间产生的巨大张力,将为2030年前后全球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去中心化”趋势渐晰:美元渐失全球储备货币霸主地位,可能会与欧元和人民币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电子货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纸币监管模式;传统的银行和保险业则面临着大批金融科技机构的直接挑战。

另一方面,“一体化”进程也在悄然发生。得益于全球人口变化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金融联系愈加紧密。同时,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除非洲外,全球金融阵营逐渐壮大,特别是普惠金融等理念的渗透,将有效扩大全球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人口基数。

上述两股力量的叠加,将塑造出一个“去中心化和一体化程度同步加深”的全球金融系统,并可能引发多方面风险,尤其是在监管方面。

例如,由于金融主体分散,中央监管机构应对网络攻击等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所不足;中介、市场和服务供应商的角色界限日益模糊,传统的金融监管规范面临失效问题,等等。

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员们认为,国际金融架构体系和各国监管机制能否在两种力量的裹挟下“走好钢丝”,是决定未来全球金融是否会爆发系统性风险或走向金融市场“碎片化”的关键。

金融科技来袭

报告强调,在金融监管转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非中介化、数据采集和人工智能、分布式记账这三股技术力量,将在未来十几年颠覆现有金融服务业态。

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2016年发布的调查数据,目前全球约有70%的消费者依然将传统银行视为最具金融公信力的机构。然而,联合国在《世界人口展望2017》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约有70%的劳动力人口来自X世代和Y世代——即出生于1980和1990年代的人群。而这部分人群与前辈们相比,对网络时代种种新技术的接受度显然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新技术不仅将席卷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也难避其影响。

比如,早在10年前,全球最大的通讯网络公司之一——沃达丰就将名为“M-Pesa”的手机转账平台引入肯尼亚。该平台用户不必拥有传统银行账户,就可通过手机实现线上转账,而收账方则在代理网点完成现金兑换。如今,肯尼亚GDP收入的40%是在“M-Pesa”平台上完成的。

当前,新技术已逐渐为金融监管所熟知,特别是在金融去中介化过程中,大数据、分布式记账和加密货币在保护用户隐私、识别虚假信息和打造“去中心化”监管模式等方面的优势毋庸赘述。

不过,报告提出,这些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好果子”。

例如,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匹配与用户特征相对应的金融产品,从而优化用户体验、完善风险管理。但在“数据就是权力”的年代,掌握数据库钥匙的机构对用户金融行为的影响力不容小窥。

换言之,在看似“自由开放”的金融市场,少数机构将有能力左右用户的选择。到那时,面对琳琅满目的金融产品,消费者的自主性实际上已被剥夺。

“杀龙勇士变成龙”

前述案例是新技术对未来金融体系影响的一个侧面,其本质依旧是“去中心化”和“一体化”两大趋势之间的博弈。

随着大批金融科技企业强势来袭,支付宝、苹果支付(ApplePay)、贝宝公司(PayPal)等,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开始,大部分此类机构都将业务对焦于小额款项和低价值交易上,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金融支付生态圈”。

同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者也理所应当地认为,传统银行与金融科技机构可以以此为分界线,各安其职,为消费者带来多样化体验。

可是,由于金融科技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能如银行和监管者所愿,永远囿于“小额款项交易”。比如,2017年11月,依托于支付宝平台的淘宝商城上线拍卖3架波音747货机,其中两架被中国某物流公司以3.2亿元拍走。

这意味着,那些借力新技术在传统金融机构夹缝中存活下来的“雨后春笋”,必将在大浪淘沙、转型蜕变之后,变成塑造未来金融体系的强大新力量。

对此,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员们表示,“杀龙勇士变成龙”的故事其实在历史上一再重演。

在2000年代初,大批初创科技企业曾凭借互联网技术在各国陆续崛起,业界曾预测这将形成强大的“离散力量”,冲破行业垄断壁垒,释放竞争活力。

然而,近20年过去了,上述预测只猜中了一半。如今,全球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但相当一部分来自那些在十年间飞速成长的企业巨头,或是由他们扶持、合作和预备收购的中小企业,包括谷歌、阿里巴巴、脸书等。

由此,报告认为,未来全球金融体系中,必将有少数几家金融科技企业独占鳌头。

而随着这几家金融科技企业对消费者选择、商务交易模式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力愈来愈大,特别是对各项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要想避免寡头垄断风险,保证未来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监管者和传统金融机构需尽快学会利用新技术更新监管和服务模式,做到“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智能融合、技术推动的新形势下,数据、场景、流量是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基石,在这一基础上延伸出的智能解决方案、智能风控、反欺诈、智能营销、智能催收、智能投顾等业务百花齐放。虽然过程坎坷起伏,但终点明确又清晰。未来,金融科技将成为金融产业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生产力。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9月P2P问题平台共46家;银豆网实控人落网

下一篇>印度最高法颁布新裁决 金融科技走向何方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9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