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扒一扒上市公司的假账“套路”

夏心愉 · 零壹财经 2018-09-21 09:13:15 阅读:11326

关键词:IPO互金上市公司假账发审委财务造假

前两天我们给大家扒了《IPO的秘密:闯关上市得砸多少钱?》,其中聊到保荐承销等中介费用,最后是从IPO募集资金中扣除的。在写这点时,我脑海里其实闪过一个爆料。 我有个在保荐方工作过的朋友,有次跟我扒过一个秘密。当然他是自曝,说他们开高了发票金额了。某家上市公司,有一批没...

前两天我们给大家扒了《IPO的秘密:闯关上市得砸多少钱?》,其中聊到保荐承销等中介费用,最后是从IPO募集资金中扣除的。在写这点时,我脑海里其实闪过一个爆料。

我有个在保荐方工作过的朋友,有次跟我扒过一个秘密。当然他是自曝,说他们开高了发票金额了。某家上市公司,有一批没有办法出账的费用,都塞在他虚假开大的金额里,反正中介费用是在募集资金里面冲掉的嘛。

至于是什么费用硬要塞进来?嗯,你有没有听说过ABC吃饭,D赶来买单的?请ABC去澳门,D作陪有时还要准备赌资的?虽然这非常以偏概全不足取信,但我曾问过一个做实业的朋友,你的利润都去了哪里,他说了四大块:用人、交税、资金成本、公关成本。作为一公司之主,他的自我感觉是天天给这些打工,自己只赚小头。

前三块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第四块,一个公司要走到上市,这块费用不在少数,账面没办法体现,怎么办?办法当然有很多,但以上是我亲耳听到过的一种。

讲完这个案例,下面再多说一些“愉见财经”亲见过的假账“套路”。

做调查记者那阵,我们特别喜欢找一些傻乎乎在财报里把自己的前几大客户、和前几大供应商的具体公司名字都交代出来的贸易类上市公司开扒。而且扒着扒着,每次总有那么几个公司的狐狸尾巴就藏不住了。

最容易抓到的毛病,是有的公司粗糙到,某一年的前五大销售客户,竟然就是若干年前或后的前五大供应商。而且一出这毛病,还不是一家,是若干家都分布在前后不同年份并“身兼两职”。你说你这对手公司,到底是卖你东西、还是买你东西啊?不会是你们兜来兜去,定价上:

-要么往好看里做,来装点业绩做足财务数据?

-要么平进平出,兜一圈,搞大贸易数据和交易,以便去搞融资吧?

为了不冤枉好人(也许有的公司的确会和同一合作伙伴进行销售和采购),这个时候,我们当记者的,最现成的办法,是去侧面探探,这家贵为上市公司前几大交易伙伴的对手公司,是不是一个空壳子。

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在一个壳子上大费周章,所以通常情况下,这种号称和一家上市公司之间的年销售额就大几亿、十几亿的公司,会是一个注册资本才十几万,注册在一个找也找不到这公司的地方。我们去实地探访也没什么公司人员、甚至完全没有人,只是一个注册地。

“愉见财经”曾经打假过某大宗油品贸易上市公司,那神奇的大客户就是这样的,别说找人了,就连公司电话也没有一个,网上没有任何采购与销售信息、也没有网页。这样的“大公司”,还能前一年当采购前五大、后一年当供应前五大。

即便说到这里,这上市公司还能扯个理由自圆其说的话,我们一般会去找其它细节继续质疑他,比如“运费”。这是很多粗糙的财报里都没轧好的一个数据,上市公司也会马虎的。你看他运费增长和销售增长的关系,就经常不成比例、甚至乱七八糟。如果只是某一年,OK你可以解释成运输方式或销售方式改变了,但如果连年混乱,你怎么解释?

还有更粗糙的公司。真是麻烦以后上市公司造假贸易伙伴们,能不能不要那么不知掩饰地直接使用自己公司的员工们去当法人、或是直接用裙带关系、直接拉一群亲戚、尤其是还有N张90后身份证之类。身份证上都有户籍地址、还有一张张质朴的照片,我们也会找个律师去拉个工商并从材料里看到这些身份证的。你让我们眼睁睁看着一个个来自同一个村的人,一打听还是你这上市公司的员工们,开着一家家销售额顶上天的贸易公司跟你做买卖,也太明显了吧。

别以为这样奇葩的事情不会发生。愉记就遇到过两个案例。一个,这堆公司注册在香港,身份证上的人都是南方某城市老乡;另一个,身份证上的人都在浙江某县级市的一个镇。

贸易数据、虚增业绩,一切皆有马脚。

我有一个炒股只会一种死脑筋的朋友,这么多年来,居然真赚钱了。他管他的死脑筋叫“守株待兔”,就是在限售解禁前一大段时间里,先买好股票埋伏着。据他自己说,已经守株待到过好多兔子了。

其原因,就是有些上市公司大股东自己在玩,大小非解禁前,各种利好就来了。你看一个公司,平时一两个亿的合同也不发公告,突然两千万合同就发公告,或者莫名其妙公告说谁谁谁豁免了这公司一笔债权啥的,都可能是某些可疑动作的前奏。有时候这些释放利润、或者释放利好,是在帮解禁股东高位出逃呢。

假账做多了不是有窟窿嘛,那怎么填?有个法子,那就把公司所有的窟窿尽量往一个子公司堆,然后把这子公司打包出售掉。这样就算破财消灾,钱出去了,那些麻烦的窟窿也一笔勾销了。这总比扇贝都游掉要高级。

还可以再反过来,先弄钱。比如耍个时髦概念来个增发,弄来钱。前几年房地产还火热时的玩法是,弄来钱转头就进房地产:房地产赚了皆大欢喜;亏了,就做个方案回购进上市公司。

以上这些,姑且都还算浅显的,读者朋友里有无高手,知道更酷炫的玩法?求料求聊。

最后也要说些正能量的,监管在行动,近一两年来多项狙击有问题的并购重组、严打市场操纵等等动作,那都是火眼金睛、板子打在点子上。这一届的大发审委,审起IPO杀伐决断,过会率仅56%,上市后业绩变脸的情况大大减少。而且,退市也渐渐通畅,如果一头补营养另一头能排毒,就更好了。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