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经济双循环战略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0-12-11 10:56:29 阅读:28351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经济危机经济双循环铁公基

摘要:经济双循环是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形势而提出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一方面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新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以及新一轮基建将给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小企业依附核心企业发展的动能增加,小微金融有望得到快速发展,内贸型中小企...

摘要:经济双循环是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形势而提出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一方面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新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以及新一轮基建将给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小企业依附核心企业发展的动能增加,小微金融有望得到快速发展,内贸型中小企业将迎来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但另一方面双循环战略也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中出口型中小企业可能发生断单与断链现象,传统落后行业的中小企业将加速被市场淘汰,不积极参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将难以持久。

为此,中小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外贸型中小企业积极将出口产品转内销,海外电商打通消费通道,挖掘新的消费需求,政府部门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度。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企的密切度,持续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员工收入水平。金融机构深入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强产品研发,积极推出线上化产品。

一、引言

当前随着国际单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势力的抬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国际市场开始由合作共赢走向对抗博弈,而且这种对抗博弈在今后将长期持续,这也意味着国际经济的复苏举步维艰,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政府高瞻远瞩,以创新性的视角和独到的发展眼光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是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战略,“双循环”战略并不是将内外两市场进行切割,更不是闭关锁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也绝非“自我封闭”。这样 做的目的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无论是推动社会进步,还是促进社会稳定都发挥着基础力量。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就业,贡献税收,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饱受融资难与贵、社会重视度不足、税负较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足等问题,这也导致了中小企业的淘汰率过高,目前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已经不足3年。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以拉动内需为主,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将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较多的机遇同时也会给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积极研究双循环战略对众多中小企业的影响,产生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提升中小企业发展韧性的措施,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更好发展,也有利于双循环战略的贯彻落实,进而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经济双循环的研究。


陆岷峰(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是我们国家一次重大的战略布局调整,是应对当前国际发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以及对抗性博弈所选择的主动性应对措施,以经济内循环为主体将以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降低国际经济、金融发展风险可能对我国的冲击与影响以及传染度。

周军煜(2020)认为经济双循环强调以内为主,以内作为经济稳定的根本,经济内循环背景下,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有形的手发挥作用,宏观调控的主动性也得到提高,可以随时解决经济社会中存在的矛盾,投资和消费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投资和消费将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徐阳洋等(2020)认为强调经济内循环为主不否认尽最大限度的做好保外需的业务,只有保持外需不下降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而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内循环才有保障。因此,要积极寻找新的国际战略机遇,以“一路一带”等国际发展战略为导向,强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与交流,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分工中找准定位,取长补短,而不是直接放弃对外合作交流。

(二)关于经济双循环和中小企业的研究。

汪祖刚(2020)认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周期较短,很多中小企业在两三年内就会被市场淘汰,但是与此同时也会有大量新兴的中小企业产生,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下,国内会催生一大批中小企业,他建议广大中小企业应该紧跟国家战略步伐,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布局国家支持的产业领域。

徐博欢等(2020)认为双循环战略在总体上有利于中小企业,尤其是有利于以内贸为主的中小企业,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意味着国家今后将会大力扩大内需,加大投入力度解决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他认为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会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但是对于高污染、低产能的中小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而受制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外贸型的中小企业也将会迎来一波倒闭潮。

王婷婷(2019)认为内循环为主的战略主要是发挥出国内市场规模优势,但并不是单纯扩大内需经济,而是建立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基础上,更强调科技创新的作用,而产业链与供应链中最多的主体就是中小企业,这也意味着中小企业将迎来一波发展机遇,抓住核心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与供应链。同时双循环战略并不排斥对外贸易,也不是排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互补,而是要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她认为即使中美脱钩,但是鉴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与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国贸易也会持续,她建议外贸型中小企业要尽快做好市场调整以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三)关于中小企业机遇挑战与对策的研究。

陆岷峰(2019)认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小企业目前遇到的主要困境是融资问题,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解决这个难题既要外部,也要靠中小企业自身,从自身角度,中小企业应该发挥体量小、经营方式灵活,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规范的业务流程。从外部角度,他建议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微型金融机构,让专业机构做专业事情。

高伦(2020)认为中小企业的困境主要在于融资问题,而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一定的技术成果,无形资产占比较高,只是欠缺资金扩大生产,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批量化、流程化产品设计。

张欢(2020)认为受限于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很多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不足,难以通过商业银行的风控审核,而解决这一难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他建议中小企业应该积极融入大企业的业务生态圈,依附大型企业并成为其上下游,他认为当前应该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将商业银行、大型核心企业以及大量的中小企业都吸收在供应链金融中实现多方共赢,银行可以精准的服务中小企业,大型企业拥有稳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可以借助大企业的信用快速的获取资金。

综上所述:以坚持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是国家在新时代中采取的新战略,这对中小企业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既带来重大机遇,也产生不利影响,中小企业在此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找准定位,积极行动规避冲击,迎接挑战,最终实现健康发展。

三、经济双循环内在机理分析

(一)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供给学派的大致观点是市场的需求是由商品的供给决定的,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比如空调,被居民所消费,当市场上空调供不应求时,企业就会加快生产,千家万户就会享受这种商品带来的便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空调产能不断提高,商品也就越来越多。中产阶级通常是商品社会消费和提供劳务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通常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具有稳定的消费习惯,但是中产阶级的工资总收入通常会低于企业家的资本积累,当企业家的资本积累越来越多时,就会形成固有的利益阶级,掌握大量的资本,而资本具有逐利性,企业家一般都会希望自己的资本越来越多,因此在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会扩大投入,提高商品产能。

与此同时,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并没有大幅度提升,这与企业家资本积累的背离会越来越远,最终导致产生过剩形成机构及危机,但是假如不存在政策干预,市场自发出清的功能会使得商品价格不断下降,企业逐渐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选择降低产能并且进行裁员。导致的结果就是中产阶级的数量下降,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减少,对商品的需求下滑,经济如此循环往复,并陷入恶性循环当中,逐利的资本逐渐走向湮灭,市场出清的结果就是通缩,商品价格下降,居民消费需求降低,最后的结果是所有的人会回到同一起跑线并且等待下一次经济复苏。

但是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这种僵局被打破,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决定供给,有多大需求,社会才应提供多达供给,在政府支出上应该增加财政预算,通过刺激财政支出化解经济危机,这种观点鼓励人们通过借贷进行消费,消耗过剩产能,避免商品的价格崩盘并且维持在一个均衡的水平。不过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个问题,人们进行借贷消费时,债务到期就需要偿还,不仅需要偿还本金,还需要偿还利息,当社会债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明斯基时刻。

(二)经济外循环避免经济危机

上述的分析是假定在封闭式的经济体系内,中产阶级收入下降会导致消费能力下降,进而商品过剩,价格下跌,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但是目前国家是处于经济贸易全球化时代里,大部分国家都不是封闭式的体系,我国加入WTO后,积极融入西方国家制定的贸易规则中,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本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并不会引起产能过剩式的经济危机,大量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也使得我国积累的大量的外汇(主要是美元),并保持目前稳定的汇率机制以及进口必需品,这就是经济外循环模式。

中国依靠着巨大的人口红利,廉价的劳动成本,开放的经济政策逐渐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连续多年蝉联世界贸易第一把交椅,利益出口的商品积累大量的美元等外汇并且通过购买部分发达国家国债等方式使得中国与世界经济产生捆绑。

截止2020年7月份,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达到24426.26亿美元,其中当月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129.33亿美元,同比增长3.4%,出口贸易总额累计为2376.31亿美元,同比增长7.2%,在必备的进口商品中包括芯片、粮食、石油以及原材料。

但是这种外循环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的福利,导致员工的压力逐渐变大。经济外循环模式下,内需不足并不会像封闭式经济体系哪有产生危机,其经济的增长更多依赖世界的需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就是最典型的外循环经济国家。

(三)经济外循环受阻需要经济内循环

外循环经济的弊端也十分明显。在世界贸易中,主动权通常掌握在贸易规则制定者方,外循环经济国家常常因为缺乏核心科技而被贸易规则制定者制裁,如技术封锁,科技禁运,公司制裁等。另外一方面,当国际发生经济危机或者出现经济动荡之时,世界整体消费能力下降,很难通过外部市场的消耗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商品产能输出能力下降,产能过剩,此时经济外循环的模式难以持续,这就需要经济以内循环为主,经济内循环在本质上要求扩大内需,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扩大内需的探索,商品的生产、交易、运输、消费都在国内进行,经济内循环的重点要求居民部门将储蓄的资金购买本国的产能,并且持续形成旺盛的市场消费能力。

GDP表示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商品和劳务的总和,通常用货币进行衡量。当因产能过剩导致商品价格下降一半时,则消费对GDP的贡献度将下降一半,企业无法实现盈利只能进行裁员,这又会减少居民部门的消费支出,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不稳定因素增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远未结束,在法国等国家甚至出现反弹现象。同时中美两个世界大国将由合作共赢的关系走向竞争,世界消费能力会逐渐下降,国内生产的商品将更多依靠国内居民进行消费,这和短期内刺激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等国际经济恢复后又放松是不同的,经济内循环要求的提升的内需是指在长时间内依靠内需,消耗无法被世界市场消耗的产能,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因此,当前国家提出的以经济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经济格局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

四、经济双循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国已经建立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正是要充分发挥国内工业体系、健全的生产链条、超大的消费市场等特点,将资源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这也标志,以消费和投资为主的内需将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社会资源将逐渐转移到这两大引擎,而社会的体制以及机制也会随之而改变,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全面的、基础的。

因为,从短期来看,经济双循环是为了应对当今国际经济不稳定因素导致产能输出受阻,从长期来看,经济双循环是为了经济能够长期持续高质量发展。经济内循环要求消费和投资相互拉动,并形成良好的循环,经济从而长期发展,但是这就要求首先增加市场的消费能力,只有消费能力提升了,商品才能不断被消费,企业才有动力扩大生产,增加市场消费能力就是增加居民收入,而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最多的市场主体,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经济双循环的起点。

因此,详细分析经济双循环战略对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造成的冲击对于中小企业提前做出布局,应对挑战,迎接机遇,从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机遇

中小企业应该顺利潮流,积极抓住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带来的机遇,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扬长避短,快速发展。

1.新消费需求扩容增效更强劲,处于风口中小企业迎来机遇。

双循环战略最主要的策略就是促进消费规模的提升,从而刺激消费。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来看,自2010年以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虽然偶尔有所波动,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消费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韧性,2010年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只有37.3%,但是随后几年消费一直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已经连续九年每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都超过50%,其中2018年更是达到了近十年最高值76.2%。

图1:2010年-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资料来源: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官网。

提高全社会消费规模是扩大内需的前提条件,只有全社会消费规模的提升,才能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也迎来新一轮升级,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社会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出要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努力培育并壮大市场各类新型消费业态模式,积极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鼓励并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完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消费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持续促进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化创新应用,稳步推动数据的商业化,积极服务企业的算力资源。

这表明,政府部门下定决心未来会进行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鼓励在养老、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费,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

在新型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中,很多创业型企业会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仔细分析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在此过程中处于风口的中小企业将迎来机遇,持续涌现,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已经逐渐转型、升级,逐渐步入数字经济中,出现了大量新型业务模式,近年来出现的诸如美团外卖、抖音、快手、直播带货、小红书、滴滴等数字经济,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性,而金融科技更是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主要大型城市都发布了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只要满足市场需求,加之正确的市场部署,处于新消费需求风口的中小企业会迅速占领市场,做大做强。

2.新一轮基建投资进一步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将会大爆发

消费、投资、出口是传统刺激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投资在一段时间内占据重要地位,而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主要是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就是被广泛认知的“铁公基”,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经济的重要动能。

这段时间内,以钢铁、煤炭、水泥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很多中小企业在投资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投资规模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但是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传统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动能下降,传统投资处于萎靡阶段,而此次新一轮基建投资不同于以往的“铁公基”,而是基于智慧经济时代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新基建主要根据最新的科学技术,赋能到社会各行各业,从而实现全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生态化,最终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传统的基建对比,新基建侧重促进产业的高端化、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在具体内容方面主要包括三个:其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及算力基础设施;其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技术支持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其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

随着科技以及产业的发展,新基建的内涵还将不断外延。在新基建投资不断扩大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行业,在转型升级以及降本增效过程中都需要科技的大规模应用,这也导致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也都瞄准了行业的痛点并进行技术创新,如RPA技术,大型企业的财务对账通常需要多个财务人员进行人工对账,但是通过phython的应用,可以实现智能对账,大幅度降低对账的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3.技术创新运用力度前所未有,小微金融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包含着应对国外对抗与博弈,随着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技术的恶意封锁,我们将很难通过资金购买等正规手段直接获取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封锁华为芯片事件对华为手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迅速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刻不容缓。双循环战略是一种领先的战略,但是这种领先是建立在技术领先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国家必须集中大量的资金,集中投入在一些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技术的攻关上,比如芯片等以及用于传统行业的升级升级上。同时还必须坚定不移地的支持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技术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对产业的赋能以及支持高精尖人才的创新创造行为。

可以预计,未来技术创新应用力度将前所未有,也会深刻的影响社会各行各业。技术改变着企业同样也改变着银行,商业银行走向以技术为主导的金融运行上升为主导行为,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业务将迎来重大改变,商业银行将会更加积极的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也将更加丰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把控更足,借助大数据可以进行精准营销并掌握传统中小企业的耗能情况,借助物联网可以实现中小企业的动产融资,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24小时服务,借助区块链可以实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反欺诈。

总之,随着新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大规模应用,商业银行可以实现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批量化、批发化,小微金融有望得到快速发展。

4.供应链经济将成为经济硬核,中小企业将依附大企业发展

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要求要素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处于周而复始的良性运转中,而且这种规模必须保持稳定的、螺旋式上升,只有规模的上升,经济才能不断增长。双循环战略的正确实施,主要基于供应链、产业链之中的环节能够保持环环相扣,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能够无阻碍的流通。这就要求今后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供应链、产业链的发展,而区域经济以及城市群建设则会是供应链、产业链发展的重要聚集地。实际上政府部门已经非常重视供应链经济的发展,并且很早就开始出台支持供应链的相关政策文件, 2020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向社会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这是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供应链金融的规范、发展和创新奠定了政策框架和制度基础。

中小企业应该积极融入供应链经济中,一家大型的核心企业可以有数千甚至上万家上下游企业,比如国内某知名世界500强地产公司,上下游供应链达到8441家。中小企业依附核心企业,一方面有稳定的业务,自身业务发展至少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另外一方面,由于核心企业通常都是大型企业,信用度较高,中小企业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中小企业进行融资通常会有核心企业进行信用担保,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可以有效地缓解和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商业银行也愿意给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得到增强。

(二)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挑战

总体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经济双循环战略,但是这也只是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做出的选择,整体上由于经济形势的下行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当前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弱于经济大幅度增长时期,因此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双循环也必然会给国内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而找准挑战是为了中小企业能更加清醒地认准形势,作底线思维,做好迎接应对困难的精神准备与压力措施,从而打有准备之打仗,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因素,能处事不惊,保持自己的发展质量与定力。

1.出口型中小企业可能发生断单与断链

经济双循环意味着不以经济外循环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加剧与中国对抗,并存在脱钩的可能。中美之间都是贸易大国,两国长期以来贸易总额总体保持增长趋势,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853.4亿美元,之后连续几年保持增长,2017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最高峰,为6359.4亿美元,即使在2019年两国仍有5412.23亿美元,在极端情况下,一旦双边经济发生脱钩,我国贸易总额会立刻下降5000多亿美元,数以万计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倒闭,在产业链方面也受到很大程度冲击,“断链”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影响极大,会造成订单减少、用工受到波动、企业资产周转困难、原材料等供应不稳定、销售受影响导致产品积压以及成本上升等困难,长此以往,供应链将直接发生中断,大量的处于供应链中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可能会发生倒闭潮。

具体而言,在进出口方面,2018年起,美国开启对我国的贸易争端,美国多次对我国出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并且刻意单边升级贸易争端,2019年9月1日,美国对中国3000亿美元输入商品再次加征10%的关税,这也是贸易争端以来的第四次加征关税,除了药品、原料药、部分医疗用品、稀土以及关键矿产品以外,几乎所有的输美行业都受到影响,其中图2是排名前十名输美产品的行业,也是受贸易争端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但是这些行业基本都是低端制造业,同时在以高性能医疗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也受到影响。

图1:中美贸易争端首批受影响的行业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图2:第四批征税清单价值排名前十的产品

在进口方面,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技术企业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这些高技术企业产品中又有诸多关键零部件是由国外供给,其中主要集中在用于制造高端芯片的光刻机、智能手机芯片、汽车发动机、高端数控机床四大领域。2019年,美国刻意挑起对华为手机的芯片供给限制,导致华为手机受到严重影响。而处于这些行业以及依附于这些行业产业链的中小企业业务将会大面积下滑。

图3:近1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

2.传统落后产业中小企业淘汰率加剧

目前我国已经明确提出未来会扩大对新基建方面的投资,通过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集中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封锁,逐渐提高对新能源、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的消费需求。在这种大趋势下,很多处于传统低端制造业行业的中小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

3.脱离供应链的中小企业难以长久发展

传统市场推广模式,很多企业属于单打独斗型,中小企业生产产品,然后雇佣大量的销售人员,进行市场推广,但是推广模式只要将卖产品出去即可,属于“打一枪放一炮”,销售人员很少考虑和核心企业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并融入核心企业的生态系统,但是专业化的国际分工让任何企业处于一定的分工中,整个经济系统本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而在其中又分为行业领域的供应链。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规划、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物流运输、消费以及IT技术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参与,这些中小企业依附于核心企业并且和核心企业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积极参与供应链各个环节,并且努力成为某一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传统的单打独斗型的业务模式有很大的差别,这也意味着这些单打独斗型中小企业再不积极融入供应链中,难以在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长久发展。

五、中小企业新形势下成长的路径

(一)企业角度


1.出口转内销
2.海外电商打通消费通道
3.挖掘新的消费需求

(二)政府部门

1.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度
2.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企的密切度
3.持续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员工收入水平

(三)金融机构

1.加强产品研发,推出线上化产品
2.深入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六、结论与建议

经济双循环战略是党和国家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而提出的战略新发展格局,也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以及形成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从表象来看,这是应对全球经济疲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及反华势力恶意挑战,从深层次来看,这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经济双循环战略给中小企业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对部分中小企业带来一定冲击,危和机往往是相对应的,有危机就有机遇。当前中小企业应该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抓住经济双循环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拥抱科技,积极适应金融科技带来的商业变化,同时积极削减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做好过冬准备。

(全文约15000字符,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机遇、挑战与成长的着力点》)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9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