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金所控股护城河已初步建成:近七成借贷用户为小微企业

消金界 · 零壹财经 2020-10-12 16:15:03 阅读:5338

关键词:小微信贷轻资本模式金融科技独角兽陆金所控股零售信贷

10月8日,陆金所控股(以下称“陆金所”)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继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之后,又一金融科技独角兽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根据招股说明书,陆金所计划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LU”,未披露拟募资金额,但明确融资用途为加码科技投入。 在今年的陆家嘴...

10月8日,陆金所控股(以下称“陆金所”)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继蚂蚁集团京东数科之后,又一金融科技独角兽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根据招股说明书,陆金所计划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为“LU”,未披露拟募资金额,但明确融资用途为加码科技投入。

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表示,陆金所的定位就是“金融科技公司”,未来将强化“信息平台+赋能平台”两大功能。

其实对市场而言,陆金所上市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是时间问题。当下随着招股说明书披露,市场终于可以对其“一窥究竟”——作为当年与蚂蚁集团、京东数科并称为三大头部之一的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潜力又有多大?

01 业绩亮眼,轻资本运营 

根据招股说明书,零售信贷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是陆金所的两大主营业务。

从营收和盈利两个主要指标来看 ,陆金所的数据还是比较亮眼的——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405亿元、478亿元和2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亿元、136亿元、133亿元和73亿元。营收利润的增速显示,疫情对陆金所的影响并不大。

而从收入结构来看,基于科技平台的收入成为陆金所控股营收主力,2020年上半年占比87.7%,这部分收入包括零售信贷交易促成服务费和理财交易服务费。

零售信贷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管理贷款余额5194亿元,贷款业务用户数达到1340万。零售信贷业务主要集中在“平安普惠”,是陆金所的主要盈利来源。

根据Oliver Wyman的报告,在国内非传统金融机构零售信贷市场上,陆金所信贷业务规模排名第二。

招股说明书透露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陆金所的“轻资本”运营模式。

进入2020年,很多互金平台开始尝试“轻资本”的运营模式。

在“轻资本”的运营模式下,平台更多的提供技术服务,降低承担信用风险。但其实这一模式对平台的要求很高,如果资产质量和风控手段不过关,像银行这样的第三方资金提供方,显然不愿意风险自担。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数据来看,陆金所“轻资本”模式的转型还是相当成功的。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轻资本”模式下,零售信贷业务方面,陆金所由第三方提供资金的贷款占比2017年为51.8%,而到了2020年中,则达到了99.3%;由陆金所承担信用风险的资金占比,由2017年年底的24.6%,降低到2020年中的2.8%。

显然“轻资本”模式已经成为陆金所绝对主流的运营模式,这意味着平台需要承担的风险已经非常低。

“轻资本”模式的成绩其实可以印证一个平台“金融科技”的成色——是“更金融”还是“更科技”?

从陆金所披露的数据看,“轻资本”模式下的业务占比表明,其“信息平台+赋能平台”的功能属性在加强,科技实力得以印证。而这,也为其啃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这个硬骨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顺势而为,聚焦小微企业信贷需求 

进入2020年下半年,金融科技独角兽开始扎堆上市,随着陆金所的入场,蚂蚁集团、京东数科、陆金所,最受关注的三家金融科技公司将悉数登陆资本市场。

蚂蚁集团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生态,京东数科主要依托京东商城,两者在场景、流量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对于陆金所而言,面对前面两者,如何找到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是突破竞争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市场也在关注,陆金所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答案也许在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一个数据中。

根据招股说明书,陆金所目前有1340万信贷用户,其中,员工少于30人且年收入低于500万的小微企业占到了69%。

小微信贷如此高的占比,意味着在头部科技金融市场的竞争中,陆金所已经建成了“护城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目前在小微企业名录库中,正常登记、持续经营的小微企业户数是3261万户,其中有银行授信的是1040万户,占比为31.89%,有贷款的户数占比为29.4%。

而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统计,按照税务总局正常纳税信用评级的企业统计口径,小微企业目前授信的覆盖率是43%,有贷款的户数是40%。

无论是根据哪个统计口径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小微企业的授信户数以及贷款户数,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融资都收到了极大的冲击,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综合融资成本明显降低”的目标,监管开始引导和督促机构提升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3.73万亿,同比增长28.4%。

但是众所周知,小微企业贷款难,尤其是首贷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归结起来是因为缺信息、缺渠道、征信少、评估难。即便有政策的鼓励和潜在的市场,对机构而言,为小微提供信贷服务,满足其信贷需求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面对小微信贷需求的爆发,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研发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产品,是所有机构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陆金所提出了运用“模式与科技”双轮驱动,来撬动万亿市场规模的小微信贷。这对行业具有示范意义。

具体来说,首先通过构建金融科技信贷服务平台,在获客、风控、增信、资金等信贷业务链条的多个环节,为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工具,融入平安生态, 联接市场主体,发挥线上线下不同主体的比较优势,从而支持金融机构的小微服务增量、扩面。

再就是科技助力,结合应用场景的科技开发,始终贯穿小微信贷的业务发展。用前沿金融科技,实现全线上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

可以看到“模式与科技”双驱动下,陆金所着力做的还是技术输出,小微信贷方面的技术输出,可以很好的帮助金融机构实现“量增、面扩、价降”的目标。而这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在当下的监管环境下 ,至关重要。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了降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5家大型银行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在40%以上。

截至2020年6月末,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方面,工商银行为6399.29亿元、建设银行12589.09亿元、中国银行5254亿元、农业银行8661.42亿元,邮储银行7566.12亿元。

无论是出于政策引导还是监管压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上半年五大行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呈现出了爆发趋势,而对比监管设定的目标,可以肯定的是,下半年仍会保持较高的投放增速。

银行小微信贷的投放,很大一部分要靠引入外部数据和技术来实现,这意味着,陆金所小微信贷技术输出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呈现爆发态势。

陆金所目前小微信贷占比已近七成。在服务小微企业宏观政策全力支持、银行业纷纷加码、线上化运营成趋势的当下,这或许就是这只独角兽最大的潜力所在。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