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舆情 > 资讯 > 宏观经济的波动对于区块链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宏观经济的波动对于区块链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资讯 巴比特 零壹财经 2019-06-12

关键词:区块链行业影响宏观经济

那就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数字货币市场、比区块链行业股权市场更具吸引力、生命力。

对于数字货币市场来说,2019年的5月无疑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时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比特币从5000点开始骤然发力,风驰电掣地突破了一道又一道压力位,甚至一度逼近9000点的大关,让无数业内人士在意外之余高呼“牛市已至”。尽管人们对新一轮周期是否已经开始尚存争议,但在大部分人看来,数字货币市场已经彻底走出了去年年底惨淡的阴霾。

人们的意外是有理由的,严格来说,5月行情的根源出自何处,目前业内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最重要的是,数字货币市场和作为其基本面的区块链行业,出现了极不相称的背离:就在全世界将目光和资金投入到币市上时,链圈内的诸多企业却仍然没有走出资金短缺的困境,由于缺乏足够的支持,部分初创公司仍然是在盈亏线、甚至是生死线上挣扎。根据此前某媒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区块链行业5月份的股权融资额创下年内新低。尽管市场的投资欲望似乎正在上涨,但其主要的入资形式是专注于数字货币IEO炒作的短期热钱、而对区块链企业的“价值投资”并不感兴趣。币圈与链圈呈现出对比鲜明的“冰火两重天”之势。

为什么会这样?

一、宏观经济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影响:发展初期的支撑

正如世界上很多问题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一样,导致区块链行业融资遇冷的原因很多,而且每个因素的权重尚不明确。一直以来,外界的分析主要围绕着行业形象的下降、技术发展不达预期、启蒙教育普及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消失等主观原因进行点评。但很多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个因素:不是人们不想投,有些时候是没能力投,就好像普通人在熊市期间难以为继的“定投策略”一样。而没能力投的最主要原因,则是源于一个币圈人已经有些陌生的词——宏观经济。

对于很多从事区块链这种高新产业的朋友来说,在看到“宏观经济”一词时,多少会有一种距离感,尤其是很多处于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他们的“宏观经济”经常是跟各种传统产业、甚至是傻大黑粗的各种轻重工业联系在一起。毕竟,姑且不论传统行业与科技行业之间的画风差异有多大,这两者之间的产业周期首先就不一样——传统行业(包括钢铁、化工、银行等)经常会呈现以“库兹涅兹曲线”为主的波动性周期,而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在过去十几年间,则整体是以震荡向上的趋势发展。这种迥异的行业周期,让很多人从直观上就觉得:新兴产业跟传统产业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并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

然而,事实恐怕并非如此,虽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周期跟传统行业的发展周期轨迹有所不同,但问题在于,与传统行业进行对比的那些科技公司,往往是在业务已经成型、拥有成熟的营收模式之后,才会被纳入讨论。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之后的一些移动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像付费电子游戏这类,不仅不符合传统周期性行业的发展轨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呈现出逆周期的特点。但是,像目前区块链领域内的这些小企业,他们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找到成熟可靠的商业模式,缺乏独自造血能力,因此,他们赖以生存的资金实际上是来自于投资机构,而投资机构的钱又是哪儿来的?你猜对了,是从出身于传统行业的从业者那里募集来的。

这样一来,像区块链这样的、处于发展初期的高科技产业,它们的命运就此和宏观经济、甚至是傻大黑粗的传统行业联系到了一起。就算对后者再有距离感,其也要依赖后者的资金来维持生存,这就好像很多年轻的朋友虽然经常看不起老一辈人的生活作风,经常宣扬“我们不一样”,但每当生活费不够、或是要买车买房时,还是得厚着脸皮向上一辈人借钱。

二、宏观杠杆率三次波动的启示:生不逢时区块链

具体来看宏观经济发展与区块链等科技行业之间的联系。由于最近2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口结构所引发的“内生性消费”、以及由其而带动的投资(如房地产等),因此,代表着货币政策的宏观杠杆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由下图可以看出,在21世纪以来,宏观经济杠杆、连同科创领域经历了三次“升降”周期:

第1次:2001~2008年。

其中2001~2004年加杠杆;2004~2008年去杠杆。

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国内总储蓄率不断上升,企业债务融资的难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债务的累积和杠杆率的上升。进而带动包括电商在内的互联网项目大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债务温和上升,宏观杠杆率在2004~2008年间有所下降,由于这一阶段的去杠杆乃是被动为之,并未导致经济降温,因此对科创领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2次,2009~2012年。

其中2009~2010年加杠杆;2011~2012年去杠杆。

随着4万亿计划的开启,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在2009年开始迅速攀升,在暗潮涌动的热钱支撑下,2010年的科创领域催生了可能是史上最激烈的补贴竞争——亦即发生于团购领域的千团大战,然而,随着监管部门在2011年意识到4万亿刺激计划可能的后遗症(譬如地方政府债务),开始严格控制银行向融资平台提供信贷,宏观杠杆率开始有所回落,尽管幅度并不大,但对绷紧了弦的各大团购公司来说,此时的现金流是一刻也不能断的,遂纷纷因补贴燃烧殆尽而宣告谢幕,最后仅留下美团一家公司。

第3次,2012~至今

其中2012~2017年加杠杆;而2017年至今为去杠杆。

监管部门在2011年的严厉举措并没有延续多久,自2012年起,随着地方债务飙升,宏观杠杆率也开始持续上扬。在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创投市场迎来了最为黄金的时刻: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大大刺激了市场的信心,而弹药充足的资本市场,也使得海量的资金涌入到科创领域,纵观前几年爆火的一系列概念——无论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是O2O、共享经济等商业模式创新,均是涌现于这一时期,而且烧钱速度一个比一个猛。然而,随着金融去杠杆行动开始,货币扩张趋势不再,外加前沿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发展程度低于外界预期,上述概念再一次如同2011年的团购一样,逐渐陷入沉寂当中。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便不难看出,为什么区块链创业公司目前面临的融资局势并不容乐观,这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对这项技术预期过高等主观因素,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正好赶上了金融去杠杆的时期,收紧的货币政策,使得外界没有充裕的资金来投入到这一看似虚无缥缈的新概念里试验,这就是区块链创新项目发展的受限来自于宏观经济的原因。

三、数字货币市场的稳定性可能要比区块链行业更高

从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的命运分野、以及宏观经济发展对这一新兴技术的影响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颇具颠覆性的结论:那就是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数字货币市场、比区块链行业股权市场更具吸引力、生命力。因为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是社会对于“一夜暴富”、“穿越阶层”这种位于马斯洛理论最底层的刚性需求,而后者则公开宣称的目标、是“社会去中心化”、“改造生产关系”、“社区替代企业”这种位于马斯洛理论高阶层面上的“(准)自我实现需求”。很显然,对于外界而言,前者的目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轮廓模糊不清、看似遥不可及的后者更具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数字货币行业会比区块链行业更具持续性的吸引到资金。虽然主流舆论出于体面的考虑,有时会对外宣称“比特币已死,区块链永恒”,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恰好相反,在更稳定资金流的加持之下,数字货币市场的行业波动幅度,可能要比区块链领域更小。上半年币市与链圈冰火两重天的融资甚至生存情况,就是这一情况的最好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很多迷茫中的区块链企业来说,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1、一定要想尽办法,生存到下一轮宏观杠杆率上升之时。尽量避免在区块链概念低潮之时出售企业,因为此举与低点出货价值股票无异。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已成型的产品基础之上,通过代币在稳定程度稍高的数字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现在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应用,其实都是可以称之为是“去中心化”的。

2、持续打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寻找潜在的合理商业模式。在经历了上一轮“区块链革命”的洗礼之后,现在社会对于“区块链”普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识,仅仅依靠概念的炒作,已经无法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合格的产品或是商业模型才是未来征服资本市场的关键所在,毕竟,能够活到周期到来时是一回事,而能不能从飙升的杠杆率中获益,则又是另一回事。


耗时 11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