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舆情 > 资讯 > 新网银行李秀生:新市民金融服务存在两大难题,金融科技助力突破瓶颈

新网银行李秀生:新市民金融服务存在两大难题,金融科技助力突破瓶颈

资讯 零壹财经 零壹财经 2023-01-20

关键词:新市民金融科技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

与2021年同期相比,新网银行在新市民聚集的6大行业的放款金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2023年1月17日,由天府新区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成都金融业联合会、零壹智库主办,中国零售金融智库、《陆家嘴》杂志承办的“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在线上召开。本次峰会由新网银行作为支持单位,并得到了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数字金融实验室、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的学术支持。
 
峰会上,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李秀生围绕“数字银行‘无接触’ 金融服务新市民”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新一代数字原生银行,新网银行成立于2016年,是全国第三家以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模式运营的银行。


李秀生表示,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存在着比较鲜明的特征和一些技术难点,需求特征方面,呈现“小额、高频、短融”。难点方面,存在着“风险识别难”和“作业成本高”两大普惠金融的难题。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条件。
 
李秀生说,近几年的疫情反复波动对全国多省市地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受影响颇大的行业多为接触性行业,包括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而这些行业正是新市民从事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新网银行通过信贷大数据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新市民用户的用信需求整体扩大,借贷的笔均金额有所下降,呈现出小额、高频的特征,新市民群体生产生活面临一定的困难。新网银行将新市民群体的金融纾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全线上的“无接触”金融服务,积极帮助“有接触”“有困难”的新市民纾困解难。
 
李秀生介绍称,与2021年同期相比,新网银行在新市民聚集的6大行业的放款金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放款金额同期增长99.04%,“建筑业”增长49.96%。
 
以下为演讲原文:
 
数字银行“无接触” 金融服务新市民
 
新网银行李秀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好!我是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李秀生。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数字银行“无接触”金融服务新市民》,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新网银行基本情况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新网银行。新网银行成立于2016年12月28日,是全国第三家以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模式运营的银行,主要股东包括新希望集团公司、小米科技公司、红旗连锁等优秀企业。新网银行的发展战略是“数字普惠,万能连接”,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为己任。新网银行汇聚了大批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包括产品设计师、数据架构师、人工智能专家、应用架构师、技术架构师、数字风控专家等,科技人员占比高达70%。
 
作为新一代数字原生银行,新网银行是在国家推进金融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成立的。依靠着灵活的产品创新机制和不断迭代的技术创新,我们坚持做好主流银行补位者的角色,持续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为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走出了一条差异化、数字化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二、新网银行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部署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同时提到,要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服务支持。
 
近几年的疫情反复波动对全国多省市地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受影响颇大的行业多为接触性行业,包括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而这些行业正是新市民从事集中度较高的行业。我们通过信贷大数据调查发现,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城市,新市民用户的用信需求整体扩大,借贷的笔均金额有所下降,呈现出小额、高频的特征,新市民群体生产生活面临一定的困难。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在2022年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小生意”事关“大民生”,高达3亿人的新市民群体,是新网银行非常看重的金融客户群体,他们既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又因收入不稳定、工作流动性大等因素,他们也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亟需数字金融服务的帮扶。
 
由此,在人行成都分行及成都营管部、四川银保监局的指导和统一部署下,新网银行将新市民群体的金融纾困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好人贷”“好商贷”“好企e贷”等全线上的“无接触”金融服务,积极帮助“有接触”“有困难”的新市民纾困解难。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初,新网银行对新市民的放款客户数超过300万人,同比上升43%;放款金额近900亿元,放款笔数3882.02万笔,同比上升107%;笔均提款金额2309元,同比下降28%,这些数据表明新市民将这些钱用于日常消费,金融纾困落到了实处。
 
与2021年同期相比,新网银行在新市民聚集的6大行业的放款金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放款金额同期增长99.04%,“建筑业”增长49.96%。
 
同时,新网银行也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出台了贷款救济的政策,及时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新市民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小微客群,新网银行自2020年疫情初始就持续安排专项信贷资金,加大小微群体信贷支持,为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做好“一揽子”金融服务支持。2020年4月中旬开始,我们在四川推出“新网向蓉”20亿元专项“战疫”行动,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提供复工复产专项信贷支持。
 
新网银行这些支持新市民和小微企业的举措也受到学界关注。在2022年上半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时报和新华财经成立联合课题组,选取新网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量化评估数字信贷服务对涉疫地区新市民的纾困服务成效,发布了《2022年涉疫地区新市民纾困金融服务(指数)报告》。《报告》指出,在涉疫地区社会面加强管理的背景下,“非接触”金融服务具有着特殊优势。银行业主动调整业务模式,采用全线上、全实时、无接触的金融服务,打破了时空限制,为疫情防控下的新市民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资金保障,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大局。
 
《报告》提出了“涉疫地区新市民纾困金融服务指数”的概念,将涉疫地区新市民群体的关键需求与金融服务结合,形成有效的动态评估。其中,“金融服务支撑力度指数”被用来分析金融机构在涉疫地区服务量与2021年同期对比的变化;“新市民纾困倾斜力度指数”可以用来表明金融服务投入到新市民的生活纾困领域的程度。以新网银行数据为例,报告期内,投放涉疫地区新市民的金额占投放该地区金额的68%。在涉疫地区中,新市民人口占比为30%,其贷款金额占该地区贷款金额的68%,表明金融服务向涉疫地区新市民倾斜非常明显。
 
三、新网银行数字科技运用情况
 
在2022年7月的银保监会通气会上,据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22家银保监局会同省(区市)相关部门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共有2.88万个金融产品覆盖新市民。
 
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存在着比较鲜明的特征和一些技术难点,需求特征方面,呈现“小额、高频、短融”。难点方面,存在着“风险识别难”和“作业成本高”两大普惠金融的难题。那么如何来解决存在的两大难点?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条件。新网银行自成立之初起,就建立了技术立行的发展战略。经过这几年发展,新网银行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数字技术,构建智能风控、智能反欺诈、智能营销和智能客服等一系列的金融科技系统,形成了全在线、全实时、全客群的智能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耗时 11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