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舆情 > 上缴1万亿利润:央行如何赚钱?有“类降准”功效吗?

上缴1万亿利润:央行如何赚钱?有“类降准”功效吗?

来源:夏心愉 2022-03-10

关键词:MLF央行宏观经济调控结存利润

本次“类降准”的过程漫长,并非一次性释放。

作者:夏心愉   来源:愉见财经

虽然央妈是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她本质上是一个国务院组成部门,与发改委、财政部并列为宏观经济调控“三巨头”,巴特,她有资产有负债,就会被动地产生利润。

日前,央妈公告称今年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

来看下央妈的资产负债表。


央妈未上缴时的利润可能记账在上表的哪个科目里呢?据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张瑜分析,有可能是在负债表里的“其他负债”科目。

01 央妈是怎么赚钱的?

央妈是怎么赚钱的?

还是回到上头这个资负表来看,总的来说可能来自两块:

第一,是靠外国资产赚的钱,比如外汇储备收益,这块也是1万亿利润的最最大头的来源。(同时考虑其中汇率变动带来的损益等。)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说,此次上缴的结存利润主要为央行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

第二,虽然是小头,但也提一嘴,亦即央妈对国内银行们等金融机构,也是有利差的,计算方式上有点类似于银行对企业们。

不同点是,银行们那是商业机构,是经营风险与收益的;央妈不是,她是通过调节流动性从而调节宏观经济的,现在咱妈天天在想怎么把便宜的钱通过银行的手输送到实体经济的血管里。

比如央妈在资产端,有借MLF、SLF、再贴现之类的出去,也就是“再贷款”,这块是收利息的;也买国债、金融证券等,这块是有投资收益的。

央妈在负债端,也吸收了不少金融机构的钱,比如银行的准备金、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之类,这些钱央妈也不是白拿的,也是要付些许利息的。比如银行存进来的准备金利率大约在1.5%左右,从央妈这里买“麻辣粉”MLF大约是3%。

02 有“类降准”功效吗?

央行上缴利润有“类降准”功效吗?有人还做了换算,以当前校准存款204万亿大数来计的话,说这1万亿也相当于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了?

于是股吧里就有网友顺便演绎为:天台的朋友可以下来了,央妈降准了,3200点是大底了。(个人赞成这句话的最后小半句判断,巴特,原因不对哈,风马牛并不相及。)

“愉见财经”觉得是这样的,你要说归途或落脚点嘛,无论是降准或是上缴利润,最后希望这些钱流向的地方,都是实体,都是百姓,都是稳增长。在这一点上,大约是万涓归流的。

但除此以外,上缴利润完全不同于降准——方式、渠道、节奏,都是不一样的。

先说方式。降准是把央妈手上提溜的银行们的存款准备金,还给他们一些,这样他们就可以去多放贷款了,那是具有多倍扩张基础货币功能的。但上缴利润,意思是把这1万亿上缴给中央财政。

连平院长有个对比举得就很说明问题。央行上缴1万亿利润,本质上,和某央企上缴1万亿利润,是一码事儿。那央企上缴的时候大家咋没说有降准效果,央行上缴利润,大家就要激动呢?

再说渠道。央行上缴利润,接下去这钱其实是分两步来走。

根据张瑜研究员对财务科目的研究,第一步,利润上缴形成财政存款,也就是这1万亿从央行子级会计科目里搬了个家,有可能是从负债表里的“其他负债”,搬去了“政府存款”的科目。

这一步,虽暂不创造流动性,但划个重点,钱在央行“其他负债”里,这钱本身是不具有功能性的,一旦科目搬家后属于财政了,就意味着这钱接下来将具有功能性了,“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了,不管是企业端抑或居民端,反正是注入实体里,去稳增长了。

于是第二步,这笔钱将再从“政府存款”科目搬出,搬去“储备货币”科目,亦即财政发力形成资金流出,创造流动性。

张瑜研究员分析称,央行上缴利润形成政府存款的过程并不起到释放流动性的作用,只有当财政资金使用后流向企业居民端,实体经济才能有“类降准”感受,而这“类降准”也取决于财政的花钱速率。

最后说节奏。张瑜研究员还注意到,本次“类降准”的过程漫长,并非一次性释放。根据央行的声明,本次上缴利润并非一次缴清,而是按月均衡上缴。这也就意味着大约每月仅上缴1000亿左右的利润,短期“类降准”感受并不强烈。
 

耗时 12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