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舆情 >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1)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1)

绿色经济 零壹智库 · 零壹智库 2022-01-25

关键词:精品报告绿色金融双碳目标2021绿色金融发展报告

报告从绿色金融的发展背景和内涵、国外经济总体情况、中国绿色金融整体情况及具体情况、展望五个方面,剖析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趋势与特性。

相关文档: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1-零壹智库.pdf 点击此处登录后可以在线阅读或下载报告
 
2022年1月13日,以“数字发展:构建新格局、构筑新优势”为主题的2022零壹智库数字经济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峰会由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主办,《陆家嘴》杂志、《价值线》杂志联合主办,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
 
会上,零壹财经发布了《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1》。该报告由零壹财经·零壹智库、《陆家嘴》杂志和《价值线》联合发布,由众安保险提供案例支持。
 
 
引言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之题中应有之义。2020年“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加速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为此,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持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作为绿色金融的主要服务形式,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业务纷纷开展。
 
我们不禁想知道,哪种类型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实践表现突出?哪个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最耀眼?本报告尝试从机构、省份、区域三个维度,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方面,剖析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趋势与特性,试图探讨前述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摘要
 
√  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的绿色金融体系较为成熟。美国注重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日本通过开发多种融资产品、发放中长期低息贷款等方式助力绿色金融的发展;欧盟各层级共同努力,在全球绿色金融方面占据了一定先机。
 
√  绿色信贷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力军。2020年,中国绿色信贷余额实现线性增长。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引领绿色信贷发展,城商行、农商行绿色信贷增速度最快;北京绿色信贷余额最大,河南增速最快;东部地区绿色信贷余额增速稳居第一,中西部占比增大。
 
√  绿色债券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第二大载体。2020年,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11000亿元,累计发行数量达1097只。其中政府绿色债券规模持续扩张,非政府发行主体日趋多样化;广东绿色债券规模最大,全国发行省市较为集中;东部地区引领绿色债券发展,西部地区持续推进。
 
√  绿色保险规模持续增长。其中,2018-2020年中保额同比增长24.9%,赔付金额年均增长28.77%;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涵盖了绿色保险产品、绿色保险服务及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初步建立,在绿色金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01 绿色金融的背景和内涵
 
绿色金融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通过梳理绿色金融发展背景,明确其准确内涵。
 
一、绿色金融的背景:“双碳”目标
 
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全球各国为此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便是其中措施之一。
 
(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威胁,2005年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15年12月,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了统一安排:与工业化前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不超过2℃,力争控制在1.5℃以内。
 

图1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主要措施
 
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据众安保险2021年发布的《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低碳时代的保险行动路径》显示,目前已有欧盟、日本和韩国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二)中国提出“双碳”目标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至少可以追溯到2009年。该年12月,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后的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重申了中国的“双碳”目标,并强调要坚决落实。2021年3月,“双碳”目标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
 

图2 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
 
二、绿色金融的内涵:国际与国内
 
社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同理,绿色发展也就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关于什么是绿色金融,可谓众说纷纭。
 
(一)绿色金融的国际界定
 
在不同时期,绿色金融的内涵有所不同。早期对绿色金融的理解几乎与环境金融等价,凡是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金融活动均被视为绿色金融。20世纪末,国际社会加大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此时绿色金融与气候金融、碳金融相互替代,绿色金融被理解为减少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的金融活动。21世纪初期,随着“赤道原则”的发布和在全球的普及,联合国环境署下辖的金融行动机构将绿色金融与绿色投资两者进行了区分,认为绿色金融不仅仅是指向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的投资,也包含其他融资项目,如融资项目准备、项目的土地收购等。
 
2016年9月,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发布《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将“绿色金融”定义为:能够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这里的环境效益包括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资源使用效率,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协同效应。报告同时指出,允许不同国家和市场对绿色金融进行不同的技术性解释。
 

图3 《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对绿色金融的定义
 
(二)绿色金融的中国定义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界定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报告同时指出,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从绿色金融体系的界定中,可以简单将绿色金融的服务形式理解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其他绿色金融服务等(见表1)。
 
表1 绿色金融服务主要形式及机构响应
资料来源:《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零壹智库
 
02 主要经济体绿色金融的总体情况
 
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体的绿色金融体系较为成熟。在政策方面,各国政府不断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法案与政策;在产品方面,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领域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品体系。
 
一、美国:创新引领者
 
美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始终秉持市场导向原则,强调资本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美国关注污染治理,注重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其绿色金融服务形式涵盖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个方面。
 
在绿色信贷方面,创新出了各类绿色项目贷款产品、绿色消费金融产品等,并推出了各种针对绿色项目优化信贷与降低成本的方法。例如,美国银行创新出了支持节油技术发展的无抵押优惠贷款,纽约、夏威夷、康涅狄格等州成立了绿色银行,以创新的商业模式吸引大量民间资金投资绿色行业。
 
在绿色债券方面,根据环保项目的特点,创新出了提前偿还债券、预期票据、拨款支付债券、资产担保证券、收益债券、特殊税收债券等债券。2013年,美国银行发行了5亿美元旨在支持银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业务的绿色债券;截至2020年,苹果公司共发行了47亿美元的绿色债券,成为当年美国最大的绿色债券公司发行人。
 
在绿色保险方面,美国在1988年成立了专业的环境保护保险公司,之后在强制保险方式、个性化保险设计、政府担保上不断创新。除了各类环境责任保险、气候保险等外,还推出了专门针对绿色金融的保险,例如绿色贷款保险等。
 
在绿色基金方面,设立了清洁水循环基金、饮用水循环基金、地下储油罐防泄露基金、超级基金等绿色基金。
 

图4 美国绿色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二、日本:主要参与者
 
日本主要采取两种机制推动本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第一,依靠金融机构和民间组织力量联合开发多种融资产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项目融资和利率优惠;第二,通过发放中长期低息贷款、申请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方式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图5 日本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措施
 
在绿色信贷方面,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开始对节能技术研发与绿色产业进行补助与支持,1997年制定了《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提出对绿色环保产业贷款提供利息优惠,这可视为日本绿色金融探索的起源。1999年日本推出Nikko生态基金,绿色金融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BJ)推出环境评级贷款业务,对借款人实行环保评级,并据此设定阶梯利率,这一业务在日本国内绿色信贷业务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在绿色债券方面,日本绿色债券业务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2018年以来,日本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额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自2018年的42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07亿美元,增长了154.76%。
 
三、欧盟:主要先行者
 
欧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先行者,在发展绿色金融的形式较为丰富,并已在全球绿色金融方面占据了一定先机。
 
欧盟委员会层面,2020年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在“欧洲绿色协议”框架下设立1万亿欧元的气候融资项目;同年5月,欧盟委员会提出设立7500亿欧元“复苏基金”重振欧洲经济,其中约30%被安排用于气候变化相关领域。
 
欧盟机构方面,欧洲央行提出转变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量化宽松”政策倾向性,持有更多“绿色企业”债务。作为全球最大官方开发银行之一的欧洲投资银行决定“清理”化石能源投资并增强绿色投资比重,向“气候银行”转型。
 
成员国机构维度,西班牙对外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荷兰国际集团、法国兴业银行和英国渣打银行2018年联合承诺推进自身资产组合优化,使之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适配;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也宣布削减煤炭投资并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
 

图6 欧盟绿色金融发展的形式
 
03 中国绿色金融的总体情况
 
本章主要对中国绿色金融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中国绿色金融政策至少可追溯到2012年。2012-2016年,绿色金融政策的重点是细化和完善相关规划与部署,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指明路径。2017年至今,则着重完善绿色金融各项重点工作的配套措施(见表2)。
 
表2 2012年以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零壹智库
 
随着绿色金融政策持续实施,中国绿色金融得到长足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绿色信贷是主力军
 
中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绿色信贷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主力军。2017-2020年,中国绿色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以工行为代表的72家银行机构[ 综合考虑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报告从100家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与年报中手工采集绿色信贷数据,其中有72家银行披露了该数据,包括6家国有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45家城商行,9家农商行。],累计绿色信贷余额由2017年的54112.78亿元上升到2020年90451.97亿元,增幅67.15%,年均增速18.68%,其中2020年累计绿色信贷余额增速高达23.73%,绿色信贷实现线性增长[ 出于可比性考虑,除本章外,后文中关于机构间、省市间、地区间的比较均以均值为基础进行。]。
 

图7 2017-2020年绿色信贷规模
 
二、绿色债券是第二大载体
 
绿色债券自2016年1月首次推出以来,其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发行额5508亿元,累计发行额11589亿元,规模仅次于绿色信贷,成为中国绿色金融第二大载体。随着绿色债券的不断发展,绿色债券种类逐渐丰富,发行人所属行业愈加广泛。从种类看,中国的绿色债券涵盖了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具体券种。从所属行业看,发行人主要集中在工业、公用事业部门和地方政府。从所在省市看,发行人主要以东部地区为主,全国各省市持续推进绿色债券。
 

图8 2018年以来绿色债券规模持续扩张
 
三、绿色保险在绿色金融中作用凸显
 
近年来,中国绿色保险产品不断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在绿色金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绿色保险产品体系涵盖了绿色保险产品、绿色保险服务及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三大类(图9)。其中,绿色保险产品以污染环境风险保障类、绿色资源风险保障类、绿色产业风险保障类、绿色金融风险保障类、巨灾/天气风险保障类以及鼓励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类等10类产品为主。绿色保险服务以企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服务以及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联动等2类产品为主。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以绿色投资及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产业项目)等2类产品为主。
 

图9 绿色保险产品体系
 
四、金融机构的绿色行动成效显著
 
绿色租赁成为金融租赁公司特色业务。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70家金融租赁公司中至少有30家将绿色租赁列为主要业务领域,占金融租赁公司总数的42.9%。绿色租赁业务范围广。绿色租赁集中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城市交通、绿色建筑、生态旅游、智能制造等领域,其中在清洁能源(如风电光伏)、节能环保(如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等细分板块规模较大。租赁公司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租赁公司(含融资租赁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共发行了35笔绿色债券,发行总金额182.67亿元,较2018年的73.19亿元增长149.58%,发行规模快速增长。
 
金融机构“低碳行动”步伐加快。一方面,金融机构在提供线下服务的同时,还不断推进数字化金融服务,通过APP、官网、微信等线上渠道,推进线上交易的发展,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此外,金融机构还通过电子账单渠道、推进智能建设、减少纸质文件使用等方式降低碳排放。例如,2020年,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量占比为99%,而众安保险电子保单覆盖率达99.8%。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认真践行环保责任,积极探索量化与披露绿色金融业务所带来的环境效益,落实中央提出的碳排放和碳中和目标,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农业银行在2020年实现办公场所二氧化碳减排8713万吨。
 
04  中国绿色金融的具体情况
 
一、绿色信贷
 
2017-2020年,中国绿色信贷持续发展,各地区不同类型机构加快绿色信贷步伐。
 
(一)国有大型银行引领绿色信贷发展
 
1.国有大型银行绿色信贷的规模和占比均处于领先地位
 
2017-2020年,中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下称“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下称“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下称“城商行、农商行”)绿色信贷余额逐年增加,且每年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国有大型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与占比领先其他类型银行。
 
从规模看,国有大型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在2017-2020年迅速增长,6家国有大型银行平均绿色信贷余额从2017年末的640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402亿元,3年间增长了1.62倍。2020年,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农商行仅为1865亿元与176亿元,3年间增长1.58倍与1.20倍。
 
从占全国比例看,2017-2020年国有大型银行的比例分别为82.87%、82.73%、83.38%与83.6%,同期股份制银行的比例为15.24%、15.94%、15.25%、14.99%,城商行、农商行的比例为1.89%、1.33%、1.37%、1.42%。国有大型银行引领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发展。
 

图10 2017-2020年不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规模

图11 2017-2020年不同金融机构占全国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比重
 
2.城商行、农商行增速最快
 
城商行、农商行绿色信贷规模小于国有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但其增长速度最快。2018-2020年城商行、农商行绿色信贷年均增长率为21.88%,高于国有大型银行的18.61%,同时高于股份制银行的14.39%。城商行、农商行绿色信贷增速最快。
 

图12 2018-2020年不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增速
 
3.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平稳发展
 
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平稳发展。12家股份制银行的平均绿色信贷余额从2018年的142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65亿元,增幅30.88%。其中2020年绿色信贷增速达22%。从绿色信贷占贷款总额比重看,该比重由2018年的24%下降到2020年的15%。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规模持续上涨,但其占贷款总额比重不断下降。
 

图13 2018-2020年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情况
 
(二)兴业占比全国第一
 
各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绿色信贷,规模、增速与占比成绩亮眼。
 
从规模看,2020年,工商银行以13508.38亿元的成绩位列全国首位。近年来,工商银行全面推进绿色信贷建设。一方面,强化绿色金融落地执行配套措施。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和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问责机制,实施贷款“环保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鼓励无害环境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优先支持客户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绿色信贷项目,加大对碳排放、节能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此外,还依托科技领先优势,推广无纸化、低消耗、高效率的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占比98.70%(见表3)。
 
表3 2020年金融机构绿色信贷规模前20排名
 
从增速看,2020年,上海农商银行以369.52%的高速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上海农商银行确定了“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发展底色的银行”的发展目标,制定了《上海农商银行2021-2025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成立了专业化绿色经营团队,通过深入调研行业细分领域,研发创新业务模式,制定专业开发政策,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产品服务”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截止2020年末,上海农商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65.78亿元,较2019年增长369.52个百分点(见表4)。
 
表4 2020年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增速前20排名
 
从占总贷款余额比重看,2020年,兴业银行以29.15%占比位列首位。兴业银行在2006年率先开创绿色金融业务,2008年自愿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目前,该行形成了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等多个业务种类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债发行余额最大的商业金融机构。兴业银行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行为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兴业银行创新推出“环抱贷”“节水贷”“绿创贷”等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2020年绿色信贷规模位列全国金融机构前四,绿色信贷占比居全国第一(见表5)。
 
表5 2020年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占比前20排名
 
总体而言,中国绿色信贷仍在持续上行,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农商行在规模、增速、占比上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引领绿色信贷发展,城商行、农商行增速最快,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平稳发展。
 
(三)北京绿色信贷余额最大
 
1.北京绿色信贷余额最大,福建紧随其后
 
从各省市绿色信贷占全国比重来看,2020年,北京以46.48%的占比位列全国第一,福建以21.38%的占比位列第二(见表6)。上海、广东以及江苏分别以11.85%、3.25%、1.87%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地区总比重仅为15.18%。
 
表6 2020年全国绿色信贷规模前20排名


图14 2020年全国前五位省市绿色信贷规模对比
 
2020年,北京市绿色信贷余额占全国比重为46.48%,居全国首位,是第二位的2.17倍。早在2015年,北京成立了“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成为中国绿色金融诞生地。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北京不仅提供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债券和绿色投资等绿色金融产品,还在绿色金融理论、政策和生态体系建立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国务院批复《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支持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2.河南绿色信贷增速位居第一,河北增速第二
 
从增速来看,2020年,河南及河北绿色信贷增速位列全国前二。位于前五位分别为河南、河北、新疆、广西以及江西,增速分别为80.34%、64.19%、60.83%、59.28%与55.01%(见表7)。
 
表7 2020年全国绿色信贷增速排名
 
近年来,河南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资本更多布局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020年,河南省绿色信贷增速高达80.34%,位列全国第一。其中,中原银行增速高达90.94%,郑州银行增速为49.94%。2021年7月,河南银保监局印发《河南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为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和服务保障,助力郑州市争创国家绿色金融试点。同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作出重大部署。
 
(四)东部地区绿色信贷贡献遥遥领先
 
1.东部地区绿色信贷余额增速稳居第一
 
从规模看,2017-2020年,东部地区绿色信贷占全国比例在86%以上,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020年东部地区比重为87.44%,同期中部地区为6.12%,西部地区为6.44%。东部地区绿色信贷贡献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从增速看,2020年东部地区绿色信贷增速为22.30%,高于中部地区的12.23%及西部地区的9.35%。
 

图15 2017-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占全国绿色信贷比重
 
图16 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增速
 
2.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占全国比重上升
 
在东部地区绿色信贷规模领先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也在加速追赶。从绿色信贷占全国比重看,2017-2020年,中部地区绿色信贷占全国比重从4.95%上升到6.44%,提高了1.49个百分点。同期西部地区该比例也由2017年的4.05%上升到6.12%,上升2.07个百分点。从占贷款总额比重看,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占该地区贷款总额比重分别为5.62%、6.36%与7.77%,西部地区第一,中部地区随后,东部地区第三。
 

图17 2017-2020年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占全国比重
 

图18 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占贷款总额比重
 
整体上,东部地区凭借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基础,绿色信贷发展领先,规模增速稳居第一。中西部地区加速追赶东部地区,两地区占全国比重呈现上涨趋势。此外,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占贷款总额比重第一,中部地区随后,东部地区第三。
 
二、绿色债券
 
2018年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与发行数量持续扩张。2020年,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11000亿元,累计发行数量达1097只,新增发行规模与新增发行数量同比增长。
 
(一)非政府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日趋多样化
 
1.政府绿色债券规模持续扩张
 
从规模看,2018-2020年政府绿色债券新增发行额和发行数量逐年增加,且每年增速均为正。2018年政府绿色债券发行额仅为112亿元,2020年增长至3176亿元,3年间增长了27.36倍。政府发行绿色债券数量也由2018年的13只增长至196只,增长了14.08倍。政府绿色债券规模实现指数型增长。
 

图19 政府绿色债券规模
 
从占比看,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新增发行额5508.07亿元,其中政府绿色债券3286.46亿元,占比59.67%,超过非政府绿色债券的2221.61亿元。
 

图20 2020年新增发行绿色债券占比
 
2.非政府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日趋多样化
 
2018年非政府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有100家,共发行197只债券;2020年,非政府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增加至162家,共发行278只债券。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0年,已发行还未到期的非政府绿色债券共有815只,债券发行人所属行业广泛,包括工业、公共事业、金融业、材料、房地产等10部门,其中工业、公用事业部门和金融业的发行债券数量分别为400只、361只和335只。

图21 绿色债券发行人所属行业

图22 2018-2020年各行业累计发行绿色债券数量
 
3.华夏银行绿色债券发行额最大
 
从发行人看,2020年,17个省市发行了政府绿色债券。广东省以658.3745亿元的发行额位列第一,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保专项债券金额达316.49亿元。非政府机构也在积极推进非政府绿色债券的发行。2020年,华夏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新增发行绿色债券金额分别为100亿元和85亿元。华夏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是两家银行推进绿色金融战略的一大举措,有助于两家银行绿色金融特色业务的深化发展。
 
2020年政府债券、非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前20排名的具体情况如表8、表9所示。
 
表8 2020年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排名
 
表9 2020年非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前20排名
 
(二)绿色债券所在省市较为集中
 
2018年以来,全国31省市区(不含港澳台)大力推进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所在省市较为集中。
 
1.广东绿色债券规模最大
 
从发行数量看,2018-2020年,广东省累计发行数量170只,占全国比重为15.5%。从发行额看,2020年,广东省累计发行额1799.40亿元,占全国总发行额的15.5%。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额看,广东省绿色债券成绩均位列全国首位。
 

图23 2018-2020年各省市绿色债券累计发行数量
 

图24 2018-2020年各省市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额
 
2.绿色债券所在省市较为集中
 
从发行数量上看,2018-2020年,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天津分别以170只、102只、93只、80只、74只绿色债券位列发行数量前五,五省市占全国累计发行数量比重达47.35%。发行额看,2018-2020年,广东、北京、福建、山东、天津分别以1799.40亿元、1650.45亿元、1052.17亿元、1050.4亿元、895.54亿元位列发行额前五,五省市占全国累计发行额比重达55.69%。
 

图25 2018-2020年前五省市绿色债券累计发行数量占全国比重
 

图26 2018-2020年前五省市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额占全国比重
 
(三)中西部地区绿色债券持续推进
 
1.东部地区绿色债券发展遥遥领先,规模数量稳居第一
 
从发行数量看,2018-2020年东部地区累计发行数量分别为149只、249只、275只;同期,中部地区累计发行数量分别为27只、121只、105只;西部地区累计发行数量分别为33只、43只、94只,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
 

图27 2018-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数量的地区分布
 
从新增发行额,2018-2020年东部地区新增发行额分别为1596.12亿元、2810.09亿元、3546.81亿元;同期中部地区新增发行额分别为313.11亿元、347.19亿元、1112.39亿元;西部地区新增发行额分别417.43亿元、587.05亿元、848.88亿元,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
 

图28 中国绿色债券新增发行额的地区分布
 
从累计发行额看,2018-2020年东部地区累计发行额分别为1596.12亿元、4406.21亿元、7953.02亿元;同期中部地区为313.11亿元、660.30亿元、1772.70亿元;西部地区为417.43亿元、1004.48亿元、1853.36亿元。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
 

图29 中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额的地区分布
 
2.中西部地区加速追赶,加快推进绿色债券发展
 
中西部地区绿色债券规模小于东部地区,但其增长速度快。
 
从发行数量看,2018-2020年中部地区年均增长率为97.20%,西部地区为68.77%,同期东部地区仅为35.85%。中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均高于东部地区。从发行规模看,2018-2020年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年均增长率为88.49%;其次为东部地区,年均增长率为49.07%;同期西部地区年均增长率为42.60%。
 

图30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长率的地区分布
 
三、绿色保险
 
中国绿色保险起步较晚,但产品体系已初步建立
 
(一)绿色保险规模持续增长
 
2018年以来,中国绿色保险当年保额与累计保额规模持续增长,绿色保险的风险保障功效持续增强。
 
从保额看,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绿色保险保额为120284.96亿元,之后逐年上升,2020年保额达183263.62亿元,同比增长24.9%。2018-2020年,累计提供保额450315.57亿元,绿色保险保额不断增加。
 

图31 2018-2020年绿色保险保额
 
从赔付额看,支付赔偿金也呈现同步增长趋势。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绿色保险赔付额213.57亿元,较2018年增加84.78亿元,年均增长28.77%。2018-2020年,累计支付绿色保险赔付额达533.77亿元。
 

图32 2018-2020年绿色保险赔付额
 
(二)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初步建立
 
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保险做了三个方面的规定:一是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三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认为,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含绿色保险产品、绿色保险服务及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其中绿色金融产品具体指污染环境风险保障类、绿色资源风险保障类、绿色产业风险保障类、绿色建筑风险保障类、农业产品风险保障类、绿色能源风险保障类、绿色金融信用风险保障类、巨灾或天气风险保障类、鼓励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类、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类。绿色保险服务包括企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服务以及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联动等。保险资金的绿色应用包括绿色投资及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产业项目)。
 
中国绿色保险创新步伐加快。众安保险认为,中国的绿色保险产品已创新出了发展环责险、绿色项目贷款担保保险、指数保险、碳保险等产品类型。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以污染环境风险保障类为主,绿色建筑风险保障类、绿色建筑风险保障类、巨灾/天气风险保障类等相结合的绿色保险体系,在绿色金融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表10 绿色保险产品体系
 
1.污染环境风险保障类
 
污染环境风险保障类保险主要包括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以及远洋保赔险、沿海内河保赔险、燃油污染责任险、内河危化品污染责任保险等污染风险保障类产品。据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2020年,环境污染保险的保额不断提高,2020年达5.39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1.2万亿,年均增速14.38%。
 
2.绿色建筑风险保障类
 
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保险公司推出了绿色建筑风险保障类保险,主要包括绿色建筑性能保险、建筑节能保险。一方面,保险公司推出绿色建筑性能保险,保障绿色建筑的预定星级目标与实际评定星级之间的偏差风险,绿色建筑性能保险已在北京、青岛、湖州落地试点。另一方面,为促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保险业推出建筑节能保险,对改造工程的全过程实施监督。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绿色建筑保险总保险金额为1017亿元,较2018年增加218亿元,年均增速13.64%。
 
3.绿色能源风险保障类
 
在绿色能源相关的保险方面,保险公司针对新能源生产基地、特高压工程、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能源工程,通过提供建筑/安装工程险、建工团意险/雇主责任险等,保障其安全建设;提供财产险、机损险、营业中断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保障其正常运行;提供太阳能光伏组件25年期产品质量及功率补偿责任保险、光伏日照指数保险、风速发电量保证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产品,保障其长期稳定运营。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绿色保险为清洁能源产业提供1.96万亿元保险保障,年均增速20.5%。
 
4.巨灾/天气风险保障类
 
巨灾保险主要包括民生保障型、指数型、住宅地震型三种类型。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巨灾保险已在广东省15个地级市、宁波市、张家口市以及重庆市落地试点。2020年,巨灾/天气风险保障类保险总保额达到3624.99亿元,较2018年增加803.43亿元,年均增速13.55%;赔付金额达5.058亿元,比2018年增加2.627亿元,年均增速44.24%。
 
05 展望
 
绿色发展、金融先行,绿色金融是助力绿色发展的有力推手。随着“双碳”目标被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各界亟需大量的投资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兴行业。绿色金融前景广阔,未来政策还将持续完善。对此,本报告做出如下判断。
 
一、三大功能将备受关注
 
2020年,中国绿色信贷实现线性增长,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超过1.3万亿元,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未来将依托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和市场体系、国际合作这“五大支柱”,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
 
二、绿色金融标准有望出台
 
当前,绿色金融标准尚待建立。可以预见,健全绿色金融基础性标准,出台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绿色分类标准将会是下一步的工作之一。相关部门有望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考虑国际合作的情况下,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方面,出台全国统一的标准,助力绿色金融发展。
 
三、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将得到规范
 
当前,绿色金融相关信息的披露尚属于自愿性的非标准化行为,各类金融机构披露的绿色金融相关信息以及信息披露的详尽程度尚有待规范。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各类机构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将得到规范。对各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业绩评价亦将更加全面和准确。
 
END.

耗时 12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