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除了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网贷征信还能怎么玩?

史博洋 · 零壹财经 2016-10-19 10:31:42 阅读:9535

关键词:互金大数据征信

近日,借贷宝发布一条公告,称若借款者逾期超过一定期限,成为“老赖”,其逾期记录将被上传至央行个人征信系统。 央行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起组建的信用数据库,包括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目前,企业信用数据库共收录企业1000多万户,其中600多万户有信贷记录,个人...


近日,借贷宝发布一条公告,称若借款者逾期超过一定期限,成为“老赖”,其逾期记录将被上传至央行个人征信系统。

央行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起组建的信用数据库,包括企业征信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目前,企业信用数据库共收录企业1000多万户,其中600多万户有信贷记录,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个人共计6亿多人,其中1亿多人有信贷记录。

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银行,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按照相关规定,该系统目前主要使用者也是商业银行,通过专线,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部可以接入央行个人征信记录,并通过内联网将借款个人的信用信息传输至到分支机构柜台。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个人信用档案堪称“第二身份证”,一旦出现个人征信逾期,并被央行个人征信系统记录,“不良信息”会跟随逾期者5年,不仅个人贷款利率会明显高于信用良好者,情节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申请信用卡、车贷和房贷。

征信体系亟待完善

在西方,经过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征信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制度和法律配套完善,失信者在现实社会处处碰壁,诚信思想被奉为圭臬,成为渗入人们骨髓的准则,失信行为会受到鄙视乃至嘲讽,这一切都让西方的违约成本变得极高。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儒家的诚信传统,但是转型市场经济以来,诚信的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未能得到统一,征信的重要性,没有被重视,配套的法制始终在推进当中,征信体系的健全度一直备受诟病。

今年开始,以P2P为代表的互金监管重锤落地,一时间,行业风声鹤唳,平台相继转型退出,究其原因,除了存管、ICP和限额“三座大山”,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征信体系的不健全。

因为征信的缺失,有实力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得不砸下巨资自建征信数据,但因为数据有效和技术不足的原因,导致平台自建的征信系统往往作用有限,并不能够高效的过滤失信者,屏蔽恶意的失信行为。投入征信的资金和精力,严重推高了借款成本和运营成本,阻碍了平台乃至互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开放个人征信业务

央行的征信系统,对于完善中国的征信体系有一定作用,但是因为其信息来源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对于企业而言,价值很大,但对个人而言,还是稍显不足,因为银行数据只能覆盖借款人借贷行为的一部分。

至于民间,目前市场上虽有也有近百家企业号称从事个人征信业务,但都是没有牌照的“游击队”,而且其信息主要来自民间借贷公司、催收公司之间流传的黑名单和灰名单。一般来说,这类公司基本不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只能是进行负面名单的简单识别,对于互金行业而言,所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大。

鉴于此,2015年初,央行引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正式向社会放开个人征信市场,给8家企业发放第一批个人征信业务牌照,除了央行征信系统之外,允许民间“正规军”加入战局,丰富个人征信信息来源,加强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个人征信领域的运用,拓展征信的应用领域,规范征信市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家获得牌照的企业分别是前海征信、蚂蚁征信、腾讯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和考拉征信

其中,前海征信属于平安系,背靠全牌照巨型金控集团背景,手握强大的金融数据库,拥有人脸识别、态度路线图、设备指纹等先进技术,其产品主要应用于个人信贷审批等金融场景的风控环节,合作客户已有1600多家。

芝麻征信隶属阿里巴巴,数据覆盖数亿互联网电商用户,其主打产品“芝麻分”主攻生活类场景,目前已与200多家企业合作。另一家背靠巨头的腾讯征信拥有包括微信、QQ等在内的海量社交数据,主攻各类C端场景。

此外,老牌征信公司深耕金融行业十余年,合作企业逾千家。拉卡拉旗下的考拉信用主攻职场征信,华道征信则专注于检验租房者的信用情况。据悉,除了上述8家公司,百度金融、京东金融、小米、快钱等也有意竞逐第二批个人征信业务牌照。

8家征信企业的数千家合作单位中,有与前海征信合作与陆金所,有与芝麻信用合作的安徽人社厅、上海所务局、中国移动和光大银行,还有与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考拉征信等多家征信机构合作的你我金融等。这说明个人征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度反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甚至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优化职能,提升效率。

相信,随着中国征信体系逐渐成熟,个人征信市场不断完善,不仅金融行业,中国实体经济和各行各业都将持续受益。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