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据说这次峰会来了中国金融界的半壁江山,大家都说什么?

互联网+ 零壹财经 · 零壹财经 2016-08-01 阅读:348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蚂蚁金服

本周末(7月30日、31日),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在上海举办,零壹财经应邀出席报道。

 

 

本周末(7月30日、31日),第六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在上海举办,零壹财经应邀出席报道,我们梳理两天的会议主题演讲和讨论后,形成了一系列报道,这里,零壹君摘选了其中一些精彩观点和企业高管披露的一些最新动态呈现出来。

 

银监会范文仲:互联网金融时代,风险不是没有了,而是大幅上升了

 

 

银监会国际主任范文仲在此次峰会上发表了演讲,有人说,这可能是此次峰会最精彩的一次演讲。经零壹财经整理,下面摘选了一些精彩观点。(欲看全文,请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

 

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中国具有创新的基因,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完全有可能在中国形成新的天地,走在全球领先的地位上。也要吸取教训,未雨绸缪,进行制度的配套创新,不能总是亡羊补牢,事后整顿。

 

所以我们说互联网金融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互联网时代,金融社会化的程度加深,金融的风险,其实不是没有了,而是大幅上升了。

 

金融机构不能按照名称监管,因为变化太快了,一定要按照金融业务的风险特质来进行监管。不管叫银行、信托、保险还是叫P2P、众筹,只要进行社会化的资金归集,就一定要有牌照,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金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风险和危机是金融业的本质基因。每一次金融创新,都会带来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同时也会产生更大的风险。这一点没有例外,本次的互联网金融,或者说金融科技的创新,也依然符合这样的规律。

 

履新陆金所后首次发声,李仁杰都说了什么?

 

 

兴业银行原行长、陆金所董事长李仁杰发表了题为“财富管理的认识与实践”的主题演讲。

 

李仁杰在演讲中阐述了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成就和问题,并就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财富管理的互联网化,以及智能投顾,必然是今后的一个大趋势。

 

针对近日市场热议的银行理财监管新规意见稿,李仁杰称财富管理并不一定要走向基金化和净值管理,关键是做好销售适当性管理,监管部门对此应该留下创新空间。

 

李仁杰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应用的逐步深化,金融科技可能会对传统金融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他并称,未来,陆金所平台还将利用技术进步逐步探索智能投顾,真正实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做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

 

今年3月,李仁杰出任陆金所董事长。在此之前,李仁杰因任职年龄原因正式辞任兴业银行行长,现年61岁,担任兴业银行行长达13年。

 

国研中心张承惠:互联网金融行业应该设置软门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回答参会者提问时表示,未来行业协会应该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设置软门槛,对高管或者主要骨干进行从业资格考试。

 

张承惠在“P2P借贷风险防范”分论坛上表示,目前分业监管的做法可能很快就会遇到问题。分业监管的监管方式可以在短期内看见一些效果,但按照目前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来看,三年后就可能会出现现有管理办法不适合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状况。

 

张承惠认为,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现在已经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在未来我们更多会看到的是这两者的融合,在设计金融监管架构方面也应该有一个统筹的考虑,张承惠表示,在对行业进行监管时要明确三个问题:

 

 

一、金融监管部门应该率先推行功能监管,而非现在的分业监管。

 

二、有效发挥征信体系的作用,将法律、审计等多方面基础措施应用在互联网金融中。

 

三、区域性的预警性监管,通过大数据对各个机构平台进行预警监测。

 

对于行业协会,张承惠认为,行业协会在进行自律监管时主要应把握住这四个监管点来控制风险:

 

 

一是指标的统一性,各机构的相关金融业务指标不规范,也是不统一的。

 

二是行为的规范性,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三是信息的透明度,有些机构做得很大,行业的名声也很响,但是信息部透明,你无法判定它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

 

四是消费者保护,几个要点抓住,就可以有效约束互联网金融的行为。

 

井贤栋:一年时间完成“互联网推进器计划”五年计划的近一半

 

 

会上,根据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的总结,蚂蚁12年发展、已经服务4.5亿用户,他表示,实践的经验表明未来金融的发展是场景驱动,一旦植根于用户需求,金融和场景紧密结合就能焕发蓬勃生机。

 

同时,井贤栋强调蚂蚁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技术驱动。

 

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成为新一代的商业技术设施,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也在发生改变。技术红利将推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如技术使得金融服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风险更小。通过大数据甄别和计量风险,可以使缺乏信贷历史的用户得到金融服务。

 

去年,蚂蚁金服发布了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目的是希望通过合作,在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实现“互联网+”。井贤栋称,一年之后,这一计划已完成近半,截至目前,蚂蚁已与超过200家银行、超过90家基金公司、超过70家保险公司,近40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印度版支付宝Paytm:2020年目标5亿用户 暂不考虑盈利

 

 

7月30日,Paytm创始人Vijay亮相上海新金融峰会,峰会开始之前,其接受记者采访,就业务开展、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作了回答。

 

2015年初,蚂蚁金服投资了Paytm,并在9月追加投资。根据报道,蚂蚁金服投资后,占股40%。目前,Paytm的用户由之前的2000多万增长至1.35亿。相当于印度每9个人中就有一名Paytm用户。

 

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并不是两轮投资就让Paytm直接飞跃成为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工具。蚂蚁金服在出资的同时,还提供了技术、人力等各方面支持。其调遣各部门员工常年往返杭州和德里附近的Paytm总部,从系统架构改造、高空体系搭建、数据能力完善等方面提升Paytm的平台能力。

 

获得蚂蚁金服投资后,Paytm本土团队开始不断开拓各类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场景,一年多后,目前线下的突突车、街头的咖啡馆、奶茶小摊、加油站及线上诸多场景等都能使用Paytm付款,其目标则是为没有信用卡、银行账户的人群通过智能手机,直接进入到电子支付时代。

 

如同支付宝一样,Paytm已经不仅仅是支付工具,基于对线上场景的需求,Vijay表示,Paytm也会发展电子商务。

 

Vijay表示,Paytm未来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将用户拓展到5亿,获得牌照后,一系列金融服务会陆续推出,且最终将逐渐走出印度,做成与支付宝一样具有国际化服务特点的支付工具。

 

目前Paytm尚没有盈利,Vijay称如果想要盈利很快就会盈利,但公司目前的发展重点是用户增长,未来三年内盈利都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浦发银行李麟:消费金融是银行近期的一个风口

 

 

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常务理事、上海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在主题为普惠金融2.0的讨论中,从传统银行的角度讲了对普惠金融的理解。

 

他表示,在整个互联网各类场景中,消费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银行系消费金融大有作为,消费金融是银行近期的一个风口。

 

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判断?他表示有四个方面:

 

 

第一,从储蓄的流出量和资金回流量来看,最近出现了相反潮流。以前P2P存款搬家非常严重,但近期从买理财产品和存款回流来看,银行系占了主流。我国储蓄倾向较强,但从杠杆率使用来讲,我国个人杠杆只有40%,而国际数据是70%以上。杠杆空间加上回流两方面的情况会促使银行系的普惠金融大面积发展。第一是资金成本越来越低,第二是消费意愿会加强。

 

第二,C发端,即消费端发端的金融。消费端发端的金融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一是手机进入了农村,成本大量降低,使得普惠对银行系的门槛极具降低。第二是技术端的发展,以前是平台技术,现在区块链、点对点技术逐步应用,使得银行系可以让供贷两方直接交易,不通过平台。

 

第三,大消费崛起。大消费、转移支付、三农政策,这和电商情况类似,电子商务的替代率,其边缘地区增长率远远超过城市,这和电商生态相关。

 

第四,从盈利情况来看。在小微金融逐渐服务三农及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之后,农村消费能力加强了。

 

他表示,从上述四个方面来说,银行系是首,他笑称,今年年底可以关注银行报表,可能都非常好。

 

黄益平: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以发展的三个逻辑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介绍该中心开发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指数的同时,阐述了其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真实的创新,还是就是一种泡沫?在黄益平看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有一定的逻辑,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和印度发展这么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社会中有相当一批个体或者企业没有获得很好的金融服务。所以不管是怎样的服务产生,很容易获得关注和欢迎。

 

第二, 我们的监管体系,相对比较宽容,使得我们的很多机制,互联网金融有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就是技术的成熟。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金融科技本身解决不了银行转型问题,主要看怎么应用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就银行转型问题及金融科技在银行转型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刘晓春表达了一个很好比喻:

 

利用佛教的概念,我们把互联网也好、金融科技也好,看成是一个“空”,把银行自身的业务、产品、服务看成是“有”。只有很好的产品、服务,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嫁接起来,才能有一个“真空妙有”的境界。

 

怎么应用金融科技?刘晓春认为有几个方面:

 

 

首先,要把银行内部的所有信息互联网化,或者管理要互联网化,这是基本的基础。这个基础上,要让银行内部的流程互联网化,要脱离原来手工流程的观念,要遵循互联网、金融科技的逻辑,重造流程,提高效益。

 

第二,就是对产品服务的改造互联网化。特别是一些标准化的产品方面,应该要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学习,建立一些公共的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

 

第三,要糅合所有银行自身的产品、服务,以至于内部的功能和外部的功能,还要和广大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私有化的平台服务。

 

谢平:银监会在鼓励银行做互联网金融,P2P们要小心了

 

 

著名金融学者、中国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发表了他对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最新观点。

 

谢平总结了我国普惠金融的主要模式,并表示普惠金融当下是一种市场失灵的制度,其发展需要补贴,而互联网公司和大型银行可以通过内部交叉补贴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数字普惠金融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来补贴市场失灵。

 

值得注意的是,谢平称,目前银监会开始鼓励商业银行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这一趋势应当引起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关注。

 

谢平透露,银监会最近意识到,因为其负责监管P2P,所以现在鼓励商业银行做互联网金融,包括很多很小的商业银行,这个倒确实是对传统的P2P,包括很多对P2P服务的中介公司确实应该注意的新趋势。

 

“现在各个行都开始了,而且互联网金融人才一听说大机构要了,他们确实往大银行流了。”谢平说。

 

杨凯生:新名词新概念还会出现,互金发展要认清本质

 

 

原工行行长、现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杨凯生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表示,发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控制好试错成本。

 

他指出,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就是防控其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表现。出现问题后就应该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杨凯生认为对于主观恶意诈骗跑路等行为需要司法惩处。

 

但其中也有一些人,最初没有主观恶意,只是思想方法出现了偏差,把对金融规律的漠视看成是金融创新,把忽悠鼓吹当成营销宣传。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污名化,出现的新概念是Fintech。

 

但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区别和关系在哪里?实质有没有区别?

 

不能咬文嚼字说互联网金融的实质是金融,金融科技的基础是科技。没有必要也没有实质意义。

 

他称,大可不必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改名换姓,同时,如果是金融业务,就要按照现行规则接受监管。

 

杨凯生认为,伴随发展,新名词新概念还会出现,如何认清事物本质才是控制试错成本的关键。

 

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金融科技解决了普惠金融覆盖率和触达问题,但也要注意它的局限性

 

 

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发表观点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解决了普惠金融的触达率和覆盖率问题,也使得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据其观点,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很好的达成了普惠金融的触达率和覆盖率的问题,传统上金融机构要提供金融服务需要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等方式。但是通过科技的手段可使用智能设备,使用移动终端,因此服务的可触达率和覆盖率得到了广泛的提升,这是普惠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第二,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获得性更多是从机构角度来说,普惠金融含有很重要的风险评估和判断,通过金融科技的方式,通过数据的方式可获取到客户各种数字化的信息,并做出综合的评估和判断。

 

李东荣:警惕一次金融欺诈摧毁一个农村家庭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目前普惠金融面临非常有利的国内外政策环境。就在上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通过了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

 

“当前发展普惠金融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此要有清醒认识。”李东荣说。

 

李东荣指出,目前,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已经从贫困人群扩大到小微企业以及农民、贫困人群等在内各阶层;普惠金融的服务机构,已经从单一的小额信贷机构,扩大到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元化主体;普惠金融的服务内容,已经从扶贫融资逐渐发展为涵盖支付、储蓄、保险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李东荣表示,当前要警惕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打着普惠金融旗号,通过虚假收益产品骗老百姓的钱的行为。尤其在农村,老百姓的钱财尤为不易,一个欺诈会摧毁一个家庭。

 

他并称,要警惕普惠金融风险与技术风险的叠加效应与扩散效应,严格落实金融信息行业相关安全要求。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发展科技金融的八大建议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此次会上发表了其对科技金融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提出了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八大建议:

 

 

1、提高科技法规层级和修法频率,保证法条刚性和适应性。

 

2、支持创投行业发展时,不仅要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税负平衡等问题,也可以借鉴美国和英国的经验,引导养老金成为重要的投资来源。

 

3、根据互联网环境下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行业发展新趋势,优化众筹融资的监管体制;

 

4、商业银行要发挥基础作用,进一步粘合、联结各种支持科技创新的社会资源;

 

5、利用证券化、再保险、风险衍生品等技术分散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将保险市场、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

 

6、建议多种金融工具交叉发展,包括:将发行科技国债与委托贷款相结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优惠贷款;

 

7、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合同和技术贸易融资,支持技术收储机制和平台的建设;

 

8、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与知识产权保险这两类业务交叉支持等。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银监会范文仲:互联网金融时代,风险不是没有了,而是大幅上升了

下一篇>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黄卓:中国可能会建立比发达国家更有效的征信体系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8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