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理财踩的那些雷,到底归谁管?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9-07-29 10:12:46 阅读:18568

关键词:商务部安邦保险数据统计金融发展风险

这两天,受好友所托,我帮人看了几份投资理财的维权资料。几个case的情况十分类似,私募(募集资金)+信托(走个通道)+各种吹上天的项目(典型如,地方政府背书、知名企业加持等等)。 如今曝出的问题也大同小异,底层资产的瑕疵(风控形同虚设)+操作流程的失误(内外勾连造假)。结...
这两天,受好友所托,我帮人看了几份投资理财的维权资料。几个case的情况十分类似,私募(募集资金)+信托(走个通道)+各种吹上天的项目(典型如,地方政府背书、知名企业加持等等)。

如今曝出的问题也大同小异,底层资产的瑕疵(风控形同虚设)+操作流程的失误(内外勾连造假)。结果就是,最后几个关联方扯皮推诿,投资人投诉无门。百万、千万级的投资眼看着就要打水漂了,想想也心疼。

在跟这些投资人沟通过程中,我听到最多的疑问就是:私募、信托不是金融机构吗?监管难道不管吗?持牌机构不就是应该负责到底吗?深深感到,在打破刚兑的过程中,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周日,分享一篇关于金融牌照和监管权责的小文。虽然同为持牌机构,但进入门槛有高有低,投资者们也要擦亮眼睛,不管是投资机构还是项目本身,都要去掉「滤镜」好好地看清楚本质才好。

金融牌照哪家强?投资理财要思量!

文 | 木爷

来源 | 木爷说  

最近,木爷和两位朋友聊天,一朋友抱怨说自己买的一款私募基金产品爆了雷,管理人明显未做到勤勉尽职,事后还消极应对投资者,他准备向证监会投诉;另一朋友在表示同情之余,一直困惑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上级管理单位究竟是证监会还是证券基金业协会,俩人因此争论了老半天。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发展,金融行业内部分工日趋细化,各类金融牌照品种繁多。对每一家为自己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机构,你真的清楚它背后的主管单位是谁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中央军」

一行两会辖下的金融机构是妥妥的「中央军」,是所有机构中准入标准最严,受到监管力度最大的一类机构。其中,银行、信托、保险、券商、基金公司等这些主流机构更是监管妈妈的亲儿子。

别看平时妈妈对儿子要求很严格,没事也会让儿子跪个搓衣板、交个罚单,但毕竟血浓于水,一旦儿子出现危险,妈妈定然挺身而出,全力救助。

比如之前犯过大错的熊孩子安邦保险包商银行,最终都在监管妈妈的帮扶下平稳过度(安邦保险虽更名为大家保险,但各类债权人、投保人的权益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2「地方军」

地方金融办管辖的各类机构简称为「地方军」。

目前地方军的来源颇为复杂,有地方金融办自行审批准入的机构(如金交所,小贷、担保公司等),有刚从商务部接管的机构(如商业融资租赁、典当、保理公司等),更有之前一直流浪在外的机构(如P2P)。

前几年,由于地方金融办肩负着促进当地金融发展的重任,与一行两会的监管职责边界也并未明晰,加上缺乏执法权、以及专业的监督管理人才,即使对于自己审批准入的机构(如金交所,小贷、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办也有心无力,更别说P2P这样的野孩子了。

这间接造成了前几年各地金交所、P2P等业态在监管「真空地带」野蛮生长,引发了一些金融乱象。

为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长治久安,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定下了「将一切金融业务纳入监管,一切金融业务都要持牌经营」的基调。同时明确了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统一原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自去年10月起,多地金融办陆续升格为金融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一行两会的监管权责划分逐渐清晰,其监管范围明确为“7+4”:即小贷、融资担保、地方金交所、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七大业态由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进行监管,此外辖区内网贷(P2P)、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其他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也纳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监管。

为什么金融会受到如此严苛的监管呢?

这是因为,一是金融机构自身资本金有限,一般经营管理的都是别人的钱,杠杆率较高,经营风险较大;

二是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前金融市场的参与各方紧密联动,一旦一家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极易产生连锁反应,造成系统性风险;

三是木爷经常说的,金融业是个跟钱打交道的行业,从业人员稍微放低一点道德水准,就可能有大把的赚钱机会,因此必须要实施强监管。

你看各家金融机构的高管,必须取得监管审核通过的任职资格方可上任,过往有任何道德瑕疵都不能担任高管。

回到开头的问题,私募基金管理人究竟归属哪个部门监管呢?

目前监管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实施“适度监管”原则,准入不设行政审批,私募基金管理人只要达到中基协的登记条件即可准入。

中基协是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接受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本身并无监督执法权。

证监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实行事中事后监管,日常通过专项检查、常规检查、风险核查等方式,查处私募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并严惩相关责任人。

因此,私募基金行业是「行业监管与自律监管」相结合,主导监管部门还是证监会。但相较传统金融机构的准入,在中基协登记制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准入较为宽松。

根据中基协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24343家。这也造成了行业内机构和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证监会虽负责事中、事后监管,但监管力度、检查频率与其它「审批制」下的持牌金融机构不可同日而语。

最新数据显示,在2万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当中,当前失联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高达210家,被中基协认定为异常机构的高达5812家。

因登记制下对私募基金的注册资本没有强制要求,机构的退出成本较低。投资人如果遇到因募集压力或业绩不佳,选择正常清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还算幸运,但要是碰到私募管理人因违规自融资金链断裂、或产品爆雷无法兑付,那就惨了。

自今年以来,中信资本、诺亚、钜派等旗下多个私募产品爆雷难以兑付;名噪一时的永柏资本深陷66亿兑付危机,再加上涉嫌非法集资的阜兴系私募(涉案近300亿),金诚系私募(涉案近170亿),感觉天天都是雷声滚滚……

难怪有人会说「P2P是平民百姓的财富收割机,私募基金是中产阶级的财富收割机」。

当然,私募基金行业不乏业绩表现优异、专业出众的管理人,如何选择就要看各位的功力了。木爷建议,当你的风险识别能力达到专业水准之前,保守起见还是选择持牌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毕竟有各位监管妈妈呵护,即便闯了祸也会有人出手相救。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