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博文】汪祖刚:数字小微金融的优越性与发展策略研究

汪祖刚 · 零壹财经 2019-06-19 17:37:10 阅读:12261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授信网络借贷风险

作者简介:汪祖刚,江苏紫金产业金融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金融EMBA,清华五道口未央网专栏作家,在CSSCI期刊、省级期刊、财经媒体等发表论文时评近百篇,参撰《互联网金融生态优化研究》、《物联网金融概论》、《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报...
作者简介:汪祖刚,江苏紫金产业金融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金融EMBA,清华五道口未央网专栏作家,在CSSCI期刊、省级期刊、财经媒体等发表论文时评近百篇,参撰《互联网金融生态优化研究》、《物联网金融概论》、《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蓝皮书》等6份著作,研究方向:金融科技、物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现供职于江苏投吧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不代表作者供职机构立场,本文为江苏省社科联2018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项目号为18SYC-171。

一、引言

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经济主体,其在解决社会就业、贡献税务收入、推动技术创新、激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小微企业长期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性和历史性难题一直备受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的高度关切,特别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小微金融领域多措并举、精准滴灌,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银保监会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末中资银行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24.54万亿元,在其总贷款余额124.99万亿中占比为19.63%,在其总资产264万亿元中占比为9.30%。但这一贷款供给体量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缺口较大,传统小微金融发展路径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是一种市场失灵状态。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小微企业资产实力薄弱、生产经营不透明、抗风险能力不足、抵押担保能力弱小、技术含量较低、银行管理成本高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亦即“信息缺口”大)。在传统小微金融路径上,金融机构一般无法准确掌握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真实、动态的数据信息,而只能借助于失真、滞后的经营信息做出信贷决策,极易造成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近年来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小微金融所面临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条件以及小微企业的数字化改造、转型与升级,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小微已改变了传统小微金融的生态环境,小微企业不断积累自身数字资产作为融资筹码,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不断降低,“信息缺口”不断缩小,从根本上弥补了传统小微金融发展路径的痛点与不足。因此,对小微金融发展路径的审视需要从新的生态视角出发,重点关注小微金融内外部生态环境的数字化趋势,梳理数字小微金融“新路径”与传统小微金融“旧路径”有何差异或改进的地方,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取得质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小微金融问题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和探讨,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小微金融问题研究得以发散,不少学者展开了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微金融内外部生态变化的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小微金融等展开了系列研究。

(一)数字经济研究

数字经济的实质是以数字技术方式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成了最大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其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宏观的经济规模和结构调整上,还渗透到企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经济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交易成本下降等方面的特征极为显著。对中小微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升级使企业生产数字化和信息网络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模式(亦称“温特尔模式”),这对传统的生产制造行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二)数字金融研究

数字金融本质是整个金融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既是新的金融发展阶段,也是新的金融业态。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国数字金融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数字金融生态系统逐步融入传统金融体系当中并已初具雏形,改变着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黄浩,2018)。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推进传统金融向数字金融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到目前为止,数字金融所展示的最大的优势是支持以小微金融为代表的普惠金融的发展(黄益平,2018)。王馨(2015)从长尾理论视角剖析了数字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方案,指出数字金融减轻了小微信贷配给程度,促进了小微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数字小微金融研究

陆岷峰(2018)首次提出数字小微金融概念,即指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借助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小微企业提供的新型金融服务。陆岷峰(2018)认为,小微金融实现突破重在“技术内生驱动式”调控机制转换,通过数字小微金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存在信息不对称、户均贷款成本高,风险相对较大等难以解决的桎梏。徐阳洋(2018)认为发展数字小微金融需要提升小微金融的技术基础、风险管理水平和用户隐私保护。汪祖刚(2017)以物联网银行为例,从物联网思维视角剖析了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物联网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新思维。

纵观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贵的问题的文献研究和论述,破解传统小微金融困局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业界的呼声,大多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从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微观孤立视角本身进行分析,同时缺乏将问题置于小微金融生态环境里进行整体性分析,也忽视了最新数字技术可能彻底改变传统小微金融路径这一重要趋势。与既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充分考虑了小微金融内外部生态环境的数字化环境变迁(宏观数字经济、中观数字金融和小微企业数字改造)对传统小微金融路径的颠覆性变化,对比分析了数字小微金融发展思路相较于传统小微金融的优越性,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维重构小微金融的发展逻辑,以弥补传统小微金融发展的痛点与不足,试图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取得质的突破。

三、小微金融的数字化生态环境变迁

小微金融的生态环境对小微金融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传统固有的生态环境下,传统小微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无法实现质的突破已既成事实。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小微金融的生态环境已开始发生数字化变迁趋势,彻底改变了传统小微金融的发展逻辑,这对未来数字小微金融的发展路径探索至关重要。

(一)传统小微金融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大力支持小微金融发展一直是各级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等道义号召和精准发力的重要方面。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税收减免政策、人民银行通过定向降准、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小微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从小微金融需求数量来看:截至2017年末,全国小微企业数量2800万家、个体工商户6200万家,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0%;从小微金融供给主体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承载了小微金融的主力、小贷公司、网络借贷、民间借贷等类金融机构作为小微金融的有力补充力量;从小微金融规模来看:截至2018年9月末中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4.54万亿元,在其总贷款余额124.99万亿中占比为19.63%;从小微金融存在问题来看:小微金融的融资缺口依然较大,小微金融政策的边际效用持续降低,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根据世界银行《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2018)》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融资供给仅2.5万亿美元,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缺口比重高达43.18%。
  图1:近十年大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规模趋势图

(二)小微金融的数字化生态环境变迁

1、数字经济为数字小微金融营造了良好宏观环境

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创新增长蓝图的重要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并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当前,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作为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数字技术推动经济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和新型经济形态。以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在各行各业不断渗透,推动了传统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互联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2018)》统计,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名义增长率高达20.3%,显著高于GDP增长率;占GDP比重达到32.9%,对GDP的贡献率为55%。只有数字经济在各行各业的加速融合和渗透,各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才能够“触网”,通过“触网”才能够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形成和积累丰富的数字化资产,这将为数字小微金融未来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以金融科技驱动的数字金融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自201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来,金融机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共同推动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其中,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意识到数字技术的优越性,转变传统金融思维,纷纷拥抱以金融科技驱动的数字金融,将互联网思维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到金融经营模式、风险管理、产品设计等方面,促进自身金融服务互联网化和数字化,逐渐改变了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方式。近年来,商业银行主动与科技型企业战略合作,借助于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优势取长补短,实现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在银行存、贷、汇等业务中的深度重构。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用户的思维和行动上的主动变化和趋势为发展数字小微金融奠定了至关重要的金融基础。
表1:近年来银行与科技型企业战略合作汇总

    3、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让小微金融的微观红利可期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下,积极拥抱数字化改造、转型与升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密钥。据相关数据调查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10万亿美元,全球1000强企业中的67%、中国1000强企业中的50%都已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的战略核心。在数字经济的商业范式下,数据资源将成为中小微企业的核心实力和“资产砝码”,谁掌握了数据生产要素,谁就具备了获取更多金融资源的优势。未来数字小微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一定是针对于拥有丰富数字资产的小微企业,只有具有数字资产才能弥补小微企业自身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以降低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缺口”,金融机构从而通过对小微企业数字资产的充分评估进行金融信贷供给。截至目前,各个行业开始不断有不少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时期,企业数字化进程还有待提速,但数字化转型红利可期。

四、数字小微金融新路径的优越性分析

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小微企业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和内部自身条件均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巨大的数字化改造、转型与升级过程,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不断降低,双方的“信息缺口”不断缩小,使得数字小微金融发展路径比传统小微金融发展在思维、模式、效率、技术等方面更具优越性。

(一)思维上的优越性

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了实体产业与金融业的产业互联网化(“触网”)。实体产业与金融业的产业互联网化过程为数字小微金融发展路径奠定了坚实的互联网思维基础。与传统小微金融思维基础不同,数字小微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了互联网核心思维,主要包括了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迭代思维、平台思维。在用户思维方面,与传统小微金融的“大客户思维”不同,数字小微金融打破“二八定律”,专注于小微企业用户自身的融资痛点,主动从用户在实际生产经营场景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点出发,差异化和定制化设计不同类型用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大数据思维方面,与传统小微金融的“人海战术”不同,数字小微金融通过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用户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建模和分析对小微企业用户进行画像,实现大数据精准获客、营销和风控;在迭代思维方面,与传统小微金融的“同质化”金融服务不同,数字小微金融伴随着小微企业用户在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征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迭代升级,以契合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平台思维方面,与传统小微金融的线下网点经营不同,数字小微金融打破了繁冗的内部业务组织架构和流程,通过搭建线上平台,如开放银行、直销银行、流程银行、AI银行等平台,高效实现对用户的7*24小时服务。据《2018中国直销银行蓝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8月份我国设立独立直销银行APP的银行共114家。

(二)模式上的优越性

数字小微金融的业务模式完全重构了传统小微金融的业务模式,是对传统小微金融业务模式的“帕累托改进”。纵观传统小微金融的业务模式,金融机构主要以不动产抵质押担保为主、保证担保为辅的业务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一模式也制约了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和充分度。而与之相不同的是,数字小微金融在模式上则主要依托于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对小微企业进行以数字资产(信用)为主、以(不)动产抵(质)押为辅的业务模式,解决了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可抵押的固定资产不足问题。数字小微金融借助于数字技术对小微企业(主)的真实场景(产、供、销环节的生产场景和吃、穿、住、行、用环节的生活场景)信息全面掌握,对小微企业用户的经营状况、借款用途、风险大小、偿债能力等充分准确评估,有效降低了对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真正发挥和撬动小微企业的信用价值,而不是传统的抵押思维。

(三)效率上的优越性

数字小微金融的服务效率是传统小微金融所不能比拟的。传统小微金融之所以不能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对小微金融服务单位成本偏高、手续繁冗费时,其收益无法覆盖金融机构的成本。而数字小微金融则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成本和效率问题。数字小微金融对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获客、营销、授信、放款、贷后均借助大数据平台自动实现,整个金融服务的流程得以再造,节省了金融机构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使得小微企业的边际成本不断降低,边际收益不断增长。诸如,建设银行“惠懂你”、交通银行“POS贷”、江苏银行“税e融”等小微金融产品和服务均实现了全线上、无抵押、一站式、纯信用、秒放款,对小微企业用户的服务效率得以极大提升。 

(四)技术上的优越性

与传统小微金融路径相比,数字小微金融发展路径更多地是依赖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力量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进行深度重构和创新,而非简单的小微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化。其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传统小微金融对小微企业用户的财务信息、征信信息、经营信息等静态、滞后、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而通过动态、实时、弱相关性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多维数据进行建模挖掘,全方面了解用户的真实状况;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传统小微金融对小微企业用户资料的简单梳理和人工计算,而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庞大数据进行超强存储和运算;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传统小微金融对小微企业用户的现场尽职调查和主观经验判断,而通过物联网软件和硬件对小微企业在产、供、销等多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场景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准确掌控;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传统小微金融对用户信息的人工收集、处理、存档等,而通过分布式共享数据库对小微企业用户生成和更新数据、验证与存储数据、传输和访问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传统小微金融对小微企业的人工化服务,而在远程开户、机器客服、交易支付、智能网点等方面广泛运用,小微金融离柜交易率不断上升。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44亿笔,同比增长46.33%;离柜交易金额达20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32.06%;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为87.58%。

五、数字小微金融的发展策略

在数字小微金融发展路径上,需要顺应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推动的小微金融生态环境数字化趋势,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三维立体重构小微金融的新发展逻辑,以弥补传统小微金融发展的痛点与不足,力争对小微企业融资掣肘问题取得质的突破。

(一)宏观上,加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了传统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为重要突破的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加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实现实体产业中各行各业的万物互联,促进各产业形成全资源要素流动的数字化资产,为缩小传统小微金融的“信息缺口”奠定坚实的数字基础。在加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其一要以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为核心。制定数字经济的总体规划,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各主体(实体产业)、各要素(人才、资本、技术)、各配套(体制机制)统筹布局;其二要以工业互联网战略为引擎。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实体经济全面“触网”,让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上下游互联网化和数字化,进而对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不断进行实时感知和数据收集,形成工业数据共建共享共用;其三要以数字技术为保障。积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边缘计算、数字孪生、量子等具有突破性和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广泛运用,让数字技术成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保障。

(二)中观上,加速布局数字金融战略

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企业金融化和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的双向迭代促进了数字金融产业的大力发展,借助金融科技加速布局数字金融战略已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发展的共识。数字金融的发展完全颠覆了传统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过程中的业务模式、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逻辑。金融机构在加速布局数字金融战略过程中:一方面要练好“内功”。金融机构要促进数字技术在小微金融领域的综合运用,提升数字小微金融经营能力,即通过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对小微企业实现精准获客和精准营销,替代传统的获客和营销模式;通过借助于大数据平台、思维和技术实现小微金融产品设计和迭代;通过借助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对小微金融业务实现精准风险控制;另一方面要借助“外力”。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要积极吸纳金融科技公司在数字技术、场景布局、数据资产等方面的优势,弥补自身在技术、场景、数据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场景金融以撬动更多的信贷资源流向实体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景中。

(三)微观上,加快落实企业数字改造

数字时代的趋势不可逆,小微企业要积极顺应行业数字化改造、转型与升级过程,加快自身的数字化发展。小微企业数字化改造有利于借助于数字技术积累自身的数字化资产,为自身在获取金融资源上增添“资产砝码”,让金融机构了解企业真实状态,从而有利于方便快捷地获取到金融资源。小微企业在加快落实企业数字改造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三点问题:一是要解决好自身数字化改造问题。小微企业需借助于数字技术公司的技术输出,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产、供、销等真实场景)互联网化和物联网化,通过数字孪生向智能工厂转型升级,以形成和积累自身丰富的数字资产;二是要解决好小微企业数字资产的权属问题。小微企业的数字资产产权需要在法律层面进行界定,对其数字资产的使用、出售、购买、租赁、转让等均需要小微企业自身的充分授权;三是要解决好小微企业数字资产保护问题。由于小微企业数字资产事关自身的商业秘密,任何形式或第三方的信息窃取、泄露、滥用都可能会给小微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需要借助于区块链数字技术和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数字资产的隐私保护。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