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一站式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你了解多少?

互联网+ 零壹研究院 · 零壹财经 2016-04-25 阅读:3310

关键词:一站式理财收益

目前国内超过1/3的一站式互联网理财平台的最高年化收益,在10%左右,占比为36%。

 

七成一站式互联网理财平台提供活期产品

 

 

有七成平台提供活期产品,甚至有部分平台只提供活期产品,它们不提供定期产品大致有两类原因:一类是以活期产品作为其主打特色,强调流动性;另一类是平台新成立,产品种类还较少。

 

有36%的平台最高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占比最高

 

目前国内超过1/3的一站式互联网理财平台的最高年化收益率 在10%左右,占比为36%;另外8%和12%左右的最高年化收益率也比较主流,平台数各占比20%。

 

非货币基金类活期产品在数量和收益上均高于货币基金类活期产品

 

 

活期产品对应的资产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货币基金类和非货币基金类。货币基金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自然成为了活期产品的主要标的。但由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相对偏低,普遍在年化3%左右,因此更多的平台倾向于对接类固收债权、理财型保险、银行理财等资产并从中开发一些收益更高的活期产品,通过采用资产转让、提现预测、定向委托现金管理等方式来满足用户的随存随取需求。

 

 

从图2-11可以看出,非货币基金类的活期产品年化收益率多在4%~8%区间内,高于单纯的货币基金类活期理财产品。

 

大多数平台倾向于提供一年以内的定期产品,过半平台同时覆盖三种期限

 

 

从期限来看,涉及不同期限的平台个数与其对应的期限长度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由图2-12可以看出,大多数平台均倾向于提供一年以内的定期产品,且期限越短,对应的平台个数越多。这主要与用户需求有关,根据零壹研究院于2015年12月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消费白皮书》,用户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期限偏好普遍在一年以内,其中中低净值人群则更倾向于半年期以内,而该类人群正是当前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主流人群。当然也有少数平台会提供一年以上的定期产品,据统计样本观测,这一类产品对应的资产类型几乎均为类固收债权。

 

 

受上述用户对一年期内定期产品需求的影响,目前有近51%的平台同时覆盖3个月以内、3~6个月、6~12个月三种期限范围,其次也有数量相当的平台分别覆盖2种期限和4种期限,占比均为16%。

 

不同期限的定期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均在10%及8%左右

 

 

从收益来看,定期产品也基本符合期限与收益的正向关系。3个月以内定期产品的最高收益区间依次分布在10%、8%、6%左右内;3~6个月定期产品的最高收益区间则有所后移,依次集中在10%、8%、12%左右;6~12个月的定期产品则倾向于10%、8%、15%左右。可见尽管随着产品期限的延长,年化收益率会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定期产品不管处于何种期限阶段,其主要最高年化收益率均在10%、8%左右。

 

结构化理财成为平台产品多样化发展的新趋势

 

此前的调查报告显示,产品复杂繁多是当前各个收入阶层人群对于互联网理财的首要诟病,据此已有部分平台开始直接为用户提供后端配置类产品,帮助用户解决产品决策中的阻力,这里我们将其统称为结构化理财产品。

 

目前互联网理财中较为典型的结构化产品是将投资人的资金按一定比例配置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较多对应的是类固收债权,衍生品则多挂钩于股票、指数、黄金、有色金属等。通过这样的产品设计,可以使用户在实现保本保息的基础上获取超额的浮动收益。

 

如上图所示,在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少部分资金配置于金融衍生品的前提下,如果金融衍生品发生亏损,则可使用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全部或部分收益来弥补期权费用,以实现整个产品的保本或保息;如果金融衍生品投资盈利,则用户可实现超额浮动收益。

 

 

除了上述涉及金融衍生品的典型结构化产品外,还有一些平台通过定向委托投资、债权转让、质押融资等方式将用户资金最终配置到更多样化的资产标的中,并实现或固定或浮动的收益,较为常见的有两类:

 

一类是定向投资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的投资范围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资管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票据收益权、银行存款等资产;还有一类是直接投向企业债权,同时以非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质押,未来收益挂钩企业经营状况或股权估值溢价,实现"债权+股权/收益权"的结构化设计。

 

 

从上图可以看出,55个统计样本中,涉及典型结构化产品(固定收益+金融衍生品)的理财平台有8家,代表企业有聚爱财、真融宝洋钱罐等;涉及其他结构化产品的理财平台有19家,代表企业有陆金所懒投资、铜板街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一站式互联网理财平台在产品丰富度上一个方向和趋势。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从泛亚、快鹿到望洲,郎咸平再陷站台危机

下一篇>揭秘一站式互联网理财背后的资产类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47ms